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到什么程度该去看心理医生?

实际上,从我们心理医生的角度来说,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只要疾病之苦的困扰,无论程度怎样都应该看心理医生,而且越早越好。

但咱们是中国人,讲究面子问题,即使自己很痛苦了,还是不愿意去面抛开脆弱的自尊,去寻求帮助。

有一种叫“被阻碍的青少年”,他们的身份是有父母或同龄人决定的,做事是因为别人这么说或这么做,选择也总是陷入进退两难的抉择。即便他们时常秉持黑白分明的态度,但他们的内心依然对自我充满了困惑与迷茫,对所期待的人生观、信仰或价值观有着现实性的质疑。

一般青少年都会窘于寻求成年人的帮助,包括心理医生,而且超出一分都不愿多取。在你们的内心有着对独立的追求,会常常将“我想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挂在嘴边,这是代表独立自主的良好愿望,而且这些愿望都是恰当的。

但你若在痛苦中挣扎了很久了,受到了一些更严重的困扰,有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求助愿望,强烈的情绪波动可能提示与早年经历有关,也许你寻求心理治疗,是你处理内心冲突、心理失调的一个机会,你需要更加专业的帮助。我们做婴儿观察时发现,婴儿若遇到烦恼和不安,尤其是超出其天性能够容忍的限度时,就会用多种方式寻求和维持良好的自体感和世界观。

假如你的自体脆弱且不稳定,那么你是很容易别激怒的,从小就爱发脾气,一点小事就动怒且歇斯底里,吼得嗓子疼,肺疼。有失控的行为,人际关系紧张,没有安全感,有自杀他杀的念头……那么,你需要开始警觉起来了。

在临床心理治疗中,很多气势汹汹,怒不可遏的来访者都是女性,心理医生们不得不发明一个名词,叫作“边缘性人格障碍”,既非神经症,也非精神病,而是一种边缘状态,来”称呼这些容易愤怒、容易冲动、渴望爱情、渴望真诚、害怕受伤、害怕孤独的女孩们。当然,你需要注意,我这里并没有给你做明确的诊断。

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V)中,会清楚地注明各类人格障碍的常见症状,并不试用于诊断未满18岁的个体,这条模糊的分界线提示我们,青少年时期往往动荡不安,并且人格还在继续发展中,其青少年的天性使得区分正常和病态表现难上加难。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就需要你面对面去跟专业的治疗师谈,才可能准确的判断,并有效治疗。而不是等到人格僵化了才想着去治疗,不仅治疗困难,而且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那恐怕要花上比现在更多的投入了。

另外,你提到,“母亲比较专治,控制欲强,父亲的角色被边缘化,我的童年并不是很快乐”……你母亲专治、控制的背后,也许就是一种焦虑,而你父亲边缘化背后,就是一种缺失。在我们临床中,饱受“缺席的父亲”和“焦虑的母亲”这样破碎的家庭之苦的青少年,预示着其人格发展会出现严重问题。

李孟潮曾在其书中有过这样表述,100年的精神分析心理病理学,几乎就是围绕着“缺席的父亲”和“焦虑的母亲”展开论述的。“缺席的父亲”+“焦虑的母亲”=百分百中的心理障碍,就是预测心理障碍发作的标准公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少年到什么程度该去看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