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为己用”才是最好的阅读 ——洋葱阅读法读后感

如果把某一领域比作一片森林,森林中的树木就好比这个领域中的技能,树叶就像学习这个技能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那么

阅读的目的:对这片森林拥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

深度阅读:对这片森林中做深入的研究,eg:某一现象的形成原因等;

主题阅读:找到想研究的这片森林;

快速阅读:快速查看这片森林里面的树木;

碎片阅读:平时捡取的这片森林里树叶;

卡片笔记:拾取叶子的夹子、研究树木的放大镜等,属于辅助阅读的工具;

大脑认知:查看是否穿戴整齐,确认好是否携带上工具等,是开始探索森林前的准备工作(重点在认识自己的阅读习惯)。

如果上面可以称为我阅读洋葱阅读法之后对阅读方法形成的一个浅显的认识,那么这本书就是教会了我如何获得这个认识。

而我认为做到“收为己用”的目标,需要经过以下几步:

第一步,大脑认知。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大脑,了解自己阅读的一些习惯,才能利用好这些习惯进行高效的阅读。

书中提到的大脑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会更乐于记忆,大脑对简洁、逻辑性文字、文字更有偏好性,事情完成后的奖励会让大脑更乐意做这些事情。了解自己大脑的这些习惯后,可以制定更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

第二步,拿好工具,做好笔记。

我觉得笔记其实是自己在阅读的当时对一个概念的理解和批注,帮助自己更好的消化这个概念的东西。同时也可以帮助自己整理逻辑,理顺书中或者自己接触到的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

书中提到了许多的app以及方法,比如印象笔记,有道云等,但是还是要选择适合自己使用方式的方法来进行。

第三步,开始阅读。

深度、主题、快速、碎片四种阅读方式其实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最主要的差别其实是运用的时候哪个更方便和适合。

深度阅读和碎片阅读其实贯穿整个认识森林的过程。

深度阅读是指一个过程,是从最初阅读一个概念时自己无法理解到一段时间(可能是几天、几个月,甚至是几年、十几年)学习之后突然对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的过程(也可以称之为认识冰山整体的过程),这就可以称为深度阅读,也是可以自己认知开拓的过程,整个体系建立的过程。

碎片阅读主要是指阅读的对象是一些比较琐碎的概念,可能只提到了某一个概念的某一点,并没有太多系统的讲解,这也是我们在比如公众号、知乎等方式最常见的一种阅读方式。

主题阅读和快速阅读更像是认识森林中某一个阶段的过程。

主题阅读最大作用其实是确定围绕主题接下来需要阅读的资料;

快速阅读则是相对于普通阅读速度来说,更高效利用时间的一种阅读方式。

通过碎片阅读或者自己的需求,通过主题阅读确认需要阅读的资料,通过快速阅读迅速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点。

阅读的重点(目的):

理解:对感兴趣的概念形成自己的理解;

体系:对感兴趣的某一方面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运用:对自己获取的知识内容能运用到生活、工作中,能有所体会和帮助。

第四步,输出与运用

输出和运用的前提其实就是将阅读获得的内容通过自己现有的理解程度吸收消化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所以输出其实也是非常好的回忆和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例如读后感等,都是很好的输出方式。

举例:

决定对某一领域进行学习或者研究时,就可以考虑使用主题阅读+快速阅读+深度阅读,并且在平时注意碎片阅读。

对于日常而言,比如写一篇文章,更适合碎片阅读+主题主题+快速阅读。

Ps:这篇读后感很多的是我自己对阅读的理解,书中涉及非常多的方法并没有写,一是怕自己说的没有那么清楚,对这些方法的理解还没有那么透彻,二是每个人阅读之后都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看书理解可能会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收为己用”才是最好的阅读 ——洋葱阅读法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