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阶段自测试题(B)——试卷分析

        2021年11月16日星期二上午8:00——10:00,2019届学生迎来“双减”后的第一次考试,也是升入九年级后的第一次考试,意义非同寻常,领导和老师格外重视,作为一名任教九年级的语文老师也非常重视。学生考试结束,考场内30号缺考,我立即拿起试卷浏览试题,首先惊叹的是出题人又有新创意,又仔细一看,发现变化好大,后来仔细揣摩试卷哪些地方变化较大,简要做了一下分析。

        情景化问题设置,入境入情考查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灵活掌握程度。如第3题名著阅读第(2)小题,假如《西游记》中的唐僧准备再次去西天取经,下列哪个文学形象最适合和他一起去经历八十一难取得真经?请结合该文学形象的特点和经历,简述理由。然后提供了《水浒传》中的两个人物:李逵和吴用。其实,这道题出题人出题目的是考查名著中这两个人物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同时组织语言答题时还要关注这道题的问题,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作为答题内容,还要穿靴戴帽,扣紧问题作答。

      主题式默写,这类题型其实并不新鲜,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提供主题词并出示问题。乍一看应该是难度降低了,其实不然,阅题量加大了,对知识掌握精准度更严格了。如第2题古诗文默写第三主题,主题词是“博大胸襟”,古诗文名句出题是:面对政治的冷遇和亲人的分离,苏轼乘着酒兴正酣,挥笔写下“          ,          ,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的千古名句,旷达之怀凸显;人生失意,范仲淹则以“古仁人之心”勉励友人,“        ,          ”《岳阳楼记》,豁达而淡然。第一二两个空不难,算是直接默写题型,第三四空错的就会多一些,出题人给学生挖个小坑,来考查学生对范仲淹的豁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的辨析程度。因此,如果对知识点掌握不精准,学生很容易“大意失荆州”。

        关注创新创意。“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的“创新”金句,创新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因此出题人在试题上体现创新创意。(创意是想出新点子,创新要将这些点子运用到现实中,创意富有想象力,令人兴奋,并充满乐趣,创新则是一项艰辛的实践。网上摘录)第5题第(3)小题,河南博物院最近正计划将镇馆之宝”莲鹤方壶”的造型设计成学生日常用品,现在向你征集产品设计的提案。请你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计一款创意产品并简要写出两条设计理由。这就启发我们老师在教学时关注学生的创意性思维的开发,不但说眼中有学生,更要落实到课堂训练上,提升学生创新能,激发学生制作创意作品。

        对学生分析迁移能力的考查,如19题,有同学在毕业册上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为好朋友的毕业赠言,你觉得这一留言好吗?请结合全诗谈一谈。会结合诗句分析,并把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感悟组织上,只凭死记硬背碰原题的时代已经成黄历了。12题,在论证中,两篇文章都运用了一些特殊的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化话题。请从文本一的第(3)和文本二中找出这类词语,具体分析。这一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中特殊句子的把握,理解议论文内容,把握议论文论证思路。

        时代感强是指代表社会发展主流,关乎社会兴衰和民族、国家、人类共同利益,引领人们积极向上,符合新潮流的精神、意识或感受。简言之,就是指当今社会发生的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如2021年10月16号神舟十三号发射,(第4题排序题)作文素材主题“我辈当自强”等。这些事件既彰显时代脉搏,又符合学生当下主流思想,这样的出题趋势与时俱进,启发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死读书,读死书”时代早已成为历史,只重视阅读教学轻视或忽视综合性学习、口语实践、名著导读等活动课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素养养成,更倾向于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这给我们的语文老师的教学带来极大挑战。我认为:刻不容缓地改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课堂上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怎么改?我们同仁群策群力,学习思考实践,定能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的阳光大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阶段自测试题(B)——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