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

一直想在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决定今天开个头,从弄懂“中国传统文化”开始。

在探讨“传统文化”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文化“的含义。对于“文化”一词的解读,在中国古代经历了一个长期、复杂的演变过程。

起初,“文”和“化”二字是独立存在的,并且各自都有自己的含义。

“文”的本意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后来,在这个基础上,“文”又出现了许多引申义。

首先,引申为各种符号象征,比如一些文化典籍、礼乐制度等。

其次,引申为人为修饰以及华丽文饰的意思。

第三,在前两个意义的基础上,“文”更进一步引申为“善行”。

第四,“文”,与“武”相对。除此之外,比如“天文”、“水文”等词中的“文”,还可以解释为“自然的脉络”。

“化”的古字是“匕”。《说文解字》记载:“匕,变也。”意思就是变化、改变、生成,这是“化”的本义。

“文”和“化”这两个字最早放在一起使用是在《周易》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注疏·上经随传卷三》正义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者,言圣人当观视天文,刚柔交错,相饰成文,以察四时变化。‘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

西汉的刘向最初把“文”和“化”合二为一成为一个词来使用,他在《说苑·指武》中写道:“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句中的“文化”意思是“人文教化”,与“武力”的意义相对。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文化”这个词给出的定义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一般来说,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看,文化所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它是人类生活的总和,涵盖许多的范畴,包括人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而从狭义来说,文化并不包括人类社会生活中与物质活动相关的部分,只强调人们精神创造的活动,是思想观念、意识心态的总和。

    “传统”一词由“传”和“统”两个字构成。其中,“传”解释为传承、传递,“统”解释为事物的连续关系。《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传统”的释义是:“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文化、道德、思想、制度等。”

美国当代学者Edward Shils认为,“传统”最基础的意义是指从过去延续到今天,世代相传的东西:“传统是人类行为、思想和想象的产物,并且被代代相传。”

因此,所谓“传统文化”,就是指在一个民族中绵延流传下来的,能够表现这一民族的特点和状态的文化,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的集合,是影响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的所有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比如古代的服饰、名胜古迹等,也包括无形的精神文化,比如人们的道德规范、心理素质、价值观念等。任何民族都有专属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是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发展并世代传承下来的。

当然,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还应该包括所有曾经出现过的却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淘汰或被取缔的文化,这些文化糟粕当然不在本人的研究范围内,   本人只将精力投入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所以接下来,我们还要探讨一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