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AC100赛记——我的一份百迈实验报告

为何要跑百迈(百英里)?

励志的回答是“挑战自我”,玄学的是“山就在那里”,接地气的是“浪”。

黃霑先生以歌作答:“湖海洗我胸襟,河山飘我影踪,……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

东坡居士更加潇洒:“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长于平原,但从小对山野有种莫名的向往,现在想来,应该多少是受了武侠小说的影响。记忆中一直有个画面是:“坐在江阴老家的门口,看着远处的惠山,心向往之。”长大才知道,这其实是自己脑中的虚妄,惠山才三百多米高,在老家的门口根本看不到。

我从2017年开始跑步,以路跑为主,也常会在家门口的公园里跑trail,当作交叉训练。之后陆续参加了多个越野赛,距离从30公里到100公里不等,渐渐自然也就有了跑百迈的野心。2019年幸运抽中了本地著名百迈比赛AC100,但受疫情影响,比赛中断了两年,直到今年才正式恢复。

我最终以30小时30分钟17秒,成功完成我的首百迈。这也算是我的越野跑生涯第一个重要里程碑,于是想借此写个赛记,同时聊聊我对越野跑的一些初步想法。因为是理工出身,我最熟悉的文体是实验报告,一想这个文体也非常合适赛记,就他了。

1. 摘要

今年的AC100共有238人报名(全部来自2019年的入选者名单),站上起跑线163人,最终完赛105人。我的赛前计划是跑进33小时(今年因为修改线路,关门时间从33小时延长至36小时),最终完赛成绩30小时30分17秒,超出预期,总排名48,男子排名41,Solo跑者(无pacer,无crew,无啦啦队)排名11,男子40-49岁年龄组17。所有排名都是中段班,和真实水平基本一致。

2. 文献综述(AC100的前世今生)

故事开始以前,先讲讲历史。AC100,全名是Angeles Crest 100-Mile Endurance Run,1986年开始举办,据称是美国第五早的百迈比赛,不过大多数人都只知道历史第一是西部100,后面还谁谁。

Angeles Crest,中文可译为天使山脊,是横梗在洛杉矶北部,呈东西走向,绵延近百英里的一系列山峰总称。远处望去,山峦叠嶂,气势雄伟。尤其到了冬季,白雪覆盖下的群山更是气象万千。

AC100到今年是第33届,其中有两年因山火原因取消,另外两年就是因为疫情而停摆的2020和2021。历史上的AC100一直保持着低调的本地化风格,比赛前后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个社区的party,美国大部分的越野赛都有这种调性,而且越是年头久的越是如此。这种亲切的家庭氛围与时下欧洲UTMB为代表的高大上风格形成鲜明对比。虽然两种风格的比赛都各有拥护者,但从市场的反应来看,UTMB的办赛风格显然更迎合当下人们的需求。没有好坏,时空环境变化使然。

根据AC100的官方数据(见下图),比赛总距离是101.5英里(163.3公里),总爬升23228英尺(7080米),最高点6880英尺(2820米)。往年的比赛线路是point to point,从山北Wrightwood小镇出发,终点位于山南Rose Bowl附近的Altadena。今年受山火影响,赛道改为out and back,也就是跑到50英里的Shortcut Saddle再原路折返。往年的终点海拔低于起点,所以总体线路是成下坡趋势。但今年改道后,起点海拔高于折返点,比赛难度相比之前陡增(返程比去程的爬升要多800米),而且最难部分又是在比赛的最后。虽然,关门时间延长了三小时,但我心里还是一直打鼓。

AC100 路线海拔图 (引自AC100网站)


3. 实验部分(备赛)

这次备赛一共7周,时间紧任务重,如何高效的临时抱佛脚,我有熟悉的配方——“刷题”。经分析,我认为备赛阶段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周跑量,周爬升量和赛道的熟悉程度。好在赛道离家不远,每周末都可以去“刷题”,这样就一举三得,把前面的三项欠缺一次补齐。

因为赛道太长,每次只能刷一部分,第一次贪心,想多跑些,就用了点到点的方式。小雪带着孩子去训练的终点接我,当时还悠悠然说了句:“唉,才跑了42公里,你居然用了7个小时”。伤自尊了,从此,我改用折返跑,不再需要接了。

