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论语》之辩析“ 宁武子”

我是晋城樊登读书会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39篇。

应书友要求,摘出原在微信里讲过的《悦读论语》,特别是易被误读的,加以修改,以飨读者。

《论语公冶长篇五》第21章: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名俞,武是他的谥号。他生长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卫懿公好鹤误国,北狄攻占了卫国的朝歌城,宁武子及家人随逃难的人群一路东奔。后来卫文公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复国,宁武子遂开始出仕,并得到了卫文公重用。其后,宁武子经历卫文公和卫成公两朝,成为春秋时期有名的贤大夫。

“邦有道则知”,这个邦就是古时国家的别称,这是说卫文公时代,国家政治上了正轨,他的智慧、能力、才具发挥出来,非常了不起!

可是后来到了卫成公的时候,政治、社会,一切都非常混乱,情况险恶,他还在朝,也参加了这个政治,可是他在“邦无道”的时候,却表现得愚蠢鲁钝,好像什么都很无知。

所以孔子给他下了一个断语:“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他说宁武子那种聪明才智的表现,有的人还可做得到,但处于乱世那种愚笨的表演,就难以学到了。

人们到了社会历史发生变动的时候,尤其是古代帝王政权变乱时,在前一个君王手上,充分表现了政治才能的人,本来是很容易遭忌的。这是政治上千古以来不移的定例。

何以如此?这也许是人类心理的通病,能干了会有人妒忌的。为什么妒忌?只能说是人类天生的劣根性,总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比别人能干,“我执”太重,自视太高,

有句歇后语:“武大郎开店——不容大个儿”。

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这个毛病,这种妒忌心理,到了事业或利害相对的时候,就忌刻别人。

南怀瑾先生认为:我们必须以学问、道德来消磨它。所以学问之道,就要了解自己的心理,把这些罪恶的心理,消磨了、转化了,那才是真正“仁道”之“仁”。

孔子提到宁武子,当初他的才能表现得那么高,应该遭人家的妒忌;但是到了变乱的时候,他表现很碌碌无能,没人打击他,也没有人仇恨他,这一点修养是别人做不到的。

人在得意时,聪明才智很容易露锋芒;“其知可及也”,这点大家还可以做得到。但是其实无华、老实平淡、笨笨无能的样子,“其愚不可及也”,这就很难做到了。

但从历史上看出他并不笨,他对于当时的政权、社会,在无形之中,局外人看不见的情形下,在努力挽救。表面上好像他碌碌无能,没有什么表现,可是他对于国家、社会真的做了事。

现在很多人将“难得糊涂”奉为座右铭,或挂在办公室,或作为微信签名,其实这句话来自清朝名士郑板桥:“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大家千万不要误解了这句话,这句话有深沉的含义。绝顶聪明的人,不是故意装糊涂,而是把自己聪明的锋芒收敛起来,装糊涂,这就更难了。

下一句话说待人接物,遇事退一步,把利益权位都让给人家,心里很舒服,并不希望人家事后报答,只要当时心里舒服就好。这也是孔子说宁武子的“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的另一引伸。

一孔之见,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悦读论语》之辩析“ 宁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