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读书 | 《给教师的建议》第30条批注

30、谈谈直观性问题

《给教师的建议》

培养注意力的唯一手段就是施加作用于思维,而直观性只有根据它刺激思维过程的程度,起着促进注意力的发展和深入的作用。物体的直观形象本身,也可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但是运用直观性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整节课地抓住学生的注意不放。在课堂上引进直观手段,倒是为了在教学的某一个阶段上使儿童摆脱形象,在思维上过渡到概括性的真理和规律性上去。【不能为了直观而直观,让直观成为最终的目的。要设想这些直观的手段,与该节课的知识、真理、规律性有很大的关系。这样的直观是为着学生积累直观形象,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过渡到概括性的知识上的。像有些老师非常喜欢在课件上加一些与教学目的完全没有关系的动态图片,也许他们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这样做反而分散了学生学习注意力。】
实践中常常遇到一些出乎预料的情况,就是直观教具以其某一个细节而束缚住了儿童的注意力,不仅没有帮助反而妨碍了他们去思考教师本来想引导儿童去思考的抽象真理。有一次,我带了一个水轮机的活动模型给儿童看。推动叶轮的那一股水,由于冲击飞溅而形成一片细微的水雾,经阳光一照,就映射出一道彩虹。我没有注意到彩虹,可是孩子们觉察到了。于是,他们的全副注意力都被这种有趣的、但是在当时安全是偶然的自然现象吸引住了,而没有用到我想引导他们得出的那些概括性的结论上去。这堂课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是直观教具分散注意力的例子。学生会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

使用直观手段这件事,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科学和教育学修养,懂得儿童心理学,懂得掌握知识的过程。【直观手段,并非只是拿出形象的事物或教具,那么简单,需要懂得背后的机理,才是真正把直观发挥到有益的作用。】

首先应当记住,直观性——这是年龄较小的学生的脑力劳动的一条普遍原则。【对于儿童,直观的形象是脑力劳动,发展智力的基础。而如今的读经、背古诗活动,就有些脱离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成人的学习观、价值观来要求儿童。】
唐·季·乌申斯基曾写道,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这一年龄规律性要求,应当使年龄较小的儿童的思维在大自然中得到发展,使他能够同时看到、听到、感到和思考。直观性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能给认识带来一种情绪色彩。由于视觉、听觉、感受和思维是同时进行的,在儿童的意识里就形成一种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记忆的东西。与在儿童的记忆里留下的每一个表象和概念联系在一起的,不仅有思想,而且有情感和内心感受。【儿童的直观记忆,也是一个知情意行联系在一起的全息感受过程,所以,直观对儿童的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不形成发达的、丰富的情绪记忆,就谈不上童年时期的完满的智力发展。【如今,多数的儿童被电子产品包围着,远离了自然,远离了直观生动的万物。这会形成不完整的童年记忆。智力的发展也将是有缺陷的。这一代儿童是电子网络的原住民,他们的记忆,恐怕只有游戏和屏幕中的花草吧。作为家长,如果能腾出时间带领孩子到自然中去,见识大千世界,自然万物,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我向小学教师们建议:你们要到思维的源泉那里去、到自然界和劳动中去教给儿童思维。要让词在进入儿童意识的时候带着鲜明的情绪色彩。直观性原则不仅应当贯穿在课堂上,而且应当贯穿在教学和教学过程的其他方面,贯穿在整个认识中。【带领孩子到自然中去,教给儿童思维,这是多么美好的教育图景。现在的游学,也许正是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吧。安全是一个问题。但凡事都要付出代价,都会有风险。这需要周密组织,站在更全面的角度去引领学生。】
第二,在运用直观性时,必须考虑到怎样由具体过渡到抽象,直观手段在课的哪一个阶段上将不再是需要的,那时学生已经不应当把注意力放在直观手段上。这是智育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直观手段只是在促进思维积极化的一定阶段上才是需要的。【直观在一定阶段上,是需要的。像儿童早期的教育,或者是低幼年级,初始年级,都需要直观。一旦有了充足的直观感受,抽象的学习才有意义。人的思维终将从形象走向抽象,这样的思维才是成熟的完整的。】

第三,应当逐步地由实物的直观手段向绘画的直观手段过渡,然后再向提供事物和现象的符合描述的直观手段过渡。早在一、二年级,就应当逐步地训练儿童能离开实物的直观手段,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摆脱它。有经验的教师在所有各学年(从一年级到十年级)都在运用直观性原则,但是他们在逐年地以越来越复杂的工作方法和方式来体现这一原则。即使在十年级,有经验的语文教师还是带领自己的学生到树林里去,到河岸上去,到春花怒放的花园里去,——在这里,可以说是对词的情绪色彩进行更精细的加工,加深和发展学生的情绪记忆。【可见直观也会有不同的类别,从实物直观到绘画直观,再到事物和现象的符合描述直观。】

