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最近很兴奋,听说像爱因斯坦、毕加索、扎克伯格这些名人都是在混乱的书桌前激发出创造力的,感觉终于不用操心孩子房间的凌乱了。给他自由,还落得一身清闲,可以静静期待孩子创造惊喜了!
朋友还引用了爱因斯坦的名言“如果杂乱的书桌意味着杂乱的大脑,那么空白书桌又意味着什么呢?”
自由的环境当然有助于创造力的发挥,但选择什么样的环境,决定权应该属于孩子。而真正具有创造力的孩子,也必然拥有这份抉择力。
首先搞清楚,孩子的房间是真的乱,还是大人的自以为是
1、也许你们讨论的不是乱,而是权利
一个8岁的小姑娘,学习成绩很好,各项特长也非常出色。当问她房间为什么这么乱的时候,小姑娘说,”我的房间很有规律啊,而且摆放得很整齐。我知道什么东西在哪里,而且是刚好方便的位置。你觉得哪里乱了?”让提问的大人一时语塞。
对于可控的所有物品,孩子是有极高的自我秩序逻辑的。
如果大人随意批评或按照自己的喜好整理,孩子会产生被打破秩序甚至剥夺权利的感受。
很多被爸妈说成懒惰、皮的孩子,并非是孩子真的不爱整理,他们只是在用这种方式和家长争夺权力。
2、如果孩子的独立环境过于凌乱,自己总找不到东西,容易焦躁发脾气,判断力学习力都出现问题的时候,就真的不能放任孩子继续混乱下去了。
一本解读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书中指出:
孩子认识这个世界,主要是透过有秩序的环境,来和自己的内部秩序配对的。等他们所有的感官都完善后,就会从对感觉的认识上升到知觉的认识上,人的智能就是这样形成的。
每个孩子从出生开始自带的“秩序敏感期”,注定孩子们是喜欢生存在有序的环境里的。
很多时候孩子出现无端的哭闹和焦躁,正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被打破的早期表现。
如果因为家长不会整理,懒得整理,让孩子长期生活在杂乱无序的环境当中,不但会阻碍他们内部秩序的形成,对孩子的安全感、逻辑认知、感觉、情绪、自信等等都有破坏性的影响。
即使孩子真的出现“乱”的问题,家长最该关注的是孩子以外的家庭空间
一、井然有序的家,是大人最好的心情调节站。大人过得快乐,孩子才能积极。
1、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忙了一天下班回到家,或者出门轻松之后带着一幅好心情回到大门口,在开门的一瞬间,好像有种莫名的烦乱溢出胸口,和家人吵架,对孩子发脾气,不想做事通常都会伴随而来。
仔细回忆一下,这些时候,你的家里一定有很多未完成的家务堆积在房间的各处,铺满沙发的衣服、杂志,没收拾的厨房,灰尘堆积的地面,铺天盖地的玩具……
这些东西吞噬的不仅仅是家庭环境,更是我们的心理空间。
因此而带给孩子的无论是环境、习惯还是心情都是满满的负能量。
这样的家长通常还会把不爱干净、不爱学习,脾气坏的标签强加于孩子。自己逃避了责任,也让孩子无所适从。
2、网上一个很温暖的帖子:
一位爱整洁的妈妈,遗传了自己妈妈热爱打扫,有条理,可以同一时间做很多事的能力。
如今自己有了宝宝,也和妈妈一样,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自己的事业也蒸蒸日上。
她从不限制和害怕孩子把房间弄乱,因为自己完全可以掌控。而且孩子也习得了自己整理的能力,就算一时弄乱了,一家人都能很轻松地一起把家复原成原本整洁的样子。
这位妈妈的大朋友和孩子的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来他们家玩。
一个家的愉悦氛围,和不急不气的包容度,是爱整洁的家庭带个孩子最好的传承。
二、富裕的空间提升孩子的自我形象
如果作为一只名牌包,你希望被放在玻璃窗里展示,还是被挤在衣柜里落灰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即使是一只便宜的帆布包,一个柜台里只放一只,也会让人产生名贵的印象。
