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邶风·泉水

大家好,我是红梅,一名国学礼仪的爱好者和分享者,现在跟随着孙剑虹老师,跟随着弘礼礼仪学院一起学习。每天读诗五分钟,生活如诗般美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诗经》。今天的诗叫《泉水》。

国风·邶风·泉水

先秦:佚名

毖(bì)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luán)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jǐ),饮饯于祢(nǐ),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舝,还车言迈。遄(chuán)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xiè)我忧。

这首诗大家相传是许穆公夫人所作。许穆夫人(约公元前690-公元前656),姬姓。周庄王七年(卫惠公十年)左右生于卫国都城朝歌定昌,长大后嫁给许穆公,周惠王二十一年(卫文公四年)卒于许国,大约活了三十四岁。她是中国文学史上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史上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她留给后世的文学作品主要有《卫风·竹竿》、《邶风·泉水》、《墉风·载驰》等,都收录于《诗经》。这首诗就是她从卫国嫁给许穆公,思念家乡而不得归时写下的诗。

我们可以展开想象力:

一位美丽的女子,看着清澈的泉水汨汨流淌,回归流入淇水。不禁怀念卫国,那是我的故乡啊,我没有一天不在想。想起还有同来的姬姓好姐妹,召集大家聚会聊天。聊什么内容呢,聊的就是出嫁的时候情景了。从卫国出发,住在泲地,摆酒饯行在祢邑。女子出嫁到别国,远离父母和兄弟。临行问候的还有诸位女性长辈和闺蜜,还有众位好姊妹。一路上,还经过很多的地方,信过干城,在言地休息饮酒,一路上,看着车轮在跑,一路飞驰,想着能再回到卫国家乡,不会招来甚后患?又聊到了肥泉,想起那里发生的事,大家在一起叹息。再想须城与漕邑,我的忧伤啊,都没有一个尽头。姐妹啊,我们什么时候,驾着马车去出游,借此排解我忧愁。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呢?我们不是也常常找朋友来聚会吗?我们不也是常常和朋友聊聊点私密吗?特别是大家都远离家乡,老乡聚会,足以可以泪水汪汪了,更何况大家都有同样的经历呢?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分解吧:

第一章“毖彼泉水,亦流于淇”两句,用泉水流入淇水起兴,委婉道出自己归宁的念头。这两句与《邶风·柏舟》首二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同用“彼”、“亦”两字起调,文情凄惋悱侧而不突兀,由此点出诗题——“有怀于卫,靡日不思。”自己魂牵梦绕着卫国,但如今故国人事有所变故,自己想亲往探视而根据礼仪却不能返卫,深感无限委曲,内心焦急难奈。作为一个女性,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姐妹,由此引出“娈彼诸姬,聊与之谋”两句。主人公想找她们倾诉苦衷,希望她们能够为自己出个主意,想条妙计,即便无济于事,也能够稍解胸中的郁闷,聊以自慰。

第二章和第三章均承接第一章而来,用赋法铺写虚景,表达自己对卫国真挚深切的怀念。第二章写作者欲归不得,却去设想当初出嫁适卫之时与家人饮饯诀别的情景。如今物换星移,寒暑数易,家人近况无由获知,颇令自己牵挂,归宁的念头更加坚定笃实。第三章好像与第二章重复,但却是幻境中再生幻境,设想归宁路途上的场景,车速之快疾与主人公心情之迫切相互映发衬托。速去速回,合情合理,但最终仍不能成行,“不瑕有害”一句含蓄蕴藉。这两章全是凭空杜撰,出有入无,诗歌因此曲折起伏,婉妙沉绝。

第四章写思归不成,欲罢不能,只好考虑出游销忧,但是思卫地而伤情,愁更转愁。“我思肥泉,兹之永叹”,再写愁怀,回肠荡气;“思须与漕,我心悠悠”,情怀郁郁,文气更曲一层。

清人陈继揆对此诗以幻写真,通过虚无缥缈的描写衬托主人公真切深沉的思念的艺术手法赞赏备。

类似写乡愁的诗还有挺多的,余光中的《乡愁》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首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游子思家,古今中外皆然,也是文学艺术表现的永恒主题。有家不能回的忧愁,丝毫都不亚于无家可归的悲哀。在人遭 受痛苦磨难的时候,家园家乡常常取代神灵上帝而成为人们精神 上的支柱和依靠,成为人们在痛苦磨难中坚持下去、与之抗争的 力量源泉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愁是可贵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风·邶风·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