前后一共去了赛道5次,把全部线路都跑了一遍,重点线路还跑了两次。熟悉赛道的好处是:比赛时不容易迷路,而且熟悉的路会让心理距离变短。也有个缺点:训练时发挥差的路段可能会有心理阴影。我一直希望能在长距离训练的最后10公里能是一种相对轻松,意犹未尽的感觉。但事与愿违,每次到最后都是步履蹒跚,归心似箭。

赛前倒数第二周,我终于第一次达到周跑量百迈。跑百迈周其实是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有种说法:只有一周的跑量达到百迈,才说明你有基本能力去完成一个百迈。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并不科学,起码爬升的重要性没有体现。于我而言,这更多是个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跑完。但每次长距离训练的不顺利,还是让我对能否完赛充满疑虑。

周五取号码布

周五一早开车去Wrightwood取号码布,这个小镇附近有个Mountain High滑雪场,雪不好,但胜在距离近,可以当天开车来回,家中的母女三人都是在这里开始的滑雪启蒙。

取完号码布,和圣地亚哥来的跑友黑哥,老丁,大使,以及在Caltech做博后的东阳等碰头,大家虽然平时在微信群里熟识,但见真人的机会其实很少,和黑哥,东阳更是第一次,不过共同的兴趣让大家一见如故。话题从越野跑发散到其他各个领域,就这么嗨聊,很好的赛前放松。之后又找来OC的Jimmy,在起点拍了下面这张合影。这几位的百迈经验都远比我丰富,下面分别做个简单肖像描述(从左至右,排名不分先后,有描述不到位的,请当事人不要骂我啊)。

东阳:三十出头,北大本科,Caltech博后,不知怎么就掉进了越野坑。小伙越野跑非常有天赋,比赛很快,经常能站台的那种。这是他的第一次AC100。

黑哥:绰号来源于肤色,长相和实力相得益彰,绝对的老炮,狠角色。今年正在进行美国百迈大满贯(一年内完成四个著名的百迈比赛),目前已完成三个,只差九月的Wasatch100,这次AC100对他只是训练。他此前已跑过三次AC100。

大使:这个绰号我还真没问过他,估计是指哥们交游广阔。和我有很多共同点,比如都是江苏人,都是三娃爹。这哥们的神侃水平令我妒忌,他的主项是徒步,常年为了躲避带娃,跑到山里搞穿越,一浪好几天。他的座右铭是“全马破三,百迈进24小时”。说说而已,别当真,喝着小酒烤着肉,不香吗,哈哈。大使2019年完赛过一次AC100,不过从他的话里,你会以为他已经跑过10次了。

Jimmy:台湾帅哥,看起来比我年轻10岁,但却和我同岁,令人发指。一身腱子肉,一看就知道是全方面发展的运动达人。但大使鄙夷的说:“这身肌肉,肯定跑不快”。赤果果的妒忌。Jimmy之前已完赛两次AC100。

老丁:黑哥的同龄人兼湖北老乡,55岁之后才开始跑百迈,而且首百迈就是三年前的AC100。到他们这个岁数,很多事看的更加通透,我欣赏他们的果敢和坚毅,更赞叹他们对待生活嬉笑怒骂的洒脱。

起点合影(从左至右:东阳,黑哥,我,大使,Jimmy,老丁)

4.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比赛详述)

