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2.3逻辑学说:存在永恒不变的真理吗?

和毕达哥拉斯年代很接近的一位哲人叫赫拉克里特,他也要回答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他说宇宙的本源就是火。

赫拉克利特为什么说火?

他并不是把火看成真实宇宙的本原,火是什么变动不拘的象征,火始终在变动中。他提出这个学说的本质,是在消解“宇宙本原”学说本身。

对赫拉克里特这位人物,我们中国人恐怕还比较熟悉,因为有一句话我们大概听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说这句话的就是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认为:我们如果要去追问宇宙的本源,我们是在一种怎样的思想中?是在这样一种思想中:把宇宙看成是实体所构成的。

在赫拉克利特看来:其实宇宙的真相就是变,变化是宇宙的原则,当他用“火”说明宇宙本原的时候,实际上他就根本上取消了对宇宙本源的追问,这一点其实跟中国思想相当接近了。

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哲学意味的著作是《周易》。《周易》固然是卜筮之书,也就是起卦、占卦、用来预测的,但《周易》同时表达了对世界的最基本的理解,这个“易”就是变迁的意思。所以中国思想一开始就认为宇宙的真相是变,不要去追问宇宙的实体。

赫拉克里特也这么想,他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万事万物都不断地在变迁之中。”因此,我们无法说这个事物究竟存在还是不存在,我们只能说每一个事物既存在又不存在——因为它变。

这个世界始终在变,但“变”里面有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所遵守的法则是不变的。

刚才我们引用了他那句原话,“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我们注意到这句话里面一有个词,一定的“分寸”。

所谓一定的分寸就是指一切变化所遵循的法则是不变的,这个唯一不变的东西,也就是“一定的分寸”,到哪里去寻找呢?

赫拉克利特的另外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他说“要到语言中去寻找”,他用了一个词叫logos,一个希腊词。logos的本意是语词。

赫拉克里特这么想有道理吗?

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它遵循的变化的法则要到语言中去寻找。

道理在哪里呢?

不变的东西一定是我们共同承认的东西,我们共同承认的东西它不变。这共同承认的东西绝不是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的个人感觉状态,而是当我们把感觉状态用语言说出来的时候,我说的话你能理解,你说的话我也能理解,这样我们就超出个人感觉状态,进入了一个公共的世界了。这个公共世界就是语言,它摆脱个人感觉状态的偶然性和差异。因此,当我们进入语言,我们就进入一个公共世界,所以语言中必有不变的东西。当我们言说的时候,我们的言说能够顺畅的进行,就是我们彼此能够理解,在语言中我们彼此理解了,在语言中我们摆脱了所谓感官所发现的不断变化,这就是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逻各斯学说。

逻各斯学说的主要意思就是,我们要去寻求宇宙万物变化所遵守的共同不变的法则,到语言中寻求。语言才是存在的家,如果没有语言,我们只能说一个事物既存在又不存在。把语言看成是存在的家,这是赫拉克利特的思想。

这个思想非常非常重要。他将启发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在宇宙的真相是变还是不变,是变化还是实体,在这一点上跟他对立,这位思想家叫巴门尼德。

巴门尼德认为宇宙是由不变的实体所组成的,所以他反对赫拉克利特的“变化是宇宙的真相”这种思想。

但是,尽管他反对赫拉克里的这一点,但他又被赫拉克里特的逻各斯学说所启发,他承认:我们确实要到语言中去寻找那不变的存在,巴门尼德真这样做了,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么在语言中寻找不变的存在的?

我们举个例子,我们用英语说一句话。ThisisYellowRiver。

翻译成汉语:这是黄河。This表示“这一个”,is是个动词,ThisisYellowRiver,这是黄河。

这怎么可能是黄河呢?黄河真存在吗?

