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罗佩 | 一个写中国古代公案侦探小说的外国人

1 | 生涯

有这么一个人,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只因为他对家里产自中国的花瓶上的中国文字产生了兴趣。

外交官的高罗佩

他就是罗伯特·汉斯·范·古利克(Robert Hans Van Gulik,1910~1967)。中文名为高罗佩,字芝台。他是荷兰的汉学家、东方学家、翻译家、小说家。同时也是荷兰的职业外交官,他通晓15种语言,曾派驻泗水、巴达维亚、东京、重庆、华盛顿、新德里等地。不但仕途一帆风顺,而且其汉学成就也流芳后世。甚至很多荷兰人对中国的了解,都来归功于他的传播。尤其是他的侦探小说《狄公案》成功地造成了一位古代的"中国福尔摩斯",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内外流传。

高罗佩

可以说“元芳,你怎么看”的《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和刘德华演的神魔版《狄仁杰传奇》都是源自于高罗佩所塑造的狄仁杰——Judge Dee。

高罗佩生于荷兰,父亲是驻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的一名军医。高罗佩在印度尼西亚群岛度过了他的少年时光。父亲退役后,全家迁回荷兰,那时,家中花瓶上的中文文字使他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学时代,高罗佩选择汉学作为专业。

1935年毕业后,高罗佩到荷兰外交界供职,被派往东京直到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高罗佩离开日本。

1943年,他一尝夙愿来到了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担任荷兰流亡政府驻重庆使馆一秘。

当时的重庆是抗日战争的大后方,中国最优秀的文化人因躲避战火而云集于此,使高罗佩有机会通过接触这些学术大咖,深入全面地研究中国文化。

战争结束后,他经历几次派驻,1965年,他以驻日大使的身份第三次派驻东京,但是不幸1967年被诊断出肺癌,于1967年9月24日辞世,享年57岁。

由于对中国文化的强烈认同和沉迷,高罗佩在重庆任荷兰使馆一秘时,爱上当时在大使馆任秘书的江苏名媛水世芳女士。水世芳为清代名臣张之洞的外孙女,1943年,高罗佩与水世芳喜结连理,婚后育有4个子女。

2 | Judge Dee

在重庆时,高罗佩读到一本清初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公案小说中的主人公狄仁杰屡破奇案引起了高罗佩的兴趣。

高罗佩对西方侦探小说和中国公案传奇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比较后,认识到书中所描写的中国古代法官的刑事侦讯本领,无论在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侦破奇案的能力方面,还是在犯罪心理学的素养方面,比起福尔摩斯等西洋大侦探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还发现中国公案小说在西方侦探小说问世前,就已在东方盛行了好几百年,而以探案为题材的短篇故事甚至在1000多年前就在中国广为流传,其中英雄人物的形象也早出现于若干个世纪古代中国的舞台上,或被当时的说书人描述得栩栩如生。

他也惊奇地发现中国读者喜欢读西方的侦探小说,而这些小说不无粗制滥造之作,而且当时中文翻译水平也低,同时中国源远流长的公案传奇在西方却屡遭讹传和贬低,中国古代法官的形象在西方也常受到歪曲和损害,高罗佩对此深为不平。

于是高罗佩以《大唐狄公案》为题将这部小说的前三十回,译为英文,把它介绍到西方。又以狄仁杰为主角用英语创作了《铜钟案》。

英文本的《铜钟案》出版后大获成功,于是高罗佩一鼓作气在20世纪50-60年代又陆续创作了《迷宫案》、《黄金案》、《铁钉案》、《四漆屏》、《湖中案》等15个中长篇和8个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最终构成了高罗佩的《狄公断案大观》(Celebrated Cases of Judge Dee), 全书约130万字。

狄公案

高罗佩对中国文化、艺术、法律及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渊博知识在《大唐狄公案》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品在叙述故事、展开情节的同时,把中国古代社会的典章、名物、风俗习惯、人情地貌同西方现代心理学、侦破学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把东方小说中大故事里套小故事的结构方式同西方文学的突转、余波融为一体。在叙述方式和写作技巧上,它既不同于中国的公案小说,也有别于西方福尔摩斯、亚森罗平、波洛的探案故事,做到了东西方文学的互补与交融。作品往往数案同发,一开始就将读者吸引进案情,在侦破过程中又是苦难、惊险不断,最后往往通过机智的推理来揭示案情的真相,一气呵成让人欲罢不能。

插画

直到今时今日,我还是对这套《狄公案》十分喜爱和推崇。

80年代还有一部根据这套书拍的电视连续剧播出过,也曾红极一时。

80年代连续剧——狄公案

3 | 其他

作为汉学家,高罗佩还以收集中国春宫画,房中术书籍,研究性学而享盛名。高罗佩着重研究《秘戏图考》中的中国古代的性艺术。1961年,他以英文写了一部大书"Sexial Life in Ancient China",在荷兰出版,成为全世界系统整理中国房中术书籍的第一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罗佩 | 一个写中国古代公案侦探小说的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