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系列」《孟子》(告子上)第十四节

前言:此节内容依旧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模式给予大家人生真谛。但是,若不仔细阅读,会找不到其所想要表达的真正内涵。

说明(依旧以原文展现的方式写作):

分段(翻译部分请自行查阅相关书籍):

第一段:人之于身也~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

第二段: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养其大者为大人。

很多人会把第一段和第二段合并起来理解,不过这样很容易把两段内容相互混淆,也其实这两段内容是递进关系,并非并列关系(虽看似都在讲人对于自身身体的养护,但是此节内容的中心思想却是从第二段内容开始的)。

(第三段:今有场师~则为狼疾人也。)

为何把第三段用括号的形式呈现,其实这一段的列举可以说连承接上下文的作用都没有,只是告诉大家何为小,何为大(在某种养护的意义中)。

第四段:饮食之人~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以“为其养小以失大也”与前文“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相呼应。也即,只知道吃喝的人,别人会轻视他,是因为他只知道保养小的地方,而丧失了自己大的部分。

四段合并:

第一段提出:人对己身身体的爱护程度。

第二段提出:在人对己身身体的爱护过程中,有主次部分,有大小部分,有轻重部分(追究次要的部分,小的部分,轻的部分的人是小人;追求主要的部分,大的部分,重的部分是君子)。

第三段提出:第三段是第二段的实例举例段落。

第四段提出:他人对只知道爱护己身小的部分的人(小在这里指代人们的物质欲求方面)是非常鄙视的,是因为他只知道对物质的欲求,而忘却了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简:

养护身体→主次(大小、轻重)分明(园艺师与糊涂的人)→主次不分明,甚至选择次要、小、轻的人为人所轻视。

点(第三段列举):第三段中的“场师”即是第二段中的“无以贱害贵”;“狼藉人也”即是第二段中的“无以小害大”(因为重点赏析部分并不在这,所以只是给大家点到为止)。

提:读懂此节内容的关键在于对“大”、“小”二字的把握,能够完全意义上理解了“大”、“小”二字即可参透此节内容的核心思想。

首先来看“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若是仅仅由字面意思囊括“养”与“小、大”的关系,理应不用如此决绝把小人与君子完全与其挂钩。所以,可以说,此间的“养”、“小”、“大”必然不是字面意思上可以理解的。

也即:“小”与“大”在此节内容中各有其真正的引申义。

“小”:指代人们对物质的无止境的欲求,而忘却了人类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所需之后,真正该追求的东西。而,这样的人,也的确与孟子口中的小人相差无几。

“大”:指代人们应该有的追求,却因“贪小”而“失大”。小人会“贪小”,而君子却不会“失大”。然,对于凡人来说,有的时候何为小,何为大也许并没有自己的标准,却如同孟子所说的那样,君子是为凡人的榜样,甚至是小人的榜样。

其次,是对全文的逻辑意义的归正。

不是说人们不能追求适当的物质生活,而是:

其一、理应有自己对物质生活的欲求度的把握——知晓物质生活的高压线在哪,哪里是不能碰触的存在(换言之,即是要知晓自己对物质生活的欲求在哪个程度上算是“贪”了,当自己能感知到正常的欲望变成了贪欲的时候,及时回归自己正常的生活)【本义】。

其二、在满足自身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必须丰富自己的精神境界(换言之,第一段与第二段是为递进关系,而第二段与第四段是为并列关系——保养自己身体的同时,也需要保养自己的精神与灵魂)【引申义】。

其三、在对物质追求之时,也必须要注意主次、轻重、大小【本义】。

所以,此节内容中的“大”、“小”有其本义,也更有其引申义,在弄清本义(物质追求的选择上),更要体会到引申义(物质追求的同时,别忘了对精神的追求)对今时日常生活的借鉴意义。

引申(以此节内容为基础):看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不单单只是对细节的把握问题,更在于其对某件事的主次、轻重、大小的选择、分辨、判断上面。分清主次,熟知轻重,把握大小,如此才能凸显出问题走向失败或走向成功的关键(规避失败的风险,掌握成功的法门),再加以正向的努力与拼搏,最后才能收获成功。

引申2:越来越富足的生活,不再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忧愁的如今,每个人身上都有富贵病(无法吃苦耐劳(也许让一个人学习他该学的东西,最终会变成吃苦,变成耐劳))。若多说些什么,也许自己也会变得奇怪(立场)。所以,只能给予大家一个足以令人深思的问题:富足的生活,仅仅只是为了保养自己一尺一寸的肌肤(本义+引申义)吗(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析系列」《孟子》(告子上)第十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