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真爱与溺爱》

昨天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有点太困了,看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囫囵吞枣的过去了,所以今天又把这篇文章仔细看了一遍,果然就看到了一个我以前我从来没注意到,而且很有可能是错误的一个概念。

前两天的文章中我也写到了关于规则和秩序。母性更容易感性的去包容和理解孩子,很容易给孩子无条件无底线的爱,最终变成了溺爱,容易毁了孩子的一生。是的,我以前一直抱有这种观念的,但是今天老师的文章却让我大吃一惊,他说,真正的爱,其实确实容易有宠爱溺爱的味道,会滋养出孩子的活力。

这句话真的吓了我一跳,让我大吃一惊。不仅是因为这句话有悖于我们传统的观点。还因为它引发了我的思考。

如果把这句话单独拎出来说的话很容易让人误解。但如果把这句话放在这篇文章中,把这篇文章放到老师的整个专栏里面。我想正确的解读应该是,作为父母,要多去理解,包容,尊重孩子,甚至允许孩子对父母有冒犯,而不是像封建大家庭的父母权威那样,不允许孩子对自己有任何的反驳,也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见解。如此,孩子才能在父母面前真正的做自己,敢说敢笑,敢作敢为,才能呈现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真正应该有的生命状态和活力。

当然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也必须要求孩子遵守一些规则。所有的试错冒犯应该是在一个边界范围之内,如果孩子犯了错,后果是他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可以承担的,那就给他空间的让他去试错和冒犯,如果大人估量到这个试错的后果,超过了孩子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那么就要为它划清一个边界,在边界之内去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自由。

摘录老师原文中一句非常精彩的话:有时,看到最简单的事物,都需要叛逆与冒犯。实际上,牛人们之所以在他们的领域内非常厉害,正是因为他们有直面最简单事物的勇气。

是的,有些东西我们耳熟能详了之后,就觉得他是理所当然的存在,从来不加怀疑的就接受了。就像我们传统家庭一直教导孩子要听话一样,乖孩子一路听着父母的教导长大,以后真的就能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吗?如果父母一味要求孩子听话,而自己又不成长不进步的话,那么父母的认知和格局就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所以看到文章的最后,我看到老师把冒犯这个词从家庭关系当中引申开来,放到了更大范围之内来解读。冒犯不仅是对父母尊长,还有可能是对权威,还有可能是对传统习俗和思维定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学课:真爱与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