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信读书是值得长期做的事情

如何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情?这似乎是很多人会有的困扰。

想培养一个习惯,已经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总是很容易被打断,然后就会失去动力,很难继续再做下去,究竟怎样才能长期坚持下去,把它变成自己的一个习惯呢?

想培养一个习惯,但是每一次去做的时候,都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腾挪事情、安排时间,导致每次都觉得很疲惫、很麻烦,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把它坚持下去呢?

使得我们能够长期做一件事情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是舒适感。

我们之所以能持续做一件事情,是因为我们喜欢它,并且在做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正反馈,觉得非常舒服,没有负担,不需要额外去想着,我要坚持,我要努力,只有这样的事情,才有可能长久。

如果这件事情同时还是有益的,对我们能够产生正向的效用,那就非常棒了。

所以,如何才能坚持养成一个习惯?最关键的诀窍,要坚持,通过不断的微调、设计和尝试,找到一个既比过去好一点,又能令自己感到舒适的状态,就可以了。

不需要刻意去做的事情,才是真正被你所内化的事情。

当你对目前的现状感到不满意,希望去作出改变时,不要过于贪多、求快,希望在短时间内就实现改变。

而是让自己适应这种不稳定的状态,把目光聚焦在,我能做什么上面,试着去采取一些实验性的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需要迈过一些门槛,需要克服自己的路径依赖,做一些短时间内不太舒服的事情。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因势利导去引导大脑,去设计、微调、尝试,让大脑一步步从舒服到不舒服再到新的舒服。

格拉德威尔《异类》中提出:“即使你天资过人,如果不肯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没有累计上成小时的锤炼,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高手。假如每天投入8个小时,一周坚持5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高手到不需要5年。这就是1万小时定律。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别人比你聪明,而是比你聪明的人比你更勤奋。

截至目前,对坚持阅读,我也有自己的收获和理解,从2018年开始目前已经阅读了60本书左右,这个数字还在持续更新中,我自己订的目标是在不惑之年读1000本书。阅读是我认为值得长期坚持的一件事情。

忙忙碌碌,浮浮沉沉,读书是最廉价的投资,最简单的修行,最低门槛的高贵。读书的意义,不在于读了什么,学了什么,而在于通过读书涵养自我,丰富自我,在书中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我是很无知走到社会上的人,因为自己学历不高,在社会也吃过不少亏,随着阅历的增长和视野的开阔,就像反刍一样,才发现自己精神生活极其困乏,很多东西自己理解不了,内心极其渴望寻找力量和滋养,这的确是我真实的心灵感受。从那时开始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必须要奠定基础,所以只好,老老实实读书,读死书,死读书。

在数字化大潮的冲击下,每天睁开双眼,打开手机就是铺天盖地的各种信息,完整的读完一篇文章都很困难。日常电子书和纸质书我都会买,但无论书的形式怎么变,阅读终究是一种习惯。

我现在的个人习惯就是设定一个时间段学习,我早上起床后的一个小时内坚决不看手机,就是严肃阅读时间,去读那些平时读起来感觉很累,啃起来非常吃力、甚至是不愿意读的东西。

我认为读书有三种:精读、泛读和翻读。有些书只要翻一翻序章和目录,大概了解其内容就够了;有些则需要翻阅各种章节,了解更多的信息;至于经典类的书,必须是埋下头来,慢慢啃,仔细啃,因为读第一遍的时候真的头疼,简直天书,很多概念、逻辑根本读不懂,必须要多读几遍,由不懂半懂、到吃透、再到活用,过程很痛苦,但只啃经典才能打好基础,形成自己阅读的方法论。

阅读比拼的不是一时的速度与爆发力,而是韧性和耐力。所以我进行饱和性的“傻”投入,看长线、沉住气、不走捷径。

培养一个长期的读书观念,信念这东西似乎很空洞,但真的要命。

不要怕慢,不走到最后谁知道谁会一生平庸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坚信读书是值得长期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