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反思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国藩每次大事后必然静坐反思,而且每天写日记,以便反思,稻盛和夫在《干法》一书里写道:“在一天结束之后,回顾这一天,进行自我反省是非常重要的,众多伟人都喜欢反思,各个公司也有“复盘”的概念,以推送组织持续成长,但是为什么反思这么重要?

    首先,反思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你做了很多事情,如果不善于归纳、总结、基本上认知不会提升,下次必然会再次踩坑,其次反思可以觉察自己思维习惯,性格特征,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本身,最后,对比“看书、道听途说、亲身经历”,只有亲身经历能产生切切实实的“身体认知”, 能产生强有力的情绪,感觉,直觉,这些是行动力的来源,是习惯培养的养料,是读多少本书都无法替代的,所以才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有自己经历产生产生的认知才能和自己知识体系产生强有力的链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只能走自己的路,人的一生这么短暂,可以经历事情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每一天的经历都是自己最宝贵的财富, 很多伟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是给反思提供养料,将自己经经历价值最大化,这样才能最快速的成长 。

    单次反思一般来说都是被痛苦驱动,被现实教育的结果,一般人都能做到,但是每天反思,主动持续反思确非常难,能做到的少之又少。

    如果一个人持续反思,并且把一切归因给自己,这个人早晚会崩溃,所有要有一种世界观,从上帝的视角来看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于人的一生来看,现在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要从变化的观点来看待,过于的自己并不等于现在的自己也不等于将来的自己,自己原来做不到,并不等于以后做不到,在一个人做出决定的那一刻,受限于人性,本性,思维习惯,动物性,认知,很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我们只能找到客观原因,不应责任归于任何人,只优化自己认知方法和做事方法,不然要么反思毫无意义,要么让自己得到过多负面情绪,总之反思原因需要客观、全面,深入,但是找解决办法只能从自己身上找,因为现实世界只有自己是可控的因素。

    持续反思、每天反思很难的原因是因为他要求很多价值观 和思维模型支撑,我的理解如下:

    1)成长性的思维,没有成长性的思维,你还反思过去干嘛。

    2) 以认识提升,解决问题为导向,不能情绪化,要求别人,别人无法改变只能影响,环境只能选择不能改变,一切改变远点都是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其他。

    3)深度思考方法,如果每次反思太浅,解决不了问题,也就没有动力。

    4)求知欲、好奇心,反思很多时候只是提升认识,这个是驱动力。

    5)时间管理的概念,如果把自己时间都排得满满的,那也没有时间反思。

    6)长期主义思维模型,要持续扎根,而不是马上要结果的理念。

    7)自信,这里面是对未来的自信,只有自信的人才会想着反思自己。

  怎么做到持续反思,每天反思? 我觉得首先每天记日志,从自己的经历里面找出新的事情、反直觉的思想、重大事情、让自己情绪波动的事情,然后找出1-2条,深入分析、最终让身体,情绪意识喜欢上反思,反思----认知成长----执行获得收益——喜欢反思——反思 ,形成闭关,最终形成习惯。

你可能感兴趣的:(持续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