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仪式感”仪式了

一大早,闺蜜打来电话说分手了。

我以为只是吵架,她却说真的分手了,不会和好的那种。

问了原因,昨天是七夕,男朋友没有买花,而且餐厅没有提前订,所以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闺蜜大发脾气,离开餐厅,然后坚定说要分手。

闺蜜的男朋友是室内设计师,时而忙,时而清闲,最近刚好要交图,所以忙的焦头烂额。下班之后,急急忙忙赶到闺蜜之前提到的餐厅,据说平常日排队至少两个小时以上,更别说全民情人节当天。

中午约了闺蜜一起吃饭,刚点好餐,她就开启愤怒地吐槽模式。

她男朋友之前见过几次,一直很仔细耐心、体贴入微。闺蜜注重仪式感,喜欢惊喜,所以他就在每个节日提前很久准备,订好餐厅,买好花,准备好礼物:从衣服、包包,到代购的限量版运动鞋,再到空运过来的口红套盒,甚至都被我们亲切地称为“别人家的男朋友”。

所以因为一次节日没有提前准备,是不是就说明他不在意你,然后就会影响到一年的感情,甚至分手。

。。。

近几年,“仪式感”这个词慢慢出现在生活里,越来越多人把仪式感挂在嘴边,早上要说早安,晚上说了晚安才能睡觉,情人节要送花,生日要去西餐厅,吃饭要先拍照,拍照要先嘟嘴,什么事情要发圈,发圈要先修图。。。

所谓“仪式感”,就是这一天或者这一时刻跟其他日子不一样,而我们要花费精力、努力做出一些行为,让这天看起来不一样,并且能够在很久之后回味起来感觉到快乐和幸福。

我从来不觉得重视仪式感有什么问题,并且我们本身就是重视礼仪以及仪式的民族,除了那些传统的节假日,家人团聚,固定的活动以及固定的吃食搭配,再到现在越来越多家庭定期的旅行,我们已经更加意识到让这件事情变得不同的重要性。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写仪式感有多么重要,里面提到上班之前把自己装扮妥当,就可以比其他人更快进入工作状态。我不否认这个结论,但是我却有些迷惑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仪式感”,一些我看来正常生活应该有的状态,是不是都能够被叫做“仪式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朋友联系的时候,有人说我最近很忙,有人说我一直很忙,不管是真的很忙,还是变成最新打招呼的标配,都不能否认我们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事情要处理,这让我们有时候会忘了一些我们本该重视,却忽略的东西。

提倡“仪式感”,为的是让我们不要为了生活而放弃了生活,而不是成为很多人任性矫情找存在感的托词,热爱生活才能更好地生活。

所以,亲爱的,为什么不能在餐厅没有位子的时候想着换一家餐厅呢,为什么不能在吃完饭两个人一起去挑束花呢,为什么不能在特别的日子注意特别的他呢。。。

别让幸福的仪式感沦为形式,别让“别人家的男朋友”真的变成“别人家的男朋友”。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仪式感”仪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