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我,是个“格色儿”的“吃货儿”

今儿下班稍早,难得有兴致,我们俩口儿一起溜哒着往家走,无意中路过一家挂着“烧麦牛杂粉”门匾的街边小店儿,细看上去门面儿不大,也没有明显的灯光亮化,但店里生意看起来不错,十几平方的小店里挤满了赶饭点儿的人,或许这就是被俗称的“苍蝇馆子”吧,本想回家煮饭的打算瞬间就被pass了。

“生杂”应为牛杂

美食的“诱惑”最有杀伤力,腿脚儿就这样硬生生地却又“心甘情愿”地被绑架了,毫无迟疑的迈进了门槛儿。

对杭州这边的“小吃儿”还有许多“未知”,还有许多“盲点儿”未打卡呢(已下定目标,尽早拿下),好在进屋就是点餐台,点餐大姐(姑且这么叫吧,总觉得叫服务员是种不礼貌)身后墙上方挂着招牌推荐(看了也看不懂,哈哈),有名没图很尴尬儿,一乍儿功夫,还就懵那了,目光虽乍进来就撒儿在上面,但不知道该点哪个合适。

清汤“生杂汤”?眼中闪现这个餐牌儿,同时对这个名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心里还在犯嘀咕,合计着……是生牛杂?那会不会卫生,能不能害肚子?“牌上字打错了,是清汤牛杂汤”,点餐大姐戏谑般的一句话儿,我们都笑了,却也不带任何埋怨那种,自然而然的就谅解了,或许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为善吧。

但我还是郑重其事地,极负责地提出了建议,让她们把错字改了,否则大家看不懂,耽搁事儿。究竟这个建议能不能有下文,我嘴馋着呢,顾不上那么多了。

靠墙的“吧台”位

我们点了两碗面,一个清汤,一个微辣,外加一屉笋尖烧麦(笋是我的最爱,妻是懂我的),清汤面自然是本人我的,也符合我一直以来的养生“讲究儿”。

找个靠墙的边坐儿,吧台那种,我喜欢这种方式,一来能找到酒吧的感觉(虽然本人是酒盲,从不饮酒,但酒“瘾”还是想过的),二来免得与陌生人面对面就餐,会明显的分散注意力(本人比较“矫情”儿)。

筝尖烧麦

边吃边品,面的主料是细发米粉儿,配的豆腐泡、牛杂(应该是几片牛肚和牛头肉,不是很多,牛肉太贵了,哈哈)、平菇、葱香末儿等等,凭心而论,清汤的吃起来实在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粉煮得很软糯,几乎没有嚼劲儿了,其余的配菜也没有出奇的滋味。

可妻却说味道不错,或许微辣款儿本身就比清汤有滋味吧,为此我没有给予正面的附和与肯定,继续在自己碗中挑着还尚可心儿的食材。

清汤牛杂儿面

每逢在评价美食口味的节骨眼儿上,我都要谨言慎语,最好是回避(这绝对是生活经验,更是俩人间能够保持睦邻友好的秘诀,再说了,吃多少个“豆”还不嫌“腥”啊?!……)。

说到此,我要澄清一下历史,或者叫美食评论史吧。我不是一个地道的“吃货儿”,但一直以来,“品食论味”却是我的“专长”,我常常是每吃必评,而且多是评一些别人听不惯的“衷言”,或是让人添堵的“乏味、反胃”之语,用妻的话总结就是“事事儿”的。

最终来只有两个结果,一是我反被“批评”了,也就是妻的“正方陈述”,这个我能接受,大丈夫能屈能伸,何况除了我俩儿又没有第三个人知道,不算太丢人,再说也习以为常了,二是她生气了,这个我不能接受,气大伤身,尤其饭时生气伤身尤甚,此时我就得作出严肃的自我批评,要批得像真事似的,这样才能化解她的气恼(不管真假有多少水分,都是气呀)。

总之,我里外也只有受批评的份儿了,男同志嘛就要学习退让,退一步雨过家晴,再说“家里本就不是讲理的地方呢?”我事后也常以此宽慰。

有一点我要声明,对自己的初衷,我是始终认可的,出发点也是好的,起码是想通过善意的规劝,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坚持一种导向,倡导一种理念,最起码在健康方面是利大于弊的。

微辣牛杂面

就拿我的“吃经儿”来说,咸的坚决不吃,太辣的不想吃,有时难免陪大家吃碗麻辣烫(有些地方又叫“冒菜”)一定也再三要求店家,“少盐少糖,不麻不辣,不加麻酱”,每每此时,妻总要说我是个“格色儿”的人,时间久了,我也权当是褒义的定性了。

幸福的老俩口儿

此时,恰巧瞧见旁边有一对老夫妻,应是这里的常客儿,因为刚进门儿的时候,老阿姨反复在与点餐大姐问芹菜馅烧麦还有没有的事,我是据此猜测的。看大叔阿姨的状态,真是羡慕到了,到老了的时候,还能有这样的口福与心劲,或许这就是幸福的滋味吧。

生活的滋味又何尝不在这点滴之间呢,日子就是用来过的,该吃时就要吃,该闭嘴时就要善于闭嘴,谁又没说过,酸甜苦辣中究竟哪一味才是幸福的真滋味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随笔|我,是个“格色儿”的“吃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