此部分内容是我对比赛中每个赛段的详述和回忆,比较琐碎,除了对想跑这个比赛的读者可能有所帮助,其他读者可直接跳过。

第一段:Wrightwood to Inspiration Point

距离:9.3英里(15公里);爬升:3230英尺(985米);下降:1770英尺(539米)。

实际用时:2小时30分;排名:141。

第一赛段海拔图

2022年8月6日,农历七月初九,宜出行(宜百迈)。

三点多起床,和大使一个房间,我们两人磨磨唧唧,边吃边聊,出门才发现黑哥,老丁两位老汉早已整装待发。

我有了前几次训练的经验,这次比赛从头武装到脚,是下面这样式的。黑哥看了眼,揶揄我:“准备挺充分啊”。我嘿嘿一笑道:“首百迈,安全第一”。

在起点,还遇到了华人越野圈极富盛名的傅大师,他的传奇故事可以写一本书,只说一点,从2004至今,他已参加各种越野赛近200场,他是真的把自己融进了山野。

起点定妆照

凌晨5点,比赛正式开始,一出发就是6公里的连续爬升,除了前面的精英选手,其他人都在心安理得的走,前路漫漫,不急在一时。百余人浩浩荡荡,有说有笑,有点像小时候学校组织去郊游的感觉。我恰好跑到了黑哥附近,边走边听他和别人吹牛,倒也不觉得累,一个多小时爬完第一个大坡,体感很轻松,知道这是个好开头。

大坡后稍微有些rolling,然后就进入舒适的下坡模式,因为担心崴脚,开始的下坡跑的很谨慎。慢慢的开始进入状态,感觉训练中跑的不好的坡也找到了节奏,这对自己的信心有很大提升。两个半小时后到达第一个水站Inspiration Point。黑哥说了句:“今天跑慢了,以往几次,用时都不超过2小时。“一语成谶,黑哥一直没有找回自己的速度感,越跑越郁闷,在绝无可能被cut off的情况下,最后选择在Chilao1退赛。这张黑哥的回眸,相当有霸气。对,黑哥就是个极简主义者,几乎百迈都是赤膊+凉鞋。

此站过后排名141,位居后段。

黑哥霸气回眸

第二段:Inspiration Point to Vincent Gap

距离:4.5英里(7.24公里);爬升:700英尺(213米);下降:1460英尺(445米)。

实际用时:53分钟;排名:95。

第二赛段海拔图

此赛段距离短,除了最后有个两公里的大下坡(回程这个坡会让你很惨),其他路都很好跑,自己身体也已经完全热身开,跑的异常轻快。黑哥看我状态不错,让我先走。彼时,我对之后的漫漫长路没底,想等他一起,他说不用,于是想着:“也行,在前面等黑哥,状态差的时候,希望他能帮我一段”。这段结束排名95,大幅上升的原因猜测和很多人在水站滞留时间长有关。

第三段:Vincent Gap to Islip Saddle

距离:12.1英里(19.47公里);爬升:3610英尺(1100米);下降:3520英尺(1073米)。

实际用时:3小时16分;排名:90。

第三赛段海拔图

这段距离最长,爬升最大,是全部比赛中最难的一段,往返都是。两者相较,去程还稍微容易些,先是6公里的爬升,然后缓慢下降,直到Islip水站。爬坡时,跟在两位老哥后面,他们聊着天,我紧跟其后。下坡路段,跑的比训练时好。此站结束,完成第一个25英里,感觉腿还很fresh,这是个很好的迹象。因为知道第二和第三个25英里相对好跑,自己的完赛信心大增。

我把比赛分成了四个25英里,分而化之,路就不会显得那么长了,也有利于自己对身体状况的评估。

进水站时间是中午11:40,正是饭点,我在这个水站调整了10分钟,吃了顿不错的中饭,我为自己的胃口点赞。百迈中最难的点其实就是肠胃,但凡还能吃得下,完赛都不是问题,不过这个规律不适合大使,他吃的太多了,这次比赛他没能实现吃遍所有AS的宏愿,伤心。这是玩笑话,他退赛的根本原因是赛前生病,没能充分训练

第四段:Islip Saddle to Cloudburst Summit

距离:7英里(11.27公里);爬升:1260英尺(384米);下降:1010英尺(308米)。

实际用时:1小时26分;排名:70。

第四赛段海拔图

这段大部分是在2号公路上,其间,偶尔拐入PCT trail跑一小段,并且总体是下坡。

这段路一直被资深跑者诟病,认为跑马路还叫啥越野。但对于我这种马拉松路跑出身的来说,则是最好的赶超和休息路段。无论上坡下坡,一概都跑,并且觉得很轻松,最主要是可以不用像之前在trail上那么集中注意力,防止意外,而是可以随着惯性跑,放空头脑,这是整个百迈中难得的休息时光。