向绘画的直观手段过渡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这并不是说,教师简单地把小猫的图画带到课堂上来代替活的小猫。绘画的直观手段,即便它逼真地表达了实物直观手段的形状、颜色和其他特点,但它总归是一种概括。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运用绘画的直观手段时,应当逐步地向越来越复杂的概括过渡。特别重要的是要教会儿童理解符合式的绘画——草图、示意图等,这些手段对发展抽象思维起着很大的作用。结合这一点,我想就如何使用黑板的方法提几点希望。【这里的符合式,我理解是不是复合式,或者符号式?复合即综合式的,符号式,则是借用符号来表示。】

教室里设有黑板,不仅是为了在上面写字,而且是为了教师在讲述、说明、演讲的过程中可以在上面画些草图、示意图和详图等。我在讲授历史、植物、动物、物理、地理、数学的时候,几乎在所有的课堂上(大约历史课80%,植物、动物和地理课的90%,物理和数学课的100%),我都要使用黑板和彩色粉笔。在我看来,不这样做,就不可能设想会有一个发展抽象思维的过程。我认为,绘画的直观性不仅是把表象和概念加以具体化的手段,而且是从表象的世界里解脱出来而进入抽象思维世界的手段。【使用黑板来板书,用彩色粉笔来描绘,会给学生一定的动态的直观展示。可惜现在很多老师都 不会板书了,大家把板书这一优良的教学传统技艺,让位给了多媒体课件。形式是多样了,但生成性、即时性和交互性减少了,教师的教学个性也在其中减少了不少。】

绘画的直观性同时也是一种使学生进行自我智力教育的手段。在二、三年级,我的学生总是把算术练习本从中间起分成“两半”,左边的一半用来解答习题,而右边的一半则用来以直观的、示意的办法把应用题画成图解的样子。在动手解答习题以前,学生先“把应用题画出来”。教会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其用意就在于保证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儿童开始时画一些实物(苹果、篮子、树、鸟),然后转到示意性的绘画,即用小方块、小圆圈来代表它们。我特别关心的是那些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是怎样“画”应用题的。假若不是采用了这种教学方式,这些学生是未必能学会解答应用题和思考它的条件的。如果哪一个孩子学会了“画”应用题,我就可以有把握地说,他一定能学会解应用题。也有个别学生,在几个月里还学不会用图画来表示应用题的条件。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仅不会抽象思维,而且也不会“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这就必须先教给他们形象思维,然后再逐渐地引导他们进行抽象思维。【小学生的思维与直观学习有很大关系。会使用图示来展示思维的过程,是智力提升的手段,是进行自我智力教育的手段。这也提示我,使用直观手段教上一年级的女儿解应用题。】

如果你的小学班级里有一些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学生,那就请你试一试,先教会他们“画”应用题。应当引导儿童由鲜明的形象到达它们的符号式的描绘,再由描绘而到达对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的理解。【例:一年级一道数学题——58+( )=64+( )。我就给女儿画了一个线段图,告诉女儿这两个数中间的差几个数,这个数的一半,就是括号里的答案。女儿果然会做了。】

第四,要引导学生由绘画的直观性逐步过渡到词的形象的直观性。词的形象——这是由“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进行思维而走向用概念进行思维的前进的一步。有经验的小学教师们,不仅用词来创造那些不可能直接看见的东西(例如,北极地带的冰群、火山爆发等等)的形象,而且用词来创造那些在我们周围的自然界和人的劳动中可以看见的东西的形象。这些词的形象对于形成情绪记忆、丰富心理学上所说的内容言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语言作为第二符号系统,虽也算直观但是人物特有的思维展示的工具。转到语言直观上,说明抽象能力有了一定的积累。】

这里还有必要谈谈对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的工作。经验表明,这类学生的智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由形象思维到概念思维的过渡,究竟需要多长时间和经历怎样的步骤。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一直停留在毫无希望的境地,教师不知道该把他们怎么办,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思维。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经过一番长期的“形象思维”的训练,然而教师却在催促他们快点转到抽象思维,而学生对抽象思维却是丝毫没有准备的。学习困难的学生常常不能把自己举出的实例同费了很大力气才背会的规则联系起来,这种情况就是形象思维与概念思维相脱节的后果之一,是教师操之过急的结果。【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跟不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足够的形象思维训练,也没有顺利地向抽象思维的转变,二者是脱节的。作为成人来理解抽象道理的时候,还需要用形象做为基础或辅助,才能真正理解和表达,何况是学生。教师如果不能给足学生形象思维和概念思维的训练,学生思维就有中断,学习就会遇到极大的困难。】

第五,直观手段应当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上去。【这是防止学生只注意直观手段中非本质的细节,从而影响知识的学习。】
让我们再说一遍,运用直观性原则是需要很高的技巧,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心情的。【直观不是仅仅展示形象,还有更深层的心理学机制和教育技巧。】

(本条谈了直观性教学的问题。告诉我们直观教学要有很高的科学和教育学修养,懂得儿童心理学,懂得掌握知识的过程。并从五个方面就直观教学做了提醒。不能为了直观而直观,要从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合适的直观手段。从实物直观到绘画直观,到符合直观,再到语言直观,是由浅入深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康老师读书 | 《给教师的建议》第30条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