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看市场:加大与好机会相遇的概率

在前面一讲中我们谈到你在看市场机会的时候,要有视野、有眼光。但其实除了这个,你还要知道,你不仅是在看市场,你同时也在“被市场看”。

换句话说,你不仅要自己找机会,也要让机会主动找上你。

所以这一讲,我们专门来讲,怎么做好你的职业价值呈现和价值传播,加大与好机会相遇的概率。

利用“接触点” ,做好价值呈现

我很早以前做百货公司咨询项目的时候,学到一个概念,叫接触点。

一个大型商场,当顾客从把车开到停车场入口的那一刻开始,就会跟商场产生很多个接触点,从停车场到电梯,再到地上一层,再坐扶梯……商场需要利用每一个接触点,传播它想植入进顾客大脑的信息。

我把这个概念借用过来放在职业发展上,你在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要善于找到和利用这样的“接触点”。

说白了就是,你要比较清楚地知道,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哪些场合和时机,可以加以利用,去做自我价值的呈现和传播。

我们把产生接触点的场景分三类来讲,一个是工作场景,一个是社群场景,一个是互联网。

工作场景是你的职业价值体现最直接的地方。有一些基本点,比如有露脸机会的时候不要退缩,给重要人物留下好印象,等等,这些我不多说。我重点想说的有另外几个你可能没有注意的点。

一是会呈现优势,呈现独特性,让自己更容易被记住、被看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独特性都可以转化成价值点。举个例子:

我认识一个女孩,她是一个做事很认真、细致的人,她在实习的时候获得了一个标签,叫“发票深加工艺术家”,是说她贴发票比任何人贴得都好,这个称号听起来可能有点开玩笑的意思。但这个姑娘因为这个称号让大领导也记住了她,后来毕业后被推荐去了另外一家很不错的公司。

我拿自己举个例子:

我的一个朋友,他跟别人介绍我,他说,“人力资源领域的事,你去找毅然吧,她解决不了的事,也能知道找谁给你解决”。这句话其实就是朋友们对我的印象标签。而且这个标签也很容易成为别人介绍我的引导语。

你想想你能不能找到自己的标签?可以是你自己贴的,也可以是别人给你的,也可能是聊天时聊出来的,在工作中你都可以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价值特点释放出来。让别人认识你。

要知道,没有特点的人,是最容易被遗忘的。

工作中,有特点容易被记住,有成果也容易被人记住,所以工作中价值呈现的第二个重点是要有“作品意识”,就是说你尽量要把你的工作成果展示成一个可以传播的作品。

你可能说,很多工作是琐碎的,体现不出有形的个人成果,其实未必。比如把你的工作经验总结升华成一些方法论,分享出去,就是非常体现个人价值的一个作品。

其实还有一类很重要的工作场景,就是在跟外部的客户或合作伙伴打交道,这往往是潜在机会容易出现的时候,因为你们本来就有交集。

这种场景你需要克服的是太保守的心态。中国人相对比较保守,尤其是性格内向的人,不喜欢跟人分享太多个人情况。

    第一是觉得个人情况是隐私,不愿意说。其实如果把隐私看得太重,不跟外部进行信息交换,一定会失去很多机会。

    第二是有些人总觉得,我能做的事情,我没有觉得它多牛,但实际上,你能做的事情,对别人来说,可能比登天还难。所以你跟合作伙伴打交道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把你做过的事情分享出来,让对方更了解你。

事实上你越是年轻,越是需要“被整合”,机会是别人赋予你的,别人愿意赋予你机会,前提是你对他呈现了你的价值和你的优势。

说完了工作场景里怎么做价值呈现和价值传播,我们来说社群场景。我说的社群包括线上和线下,可以是兴趣社群,或者其他各种社群。

关于社群里的自我价值呈现,关键也是前面说的不要太保守,你需要展示自己,让别人了解你。

我最想强调的是,要重视线下的聚会。

首先你想想,你为什么要去线下聚会?

如果你是为了获得信息,你完全不用出现在线下聚会里,因为交通成本、时间成本都很高。

为什么一定要去线下呢?