但太过放松,差点错过第一个转入trail口,幸亏被后面的选手叫回来。感谢之际,心里暗道:好险。

这段排名再次大幅提升,还是和前一个Islip大水站休息的人多有关。越野跑要提高排名的秘诀就是缩短在水站的停留时间。

第五段:Cloudburst Summit to Three Points

距离:4.8英里(7.72公里);爬升:220英尺(67米);下降:1290英尺(393米)。

实际用时:57分钟;排名:65。

第五赛段海拔图

这段先是2号公路上的下坡,接着进入PCT trail,全程下坡,路况也极好,路上遇到了之前一起trail work的Kevin,他和我一样都是首百迈,我其实有点惊讶他跑这么快。相遇时,他似乎正经历一个瓶颈期,因为很好的路,他都是在走,我们简单聊了几句,就互道珍重。

第六段:Three Points to Mt. Hillyer

距离:3.3英里(5.31公里);爬升:570英尺(174米);下降:590英尺(180米)。

实际用时:49分钟;排名:67。

第六赛段海拔图

这段不难,大部分在single trail上,爬升很少,下坡能跑,最后在campground的柏油马路算是Bonus。

连续这两段都是距离短,路况佳,爬升少,对状态的保持有很大帮助,准备迎接下面挑战性的两段。

此段结束,排名比上段还降了,说明大家跑的都很好。

第七段:Mt. Hillyer to Chilao1

距离:3.7英里(5.95公里);爬升:550英尺(168米);下降:1160英尺(164米)。

实际用时:1小时;排名:62。

第七赛段海拔图

这段要爬一座有技术难度的石头山Mt. Hillyer。前面虽然爬升,但坡度缓,路况好,跑起来到不费劲。下坡路就全是各种大石头,对我这个水平来说,很难连贯的跑起来,部分路段甚至走的都要注意。

Mt. Hillyer是攀岩抱石爱好者云集之处,很多大石头看着都是好练习场。

第八段:Chilao1 to Shortcut Saddle

距离:6.3英里(10.14公里);爬升:1510英尺(460米);下降:2000英尺(610米)。

实际用时:1小时47分;排名:54。

第八赛段海拔图

这段从爬升来看不大,而且上坡路段也很好走,甚至能跑。但后面的三公里下坡和一公里上坡就要命了。

下坡路况差,V字形路面,有台阶,乱石,走都费劲,遑论跑了。最后的一公里上坡其实不难,但因为此时已到半程,天近黄昏,所有选手不免心力交瘁,主办方很人性的在最后半英里插了很多写着或激励或戏虐的加油板。

Shortcut水站再遇傅大师,他说自己在Islip已经drop,于是在各水站帮忙。他帮我加水递食物,激励我继续加油。

我计划8点天黑前能赶到下一站Chilao2,于是未多做停留,趁着天色未晚,与傅大师匆匆告别,孤身上路。

第九段:Shortcut Saddle to Chilao2

距离:6.3英里(10.14公里);爬升:2000英尺(610米);下降:1510英尺(460米)。

实际用时:1小时52分;排名:48。

从此段开始跑返程线路,之前在接近Chilao 1时,我就遇到了第一名,一算,他领先我10公里。不过遗憾的是这小伙最后阶段有点崩,被反超,屈居第二。

这段回程路,我先后碰到老丁,Yu-yenMo,Kevin和Jimmy。大家相互鼓励,不做寒暄,赶路要紧。

刚才难跑的三公里下坡现在变成了更难的三公里爬升,我训练时在此段路留下过痛苦记忆。这次做好了艰苦准备,但比预想的好很多,算是比较稳健的爬完这段。

爬坡过程虽然辛苦,但却可以驻足欣赏沿途美景,落日余晖的雄浑景象让我想到了杜甫的诗“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落日余晖

从这段路开始我和一个日本小伙一路同行,一直到比赛尾声,此是后话。

到达水站,远远看见黑哥穿着波马衫气定神闲的站着迎我,此时距离我们一别已有近10小时。我问他怎样,他说自己死活跑不快,没意思,就在这站drop了。接着,东阳的夫人问我是否在路上看见东阳。我说没有,黑哥说他还没到,我肯定是路上错过了。之后查看进出站时间才知道,东阳早我几十分钟就到了Shortcut,但肠胃出了问题,在水站待了一个多小时,我到Shortcut时,他其实也在,但我当时只顾吃喝,没能注意到他。东阳回到Chilao后便因肠胃不适而退赛。

