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非得这样吗

我以前从没因为这件事发愁过,或者说我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问题,那就是学生的座位问题。

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本着“一个都不放弃”的原则,在排座位的时候兼顾到每一个学生。每年,班上的座位都是根据成绩(起始年级新生除外)分成四个等次,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特点分成实力均衡的小组,最终以及每一次换座位都是按照平时表现积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轮换。一直以来,我也没感到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直到今天。

先是政治老师跟我说,上课想提问重点学生,却不知道谁是尖子,而他们班的前十几名则是集中而坐的。

然后语文老师也说,尖子生集中在一起,更容易形成“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和学习气氛。而分散在教室的各个角落的确让老师上课还得费时间去“寻找”。

我的本意是让好一点的学生去带动后进学生,不至于刚一开学就弃之不顾。

语文老师说,就好比新电池和旧电池搭配使用,不仅发挥不了新电池的威力,反而效率还更低了。再好比一筐苹果,几个烂苹果均匀分布,这一筐苹果很快就会烂完了,倒不如把那几个烂苹果放一起,这样其他的苹果还能不受影响。

仔细一想,也许还是有道理的。

我上学的时候,当然不可能从老师的角度考虑座位的问题,只是我从小长得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又瘦又小,再加上成绩一直不错,我一直坐在教室的前排,导致我高中阶段后面坐的同学都不认识。

参加工作以后,我也很少与其他老师探讨座位的问题,可能就是因为我没有思考过。现在想来,班级很多问题可能需要改变一下,也许,思路转变了,出路就找到了,不是有人说——思路决定出路嘛!

比如,班级背诵声音小,如果让尖子生坐在一起,他们会不会比着大声背呢?这样向周围扩散开来,是不是整个班级的声音都大了呢?

比如,有的同学没有竞争意识,如果让程度差不多的坐在一起,会不会激发他的斗志呢?总比现在这样在“本小组”这个范围内骄傲自满强吧?

一切皆有可能,试试就知道了。

可是,我内心仍然是矛盾的,难道非得这样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难道非得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