按照赫拉克利特说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既然如此,哪里会有黄河呢?你这一次踏入的是这样一条河,下一次它又变了,你怎么说得出这句话叫“这是黄河”?好,我们可以同意,同意赫拉克里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理由在哪里?当然,河流、河水不断流淌,我们不能把那个不断流淌的河水看成是河本身,但是我们说我还可以踏入同一条河,为什么?因为河床不变,我们就把河床看成河本身。可以这么说吗?河床真不变吗?想一想中国历史上黄河改过九次道。如果我们用黄河来描述这一条河流的话,那么你第一次可以说这是黄河,改了一次道你怎么还能说它黄河?下一次,我们应该说thisisblackriver,又改了一次道,你说thisiswhiteriver,再改一次道,你说thisisredRiver,再改一次道,你说greenriver等等……好,我们承认河床也在变迁,河道也在改变,哪有同一条河流?好,我们继续问,我们所说“同一条河”是指源头不变,可以吗?那现在你到源头去,你沿着黄河往上溯,上溯到源头,那里只有无数森林,无数涓涓细流,所以你终于找不到不变的黄河的。

感官给你的始终是变迁。

赫拉克里特就这么跟我们说了,巴门尼德的也知道他这么说,巴门尼德说,这个黄河称其为黄河,是被我们言说出来的。

请注意这句话,有三个单词,第一个叫this,“这一个”,这一个是什么?尚未确定。

那么好,我现在再把它这一个跟yellowriver联系起来。ThisisYellowRiver。怎么能联系起来?按照感官报告给我们的,我们要说无数的话。ThisisYellowRiver,thisisblackriver,thisiswhiteriver,thisisgreenriver……以至于无穷。

但是我们还是说这是黄河,关键是靠了第二个单词,就是那个动词is。这个词的原型叫tobe,Tobe是存在的意思。我们的汉语没有这样一个结构。比方说我说thisis,“这是”,然后就停下来,大家觉得我这句话没说完整,还等待着。倘若我用英语来说,Thisis,然后句号,请问这句话完整了没有?按照中国的语言习惯没完整。但是,按照英语或者其他的欧洲语言他意思完整了,它表示这一个存在。至于这个东西没有被描述,没关系。你如果对它描述一下,yellowriver就来了。我们可以把yellowriver这个词,看成是贴到外部事物上的一个标签,这个是我给它一个标签叫yellowriver,黄河。我们请问thisis,这里的is,这个动词,它不是给外部事物贴上的标签。它没有在说外部事物,它只说了一件事,tobe,只说了存在,所以按照英语谁thisis,句号。这个句子已经完整。它在说这一个存在已经完成了。我们还记得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有著名的台词,一段著名的台词:Tobeornottobe?That'saquestion。翻译成汉语就是:“存在或死亡,这是个问题”。英语当中动词tobe,就是对存在本身的断言,在德语当中就是sign,相当于英语当中的tobe,都是对存在本身的断言。

当我们要确认一个事物的时候,我们先要确认他存在。至于感官报告给我们事物的状态,它一直在变,没关系,它怎么变我先不管,我先确认他存在,这就是tobe这个动词的意义。这个动词并不描述事物,并不摹写事物,它只是说这个事物存在,这一言说说出了什么?

实际上说出了超感觉的,思维本身所做的判断。这是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或叫“思有同一”,有就是存在,思就是思维。这一条原则,就是巴门尼德最初提出来的。

于是他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人类有纯粹思维,人可以不去管感官关于外部事物给我们报告的变化,但思维本身断言了存在。

所以tobe这个英文的单词,sign,德文的单词,里边都没有任何感觉材料。既不黄也不红也不黑,它只是在说存在本身,巴门尼德开始告诉我们什么?

说一个东西存在了,是因为我们思维。

因此,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能被思维者与能存在者是同一的。当我们说一个事物存在的时候,我们的思维发挥了它自己的作用,巴门尼德找到了purethinking纯粹思维。

倘若我们若要讨论这个世界存在的基础是找到了纯粹思维。

于是巴门尼德就说:存在就是思维。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德峰:2.3逻辑学说:存在永恒不变的真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