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及生在罗马:你的起点,是我一生无法到达的终点

1

今年7月7日,有一个清华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刷屏了,这位女孩名叫张薇,我想,她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她身上的特殊的身份:寒门贵子。

二是因为她的那句:“我想用一年的不长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这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她在已获得保研资格之后,选择了延迟入学,加入清华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支教1年。

2

若是从小家庭条件很好的孩子,一路高歌考上名校,大家或者觉得没什么稀奇的,但一旦出现出身贫寒的学子逆袭的故事,就感觉很难得很励志。

大众的这种反应也正好说明了国内教育资源分布的悬殊,因为寒门学子逐渐被边缘化,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因此寒门贵子才显得难能可贵。

在2011年,有一位老师曾在天涯论坛上发表过一篇文章,直言:做了15年老师我想告诉大家: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

而这个看似很无奈又残酷的说法,居然得到了很多网友的赞同,大家纷纷表态,以下是一些网友的回复:

再看2016年大学中农村学生占比和考入高等学府的学生中农村学生的占比(数据每年或有变动),从以下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农村学生考入大学人数比较高,但考入重点大学的人数比例在下降,也印证了“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句话。

看起来确实扎心,但却是难以改变的事实。

3

我本人也是出身在农村的贫寒家庭,当年(大概1995年)上小学是没有英语课的,一直到最近几年,家乡的小学从三年级才开始普及一些简单的英语知识,但老师的发音不准,学历都不高,难得出来一两个优秀的老师,也想方设法挤到城镇去了。

我真正开始接触英语是在县城上初中时,记得第一次上英语课,老师提问,那些举手发言的都是城里读书的同学,当时对在乡村小学里面成绩稳居前五的我来说,无疑是个很大的打击。

连续半个学期,我都感觉很焦虑,一是因为担心英语跟不上,二是因为自己没见过什么世面,不像城里的同学那样见多识广,担心和他们格格不入。

最后,经过自己的坚持奋斗,第一个学期英语成绩考到了全班第一,总算解开了我的第一个心结,但是在待人接物,言谈举止上,我始终感觉不如城里长大的孩子,那是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刻在心底的自卑感。

尽管我在学习上很刻苦,成绩很好,但我还是难以做到像某些家境好的同学那样坦荡,放松,因为我明白,如果我想走出大山,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农村的穷孩子考不上就意味着继续回家种田,但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不同,他们可以任性,可以考差,考差了有父母撑着,用钱砸出一条路,这就是他们的底气。

4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注定了有些人的外部环境不如别人,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些人他就生在罗马,你的起点,也许是我一生都无法到达的终点!

特别是2015年在全国普遍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之后,学生正式进入拼爹妈的时代,教育资源似乎是为中高产阶级的家庭准备的,而落后家庭只能继续落后。

在我读书的那些年代,大家拼的还是个人的努力,县城的重点初中,高中面向所有乡镇招生,只要成绩达到录取分数线,谁都有机会入重点学校,但自从新政策实施后,这种拼爹妈式的教育间接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那些有条件的父母可能会在北上广一线城市买学区房,拥有第一手教育资源,为孩子争取最优质的教育,要名师有名师,要仪器有仪器。除了正常上学,还参加各种兴趣班,琴棋书画别说样样精通,起码有机会沾上,综合素质也要比见识少的孩子更好。

而那些经济条件差的父母,单纯为孩子能坐在教室就已经竭尽全力了,哪里还要求这么多?

这个社会它就是有不公平的存在,但是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无限的可能性,有些人他出生就含着金钥匙,但有些人温饱还是个问题,人与人之间真的没法比较,唯一能比的只有自己,我们能做的只有克服千辛万苦,不断超越自我!

把一手好牌打烂的人比比皆是,把一手烂牌打好的人也数不胜数,所以,即使输在起跑线上,我们仍然要全力以赴地跑起来,才能看到希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及生在罗马:你的起点,是我一生无法到达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