这站开始有晚饭供应了,主菜是鸡汤面,做的很合我的胃口。吃完晚饭,装满水,从drop bag里取出头灯和夹克,准备开始夜战。

此段排名小幅提升,我已接近自己的排名天花板。

第十段:Chilao2 to Mt. Hillyer

距离:3.7英里(5.95公里);爬升:1160英尺(164米);下降:550英尺(168米)。

实际用时:1小时13分;排名:49。

在水站与黑哥告别后,一头扎进了漆黑的夜色中。之前,我一直对夜战心存疑虑,虽然100K比赛时,也曾在夜间跑过,但到底时间短,而且有pacer。我不害怕黑夜带来的孤独感,我不确定的是自己身体在黑夜中的状态。

此段路,前半程需要反向翻越Mt. Hillyer,夜空中月朗星稀,空气也由白天的炙热变得越来越清冽。爬至半山,忽觉前方灯光摇曳,以为是前面同行的跑者,走近才知道是夜晚攀岩抱石训练的爱好者。互道Good job,继续前行。这段路不长,不久就看到了水站的灯光。

第十一段:Mt. Hillyer to Three Points

距离:3.3英里(5.31公里);爬升:590英尺(180米);下降:570英尺(174米)。

实际用时:54分钟;排名:46。

水站中喝了碗鸡汤面就出发了,路上又遇到了日本小伙,另外还有一个pace相近的女孩。

这段除了两公里的爬升,其他都比较好跑。到水站后,加水,吃鸡汤面,2-3分钟后就出了水站。临走,看到日本小伙正在慢悠悠的冲泡他的神秘饮料。

我每个水站停留时间都很短,主要一是感觉身体状况还不错,趁有状态抓紧赶路;二是怕屁股沉,坐久了不想跑。

第十二段:Three Points to Cloudburst Summit

距离:4.8英里(7.72公里);爬升:1290英尺(393米);下降:220英尺(67米)。

实际用时:1小时20分钟;排名:41。

因为自己水站停留时间短,出站后就把女孩和小伙甩在后面,彼时,我有点小窃喜,但笑到最后的不是我。

很快找到另一位同行者,此人在之前路段见过,当时他的状态并不好,但不知何时跑到了我的前面,也或许是我认错人。前半段,继续跟随战术,等走出trail,上了2号公路,就开始进入我的style了。

路上遇到女选手在路边方便,互相都有点尴尬。

到站后,继续加水,吃鸡汤面。这个鸡汤面还真不错,胃口越吃越好,吃了两碗。

第十三段:Cloudburst Summit to Islip Saddle

距离:7英里(11.27公里);爬升:1010英尺(308米);下降:1260英尺(384米)。

实际用时:1小时42分;排名:40。

这个赛段继续在2号公路上跑,但水站中鸡汤面吃的有点多,出发后跑起来不舒服,于是改为快走。

我的Power hike一直是弱项,不过似乎是鸡汤面的神效,今晚却是脚下生风,不觉pace达到了10分钟/公里。这时,后面上来个红衣小伙,他也是走,但我就是走不过他,真是货比货得扔。

仔细观察,发现差距主要在步幅,这哥们一步顶我一步半。眼看小伙渐行渐远,也不知那就激起了好胜心,心想“管他去,跑!” 很快7分钟/公里的配速轻松超越之,内心“嘿嘿”两声。

此后,唯一的插曲是在到达水站前的隧道中,凌晨1点,居然有几个小伙开着Mustang飙车,或者说是热车。响彻山谷的引擎轰鸣声让我一激灵,困意全无。

到达此站,已完成四分之三,用时19小时30分,还剩最后25英里,也是最难的25英里。自觉状态不错,心思也开始活络,觉得最后这段路就算全程走也能在10小时完成,这样就能跑进30小时,如果部分路段快点,或许还能sub29。

