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一季度GDP“仅”下滑6.8%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一季度GDP数据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86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73638亿元,下降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80亿元,下降5.2%。

对于这个6.8%的降幅,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甚至有人说这分明是造假。由于众所周知的新冠疫情影响,一季度投资总额增幅-16%,社会零售总额增幅-19%,都是很大比例的下降,为什么综合起来,GDP“仅仅”下降了6.8%呢?难道真的是国家统计局数据造假、粉饰太平吗?

归根溯源,我们先来看看GDP的具体算法。统计方式有两种,支出法和收入法。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一国(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总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显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生产过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磨损价值,但不包含生产过程中作为中间投入的价值;在实物构成上,是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包含用于消费、积累及净出口的产品,但不包含各种被其他部门消耗的中间产品。

计算方法:

收入法:GDP=∑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 

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来源:MBA百科)

先看支出法。GDP的支出主要包括居民消费总支出,和全社会固定投资完成额。其中“居民消费总支出”和上面提到的“社会零售总额”字面意思很像,其实差别很大。比如汽车消费这个金额较大的数据,在这两个统计口径里的占比就很不一样,在后者当中占比很大,而前者很小。一季度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汽车零售受到很大的冲击,因而在“社会零售总额”高达19%的降幅里反应较大,而在“居民消费总支出”当众的占比,却非常小。类似地,房地产交易的金额也很大,但这个数据不反应在“居民消费总支出”当中。而另一方面,无形资产的消费在新冠隔离环境下不降反升,这个消费恰好又在“居民消费总支出”口径中。综上,“社会零售总额”的降幅比“社会零售总额”小很多。


支出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全社会固定投资完成额”。而各类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上经常提到的是另一统计概念:“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这两个概念虽然高度相似,实际也是非常不一样的。类似地,房地产交易金额比汽车消费更大,在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下滑很大,拖累了“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的跌幅,但恰好不在“全社会固定投资完成额”这个GDP统计口径中,因此就反应不出跌幅了。


收入法方面,居民可支配收入占了GDP一半,这个部分在一季度波动较小。为什么呢?首先,在我国7亿就业人口中,机关、院校、医院、基层街道、事业单位等“财政人口”就有1亿多,再加上国有企业职工,总人数高达2亿多。这部分人的工资收入,在疫情期间是没有任何影响的。而剩下的3.3亿中低端劳动人群,由于传统的春节效应,他们的收入在一季度也没有很大的反应。换言之,这个就业人群在春节长假期间的收入,由于工作时间少,收入也是比往常月份少的,因此今年受疫情的影响还反应不大。


服务业方面,餐饮等服务业受到的冲击确实很大,但其实总金额在行业当众的占比比较小。另一方面,金融和信息服务等领域的金额在服务业占比很大,但它们受疫情的影响比餐饮行业小得多。因此,服务业总体下滑程度也比大众的心理预期小得多,才6%出头,比制造业9.6%的跌幅还小。


因此,总的来说,一季度-6.8%的GDP增幅,是有充分数据依据的,说得过去。从数据上看没有问题,也不存在掺水的情况,更不是数据造假。但是并不能就此得出结论,我们的经济基本面就真的这么好,经过了疫情的冲击,只有数据上看的这么好。绝对数据很重要,但数据背后的结构更重要。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疫情对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冲击程度是不一样的,因而灾后重建的压力也是不同的。仍以服务业为例,虽然餐饮对服务业的总体金额贡献不大,却贡献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尤其是面向中低等收入人群。在灾后恢复的过程中,如果这部分人群的收入水平不能及时得到保障,经济基层的活力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目前的核心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只有1.1%,比均衡的2%低,说明消费非常地冷,大家都不敢花钱。而一季度的PPI(工业品价格指数)是-1.5%,4月份直接跳到-3.2%,比CPI更冷酷。这说明什么?工业制成品价格一直在下行,工业中间品、工业原材料价格也都在下行。为什么下行?因为疫情肆虐,全球市场的需求都往下走,因此价格就往下跌。因此可以说,我们目前面临一定的通货紧缩压力。


接下来问题来了,一季度GDP“-6.8%”意味着什么呢?全年的GDP目标如何实现?这才是真正的挑战。

之前中央提出,2020年GDP要比2010年翻一番。按一季度GDP通常占全年20%的历史经验数据来推算,要实现宏观目标,2020年的GDP增长必须保证5%左右的增幅。在目前一季度已经-6.8%的形势下,也就意味着2-4季度要实现平均7.95%的增幅。而实际上5月份已经快结束了,4-5月份的数据并不乐观,因此下半年两个季度的压力将会非常非常地大。甚至可能要实现10%的增幅,才有可能保证全年目标的实现。

那么问题又回来了,为什么一定要实现这个目标呢?它有这么重要吗?

首先,这问题事关我D的执政信用,以及社会稳定问题。如果底层人民的收入得不到保证,社会的维稳压力将会非常非常大,甚至可能会吞噬掉经济增长的一切成果。全面脱贫、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那具体应该怎么办?GDP增长三大马车:投资、消费、出口。目前最明显的是出口很难,因为全球疫情还在扩张的事态,需求微乎其微,暂时指望不上;几个月积累下来的恐慌情绪,疫情仍然有可能抬头的形势,以及收入可能断崖式下降的压力,导致很多人不敢消费。因此,唯一能指望的,就是投资了,而且是大规模的投资。

具体规模多大、如何操作,再耐心等一阵子,两会开完,答案就会揭晓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看待一季度GDP“仅”下滑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