富裕的空间不是只有大房子才能有。
再小的房间,只要清除杂物,整洁明亮,物品摆放有序,一目了然,都会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产生舒适温馨的归属感。
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像贴身内衣一样,虽不用来示人,但正是这种潜在的自尊和自信,成就了一个人的形象与气质。
孩子的创造力来源于“取舍自如“,而非毫无章法的自由混乱
和我朋友一样,很多家长要么把孩子管理得像住在军营,要么放养到自生自灭。
而一个家的整洁是需要“分区域”和“分时段”的。
按照功能划分,分为“储存区域”和“使用区域”;
按照时间划分,分为“使用时间”和“非使用时间”。
储存区域,均为使用时间,需要规则,可以调整,但始终需要被遵守。
使用区域,使用时间内,就是用来尽情发挥,专注做事的,自然不必分心于对环境的过渡关注。
而专注的前提,当然要在使用时间只出现与主题相关的物品。
写作业时桌上放着毛绒玩具,和孩子拼乐高的空地上堆满课本,都是从视觉和心理上削弱孩子的专注度。
使用区域,非使用时间内,尽量不要兼具储存区域的功能,理想状态就是“尽量清空”,目的是为了下一次的有的放矢。
同时,被清理出的东西按照“存储区域”的规则“物归原处”,为下一次使用做好准确定位,就不会浪费时间在寻找东西上了。
对于大人来说,能够建立清晰明了的储存规则,是让全家可以进入高效愉快运作的基础。
对于孩子而言,当他们在家长的引导下,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自己的储存规则,有能力将属于自己的“使用区域”在“非使用时间”,还原成随时可以再次投入使用的状态,做到“取舍自如“的时候,自信的种子就在孩子的心里悄然生根发芽了。
所以,只有在“使用区域”的“使用时间”内,严格限制孩子,让孩子按照大人的规则来执行,才是在限制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空间。
而毫无规则的无限混乱,是在浪费孩子宝贵的成长时间。
好的创作者,像爱护生命一样,捍卫自己的施展战场
电视剧《空降利刃》中,张启和乔栋这对CP,一位作为战绩辉煌的空军王牌飞行员,一位军旅生涯最热爱跳伞训练的老特,他们的伞包还原技能堪称完美,这样的高标准都源于对伞包能顺利打开的敬畏与热爱。
好的家长要做孩子的教导员,而不是指挥者。当孩子们在最初整理使用区域的时候,家长们要引导孩子妥善解决整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指责他们不爱整理。
比如黑板墙上特别喜欢的图画、桌子上完成的手工作品,如果没地方放,孩子自然不愿意清理。
这时候我们可以和孩子商量,用拍照、录像的形式将它转移到电子空间,或者拍照后打印出来,制作成画框,正式地展示出来。
过一段时间,创作出了更好的作品,再替换掉现有展品。就像艺术家开画展一样,把自己最骄傲的作品展现给观众。
没有了后顾之忧,孩子们自然会更积极主动地去捍卫自己的小天地,使用区域的整理问题,就再也不会成为家长的烦恼了。
写在最后
孩子的眼睛是世界上最干净的东西。大人往这汪清澈里注入什么,孩子就吸收了什么。
一个孩子最宝贵的创造力是在一片纯净中,学习了知识,提升了审美,而后自我组合、自我发挥的结果;而不是在脏乱差的垃圾堆中就能自我开发出的能力。
作为家长,我们首先需要给到孩子一片干净整洁的成长天地,教会他们掌控自己权利范围的能力。
再大胆放手,让孩子在自己全然掌控的空间中尽情创作,塑造出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让家人为之骄傲的样子。
通过文字表达给你我对整理的理解。陪你整理出你想要的生活。
整理不只是成年人事情。在儿童时期学会整理的技能和思维,是让孩子成为独立而优秀大人的绝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