线下其实是去搭接资源和人脉的,我们说人和人见面三分熟,通常如果我们跟一个人有过三次面对面的沟通,基本上我们就已经建立了某种联系。

那么在线下见面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我有一个词,叫做“留钩子”,你不能简单介绍自己就完了,你还要快速地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然后在他那里留下“钩子”。

所谓“留钩子”,就是让对方知道未来你们可能会发生交集的地方,或者彼此共有的兴趣点。换个说法,就是给你们今后进一步的联系甚至合作埋下相应的线索。

除了工作场景和社群场景,还有一个呈现自己价值的重要场景是互联网。

如果你是一个愿意独自生产内容、不喜欢跟人打交道的人,网络更可能是你的主战场。

对这样的人来说,你找到一个细分领域,持续地去做,去输出内容,完全有可能也做得很好。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慢,但是不用怕慢,时间久了之后,积累的效应会很大。很多互联网上的大V就是这样成为专业领域的知名人士的。

那么对一般人来说,我会建议要珍惜网络世界每一次对外发声的机会。无论是微博、领英、微信朋友圈,还是其他平台,你说过的每一句话都会留有痕迹。

你可以有策略、有计划地在各平台上传播自己的影响力,包括发表当下的学习收获、在专业上的思考与洞察,也可以分享做过比较成功的巅峰事件。

长此以往,不管是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信息和资源都会在你身边流动起来。

最后,还有一个不该忽视的接触点,那就是猎头,跟靠谱的猎头交朋友,并且及时跟他同步你的最新信息,你一定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很多好机会。

撰写你的“产品说明书”

前面我们说了怎么在不同的场景中去做价值呈现,最开始你呈现出来的东西有可能是“散点”,就是说你有什么、做过什么,你都把它铺出来。

当你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你需要回过头对自己过往做一个梳理。这个时候,我会建议你做一份“个人产品说明书”。

“个人产品说明书”是指,当你把自己当做一个产品,放到职场和市场中去看的时候,你会怎么去定位自己的功能,怎么去描述自己。

“个人产品说明书”包含了两个部分,一句话描述和详细说明。

一句话描述,是假设你要向很多人介绍自己,或者别人要把你介绍给很多人的时候,会用怎样的一句话进行介绍?

一句话描述里面,需要体现两个要素,一个是功能性,一个是独特性。

功能性是指你能做什么事儿,解决什么问题,创造什么价值,要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是做什么的,比如猎头顾问、产品经理、健身教练、牙医。

如果你的功能性比较复杂,就要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说明。

比如说我有一位朋友是研究健身动力方面的顾问,一般人听到是不是觉得有点儿晕呢?他会这样解释:我能帮你解决想健身但就是出不了门这个问题。

独特性是你与其他同行相比独特的优势,一种是人无我有,另一种是人有我优。例如,我是英语老师,但我是将戏剧表演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的英语老师,这就是一个独特优势。

再比如说我曾经辅导过一个做销售的女孩,她性格内向,和其他同事相比,也是那种不太擅长和人主动建立联系的人。但是她的独特点是让别人很舒服,人家特别容易信任她,并且给她介绍朋友。所以她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就可以说,“我是一个佛系销售”,这也是独特性。

但要注意,你的独特性,是要能跟你的功能性产生联系的,而不是脱离功能性安一个标签。

很多时候一句话描述还是不够的,所以你还需要对自己有一份更加详细的“产品说明书”。一份详细的“产品说明书”包括下面的内容:

    1,我能帮人解决什么问题?提供什么价值?

    2,以往有哪些成功案例,用户对我的评价是什    么?

    3,与同类“产品”相比,我有哪些独特性或竞争优势?我未来可能在哪些方面培养出独特性和竞争优势?

    4。我在哪些平台上有展示空间?潜在用户如何能快速找到我?

撰写这份“产品说明书”,一方面是帮着自己梳理思路、定位自己,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别人更加清晰地认识你。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现,其实这个“个人产品说明书”,跟我们找工作时候的简历有点像。事实上,如果我是面试官,我会很愿意来面试的人给我一份这样的简历。

撰写“个人产品说明书”有一点需要注意:你呈现出的东西要有重点、有主线。

有好多小伙伴,特别是外向的小伙伴,性格使然去做很多价值呈现的事,但呈现的东西太散,有的内容反而会变成了扣分项。

在你的“个人产品说明书”中,分享出去的东西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你真的想把很多东西都展现出来,你也要找到这些东西之间的关联,让你做过的事情,能够清晰地投射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最后,“个人产品说明书”跟你对自己的阶段性定位有关,它必然会跟随你的职业发展不断地去迭代。

            ——本讲小结——

这一讲我们说了如何做自己的职业价值呈现和价值传播。

✔在工作中你要注意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独特性、建立“作品意识”;

✔在社交场合中你要学会跟别人分享信息、打开自己;

✔在网络上你可以坚持输出,平时你要珍惜每一次朋友圈的发声机会,让信息和资源在你的社交网络中流动起来。

最后,你需要阶段性地梳理自己,给自己写“产品说明书”,而且还要找机会把你的说明书放在该放的地方,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样好机会才能更快地找上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6.看市场:加大与好机会相遇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