第十四段:Islip Saddle to Vincent Gap

距离:12.1英里(19.47公里);爬升:3520英尺(1073米);下降:3610英尺(1100米)。

实际用时:4小时49分;排名:40。

老话说:骄傲使人落后。果然,这段路,前面12公里缓上坡,我训练时跑过两次,当时觉得还挺好跑,这次发现走都很累,而且越走越累,配速甚至走到了15分钟/公里。

这种越走越累的情况,我知道状态的低谷要来了。我在黑夜中缓慢前行,前后都是乌漆漆一片,看不到一点灯光。内心鼓励自己,走完这段路,前面6公里的下坡就好了。

状态下降还不是我遇到的最大危机,当走到临近赛段最高点时,我的右脚前脚掌忽然钻心的疼,从脚下咕嗞咕嗞的感觉猜想,应该是脚底有水泡破了。但之前有水泡竟然丝毫未能察觉到,也是奇了。

怎么办?这时距离终点还有最后20迈,但现在每走一步都很疼,要不要退赛?

在黎明破晓之前,我跨上山巅,仰望星辰,心沉到谷底。

坐在路边石头上歇了五分钟,决定走到水站再说。就在我坐着的当口,之前的女孩快速从我身边走过,最后女孩29小时完赛, 女子第五。

之前想跑的下坡路改为走路,走也走的很艰难,途中被多人超越,包括日本小伙。

这段路去程跑了3小时,此时回程竟用了近5小时。水站中对伤口进行了检查,分析觉得应该还能坚持走,不退赛了,主要是都跑到这了,退赛就太不值当了。

第十五段:Vincent Gap to Inspiration Point

距离:4.5英里(7.24公里);爬升:1460英尺(445米);下降:700英尺(213米)。

实际用时:1小时31分钟;排名:41。

这段路除了开始的两公里,其他路况都极好。右脚走着走着疼痛感稍减,在某些好的路段我也试着跑两步。

此时,天已大亮,自己的身体状态也已经恢复,但因为脚底缘故,只能是缓慢前行。

第十六段:Inspiration Point to Wrightwood

距离:9.3英里(15公里);爬升:1770英尺(539米);下降:3230英尺(985米)。

实际用时:3小时27分;排名:48。

脚底继续煎熬,但想着还剩最后一段路,心情还算是愉悦的。

右脚的疼痛稍减,但不曾想,左脚也破了,真的是祸不单行。好吧,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终于熬到最后的一段四公里的Acron trail下坡,虽然是Z字弯,但坡度很大,走着费劲,途中被数个之前遇到的老熟人们超过。虽然一路被说“Sorry”,但内心是平静的,知道今天已不可能跑到30小时内了。

最后,有一段两公里的公路,不管疼痛,我开始跑,心想着小雪或许会来,不能让她看到我居然是在走。

真的是心有灵犀,路口转角,看到了小雪挥舞的双手。

30小时30分17秒,我冲过终点,与早已等候的黑哥,大使,以及专程赶来的然姐一一相拥庆贺。

我的首百迈,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真的如词中所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赛后合影(从左至右):大使,小雪,傅大师,我,黑哥,然姐


赛后的双脚

5. 结论

结论部分聊聊我对越野跑的浅见,不成逻辑,想哪写哪。

我是一个没有天赋的跑者,身体条件在普通人中也属于中下,这点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其中原因。我的一些跑步经验相信对普通跑者是有借鉴意义的。

1)为何跑:要对山野有真的热爱,要循序渐进,从短距离开始,逐步进阶。

2)备战:跑量和爬升同等重要,两者缺一不可,速度训练可以省略。最好能熟悉赛道,可以事半功倍。热训练非常重要,此外,要在长距离训练中找到自己的补给方案。

3)Pacer:Pacer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跑者的心理支撑,特别是在比赛的中后段。但也因人而已,比如我自己,就算没有也觉得还好。我这次是Solo,也就是没有pacer,甚至不允许有途中啦啦队,官方的说法是为了让你体验最纯粹的越野跑内核,其实根本原因是国家森林公园接待能力有限。

4)比赛:老司机都说百迈的乐趣就在于比赛中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百迈的时间过于漫长,所以状态起伏,在所难免,而且这不是简单的精神鼓励就能解决的,需要方法,需要忍耐力,需要经验。说句形而上的话,这就是浓缩的人生百态,冷暖自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 AC100赛记——我的一份百迈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