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多数人从小最早接触的文体就是日记。从小时候“送老奶奶过马路”“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凑字数,到青春期带着密码锁的日记本里记下的小情愫,日记记录着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
鲁迅先生曾说过:“日记的最高境界就是写流水账!”那么今天我们也来看看那些名人别样的“流水账”。你会发现学霸也曾是学渣,圣人也有黑历史,男神也有男神经病的一面。
1.学霸也曾是学渣——季羡林
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通晓多国语言,著作等身,被誉为“国宝”。但即便博学至此,他也曾是个怕考试怕论文的学渣。
季羡林的《清华园日记》里曾写到:
“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妈的,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论文终于抄完了,东抄西抄,七拼八凑,这也算是毕业论文。”
“以前我老觉到学生生活的高贵,尤其是入了清华,简直有腚上长尾巴的神气,绝不想到毕业后找职业的困难。”
2.我为打牌狂——胡适
著名学者胡适,曾写下“管他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曾写下“一点一滴播种,满仓满谷收获”,但按早年留学的日记记载,他也曾是个超级牌友。在其1911年留学期间的日记里他写到:
“6.28(周三)
今日始习打网球。夜打牌。
7.2(周天)
天热不能做事,打牌消遣。
7.3(周一)
今日天气百一十度。打牌。
7.5(周三)
往暑期学校注册。下午打牌。
7.6(周四)
暑期学校第一日,化学(八时至一时)。打牌。
7.7(周五)
上课。打牌。
7.8(周六)
无事。打牌。天稍稍凉矣。”
合着一周七天,无论刮风下雨,不管有课没课,打牌才是正业,学业反倒成了副业。
3.圣人也有窥视欲——曾国藩
世人皆赞曾国藩克己复礼、勤勉自律,而圣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见不得人的黑历史。
《曾国藩日记》中记载:
“早起,读《易·系》二章。饭后出,拜客一天,日旰方归。友人纳姬,欲强之见,狎亵大不敬。在岱云处,言太谐戏。车中有游思…真禽兽矣”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早晨起来读了两页易经,吃完饭后出去浪,天黑才回家。小伙伴纳了小妾,狗日的还不让我看,逼着他给我看,这家伙真是艳福不浅。回来路上自己想想,靠,我这么惦记朋友的女人,是不是太特么禽兽了…
4.总统也骂娘——蒋介石
作为国民党领袖,蒋介石不仅在“剿共”中不遗余力,骂起人来更是歇斯底里。影视剧里我们常能看到“娘希匹”的蒋氏骂人剧情。而在已经解密的蒋介石日记里,更是有多处骂人的话语,骂的对象,既有他的同仁、下属甚至还有他的政治婚姻伴侣宋美龄。
蒋介石在其晚年的日记中,曾不止一次写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女子正是指宋美龄。只是鉴于孔氏家族的声望地位,而没有明说而已。
世人皆以为名人的世界光鲜亮丽,永远得体、永远上进、永远成功。其实人非圣贤,孰能完美?偶尔的牢骚、抱怨、吐槽、爆粗口,才是一个真实的人、完整的人。
而牢骚归牢骚,抱怨归抱怨,这并没有影响文豪成为文豪,伟人成为伟人。
不仅因为他们天赋异禀,更因为牢骚抱怨后,他们始终谨记自己的使命,始终没停止前进的脚步。
曾国藩虽一时没控制自己的窥视欲,但紧接着能自我反省,知道“朋友妻不可欺”,觊觎友人的女人是“禽兽不如”,终在自律自省中走向人生巅峰。
季羡林没有沉溺于抱怨和牢骚,而是从学术的苦海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灯塔。笔耕不辍,学习不止,最终成为中国学术巨擘。
胡适没有在打牌中堕落,他在9月6日的日记里写道,“今日,迁居世界学生会所,初次离群索居,殊觉凄冷。昨日,与金涛君相戒不复打牌。”自此日起,他洗心革面,潜心学术,从此他的留学日记中再也没有出现“打牌”,学术道路一马平川。
而我们呢,没有过人天赋,又没有毅力在某个境遇上持续输入,看到大咖们打牌,抽烟,看美女,就以此自我安慰。殊不知,这种“放纵”于大咖是调节,于普通人却是常态。
能不能及时止损,于平凡琐碎的生活中及时找寻到自己的坐标,也许这就是大咖与普通人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