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变化里的缩影

花开花落年复年,云卷云舒日复日。简单而规律的生活里没有丝毫波澜,这就是乌星和葛怡上大学之前的生活,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这单调的生活把人的乐趣磨了又磨。这一切的改变源头从上大学开始。

人人都说高考是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一定要好好考,现在先拼尽全力然后等你上了大学就自由了。类似于这种思想不知被灌输了多少。还有各种关于大学美好生活的叙说使她们两个从心底里有了一个大学梦。

网图侵删

她俩吧,学习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没有拔尖儿,也不至于拖后腿,就处于这样不上不下的中间位置(班级里的名次,她们的学校不算太好)。不过是宿舍的垫底人物,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对于什么事也不感冒似的。

终于随着百日誓师的完成,高考也如约而至,她们两个也像打了鸡血似的有用不完的精力,这样的热情也持续了没多久,毕竟一个人的身体极限摆在那里不得不服。倒计时一日一日地变换,在归零的日子里,所有人严阵以待,冲刺高考。

在这样紧张地氛围里飞快地度过了两天时间,完成了四大场考试。那时候所有人都在为我们让路,就看我们能跑得多远了。跑完了休息,一切回归正轨。太阳依旧东升西落,月亮依旧月盈月缺,路上的车辆也变得多了似往常……在这样的时间里,就在那么几天后高考生的心态又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呢?成绩出来了呀,然后报志愿等录取通知书呀。以此来看这两个月的长假其实也不算太平吧。

那一天的不眠之夜,坐在屋里等着十二点的钟声敲响,打开手机查成绩。各自的群里也是炸翻了天,在热恋地讨论着。一个个发往群里的一份份成绩像一个惊雷压在了乌星的头上,只待刷新出成绩的那一刻彻底打响。

看见之后,乌星头顶的雷成了闷雷,失了声。这个成绩还是让人有点满意的,也不再想过多的事。而一旁的葛怡倒不是如此了,平时和乌星成绩差不多的人最后差了50分,这可是几操场的人呀。不满意是当然的,过都过去了说再多情境不同的人也不能感同身受,便也不提了。按着既定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走着,报了学,过了提档线,收了录取通知书,直到去学校弄档案她们都以为自己不会复读。

班主任来过乌星家里说让她复读,乌星坚决拒绝,她实在不想再重来一次了,这也坚定了她的心。后来大学开学了,听说葛怡去母校复读了,待了几天转走了,到了隔壁县城的学校,那个曾经她们想去而没有去的学校。一切成了定局,乌星上着大学开启自己的新生活,葛怡回来复读拼尽全力来个逆风翻盘。

网图侵删

期间她们也有断断续续的联系。在次年成绩出来的时候,她们瞬间释怀了,葛怡她考得相对理想,比去年高了一百分左右。乌星开心,葛怡也开心,毕竟是一年时光日夜苦读的结果。这也许有了差距开始吧,一个好本一,一个稍次点的本二,实质上的差异吧。

乌星宿舍的人很团结,对啊,很团结很相似,说难听点就是所谓的臭味相投吧。她们一起得过且过,一起萧条度日,一起疯疯癫癫……其实不能说全部吧,不过只有有一个人,自己就有了莫大的底气吧。这样的环境里乌星守住自己的初心有点难度,如人所说她沦陷了,不管沦陷多少始终是沦陷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葛怡她的本一里有这各地的优秀人才,能进同一所学校都是有自己主见,学习能力超强的人。她们一起学习,一起努力,一起培养兴趣爱好,相互支持,共同进步,把大学活成了电视剧里的样子。葛怡在有着自己底线的同时,凭借着自己的口才还有人际关系有了一个小圈子,一个同类人同阶级人的净土。这样也过得有滋有味。

差距不自觉地存在着,慢慢成长。她们在各自的路上成长,而那个隔阂也在慢慢成长,在各自的边缘还有了一道硬线,怎样也使这隔阂闭不住了。人心再近也有距离,即使你在我眼前,我们也是有差距的。

环境的力量有多大,自制力弱得人有多吃亏,你意识到了吗?那还在犹豫什么,赶快去改变吧。别让好好的关系变成了和乌星、葛怡那般,你看我们离得那么近,其实只是渐行渐远罢了。

网图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形变化里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