坐家 · 瞎想

疫情一起,本来想写篇文章《在一个不安稳的春天,拥有一颗安稳的心》,因为每天写作时间有限,写到一半,每天看到铺天盖地关于疫情的报道,满坑满谷都是要这样那样的文字,就懒得再写下去,凡是扎堆儿的事,一般都不感兴趣。


只是自己没事想想问题,想起《小窗幽记》中两句话: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

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

 

淡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

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


任何危难惶恐时刻,如果记得这两句,相信不致乱了阵脚。想的结果,也不过在操作层面总结了12个字:


不疑不闲不躁,吃好喝好睡好。


这12个字,虽然简单,但不止在疫情中适用,在生活中任何时候都适用。


古人云百病好治,唯俗难医,我认为世间最难治的病不是癌症,不是新冠,而是俗病和疑心病。癌症和新冠虽然死亡率高,但毕竟活下来的是大多数。


俗病呢,大多数人是病而不知,所以病了一辈子。疑心病也是这样,虽不至立刻就死,却让你活得杯弓蛇影如履薄冰,甚至生不如死。


看到有人说,自己住的小区有邻居被隔离了,自己一家立刻紧张起来,早上嗓子痒,他咳了一声,全家都吓坏了,母亲赶紧给他找出温度计,还好体温正常,观察一阵不咳了。父母每隔一会儿,就让他量体温,中午睡起来量出37度,这下全家脸都绿了。


不知道该怎么办?等下烧起来是去医院,还是在家自我隔离?正在此时,他爸又咳了一声,这下更坏了,一下午,他们全家就在反复量体温,反复商量如果感染该怎么办中焦虑度过。幸亏晚上体温又下去了,稍微松了口气,但全家已是惊弓之鸟,反复量体温,而且越紧张,越觉得嗓子痒,想咳一声。


这不是感染了病毒的症状,而是典型的疑心症发作。再折腾下去,不用感染新冠病毒,先得得了精神病。


我姐明明身体健壮,满面红光,偏成天疑神疑鬼。吃多了胃疼就怀疑得胃癌,怎么说都拦不住,不做一遍胃镜,照两次CT就安抚不了她那颗多疑的心。吃的好干得少白天睡得多,晚上自然睡不着,她非说自己得了失眠症。到处求医问药,光北京去了好几趟,中西医看了个遍,吃药也吃了好几年,还是不见好,怎么好得了?我觉得她疑心病不好,就算啥都不缺,这辈子都过不好。



常言道无事生非,闲了就容易生出种种无聊的小情绪小是非,当你安心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焦虑烦躁自然就消失了。在此时此刻,不生疑虑,信任自己,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心理建设。


吃饭和睡觉在人的一生中,实在要算顶天大事。因为这两件事直接决定了一个人免疫力的高低和身体健康程度,所以什么钱都可以省,唯独在吃饭上不能省,在吃饭上省钱的人,就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后患无穷。


当然吃好,也不是每天山珍海味满汉全席,新鲜洁净的食材,配比合理,简单加工,就是最健康的食物。


记得女儿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回来对我说:”妈妈,我看书上说,恩格尔指数越高,就说明越穷,我算了下咱家的恩格尔指数,发现咱家是穷人啊!”


如果不是听女儿说,我都不知道这个恩格尔指数,听了她的讲解之后,我告诉她:“你也别管什么穷人不穷人,指数不指数,将来你自己过日子了,如果金钱有限的情况下,第一件事就是吃,吃得饱,睡得着,留得青山在,自然有柴烧……”


见过好些为了打扮堂皇漂亮的姑娘,暗地里偷偷吃土,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现在大部分人都受过9年义务教育,具备一定的科学常识,如果你知道流感不是感冒,它和SARs和新冠才是一家,新冠是一种比流感厉害的超级病毒,你就会足够慎重,而又没那么惶恐。


疫情刚开始,各路专家大上电视媒体,有一回听了一个专家对两个问题模棱两可云里雾里的回答之后,我都笑了。这种墙头草随风倒,而且哪头倒都能自圆其说的砖家,说他砖家都不是整砖,顶多是块半头砖,这样的货色也不知怎么能上了电视台,而且还有多少人眼巴巴看着他大放厥词如蒙圣旨。


在朋友圈里看到全市双黄连已被抢购一空的消息,才知道双黄连成神药了,第二天官媒已经开始辟谣。


一夜之间,有多少人一上一下这过山车坐的惊心动魄?但其实如果你肯冷静下来想想,就不会贸然冲上街去,加入抢购行列。别说双黄连未必管用,就算有用,你没病乱吃什么药?(发文前刚好看到,武汉一女子因过多服用预防新冠药物,被送进ICU……这得吃多少?!)新冠病毒的传染需要传染源,你独坐家中,病毒怎么找的上门来?但你跑出去到人群密集处抢购双黄连,只要有一个不明感染源,对在场的所有人就都是灾难。


所以在危难时刻,除了象钟南山先生这样经过验证有良心有水平的专家的话——至少钟老先生说实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听风就是雨,多花点心思,根据已知信息,做出自己的合理推断。


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急促者尽气也,从容者初气也。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


那些一听说什么管用,就一窝蜂拥上去抢购的人,抢购双黄连、N 95口罩、护目镜、消毒剂……即使这些东西真的有用,你是不是也应该让给更需要的医护人员?更需要的老弱病残?而不是打破头跟他们去争抢?说白了,这就是迫促,就是气尽的势头,只可能死得更快些。


这次在疫情中死难的医者众多。除了早期的缺少防护措施,待在病毒密度相对较高的环境有关之外,我认为还有两个原因,第一,平时就在超负荷运转,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第二,有些医生平时可能太过洁净,反倒对病毒缺乏抵抗力。


我认识有些医生,大概因为工作关系,带有不同程度的洁癖。反复洗手,对家庭环境要求严苛。我先生就是医生,幸好他没有这些毛病,反倒信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我二姐的孩子小时候养育十分精细,孩子生得瘦弱娇气,她学校附近一个老太太卖点小零碎,养活自己和一个弃儿,每天出摊,就把孩子扔在学校操场,那孩子寒冬腊月穿着开裆裤,光着脚丫子在大操场上,爬行坐卧,鼻涕拖的半尺长,小学生们下了课,给她胡吃海塞,她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一年四季从不生病。我二姐就纳闷,为什么自己家的精心养育状况百出,这孩子风吹日晒饥寒交迫反倒挺结实,我告诉她,正因为太精细了,孩子缺乏抵抗力,抵抗力也是锻炼出来的。


凡事过犹不及,过度洁净,会降低自身抵抗力,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还有很多人以过度洁净为自豪,孔子说白刃可蹈,中庸难得。任何事情,需要保持一种适当的平衡。


疫情一开始人们对消毒液大为热衷,以致淘宝上都断了货,我始终不以为然。果然现在又有专家跑出来说不要过度消毒。中学化学课上做过实验,氯气对黏膜的伤害很厉害,而且大量消毒剂的使用对环境也有影响。说实话,除了勤通风勤洗手,我压根就没买什么消毒剂。在周围极大概率没有传染源的情况下,滥用消毒剂,是对自己对环境的伤害。


说起病毒,人人谈虎色变,但照前几天的消毒强度和频率,老虎没来,许多人就能把自己给整残了。


钱在平时可能会起作用,比如乔布斯得了癌症,他可以请到最好的医生,而一个穷光蛋就只能等死。但是在许多危机时刻,钱并不起作用。这次疫情的死难者中间,有院长、医生、教授、导演,他们有钱有最好的医疗资源,还是没救了命,这时候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综合实力,包括身体的,心理的,甚至灵魂的。


《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经过这一场全民劫难,至少让自己离道更近点,离无知和无耻,谎言和谬误,盲目和冲动……更远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坐家 · 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