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和对象这一章节,分为上、中、下三篇文章进行拆分介绍的,本篇文章介绍了类和对象中比较基础的一些知识点,比如如何定义一个类,类的大小如何进行计算等。
在本片文章正式开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
我们知道,在C语言结构体中只能定义变量,而在C++中,结构体内不仅可以定义变量,也可以定义函数。比如:在之前数据结构初阶中,我们使用了C语言的方式实现了栈,结构体中只能定义变量,像StackInit()等函数只能定义在结构体外面;现在以C++方式实现,会发现struct中也可以定义函数。
而struct是C语言中的玩法,而C++兼容C语言,因此用struct也是可以的,但是在C++中更推荐用class来代替struct。
下面给出类的定义方式:
类的定义通常以关键字(例如class)开头,后跟类名和类体,类体内包含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
class className
{
// 类体:由成员函数和成员变量组成
}; // 一定要注意后面的分号
需要注意的是:
类的定义方式有两种,下面给出这两种定义方式:
在上面两种定义方式中,一般情况下,更期望采用第二种方式。成员函数声明和定义分离。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封装、继承、多态。
在类和对象阶段,主要是研究类的封装特性,那什么是封装呢?
C++实现封装的方式是通过类将对象的属性(成员变量)和方法(成员函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单元,隐藏对象的属性和实现细节,仅对外公开接口来和对象进行交互,使得对象的行为对外部用户来说更加简单和安全。
封装本质上是一种管理,让用户更方便使用类。例如:许多家用电器(如洗衣机、微波炉等)都配有控制面板,用户可以通过控制面板来启动、停止、调节电器的功能。控制面板封装了电器的内部控制逻辑,用户无需了解内部细节,只需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所需的功能。
在这些例子中,封装将对象的内部细节隐藏起来,只暴露简单易用的接口给用户,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保护了对象的内部实现。
在C++中,封装通常通过类来实现。通过将类将数据以及操作数据的方法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访问权限(public、private、protected)来隐藏对象内部实现细节,控制哪些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在类外面可以访问,从而实现封装。
类定义了一个新的作用域,类的所有成员都在类的作用域中。
类的作用域指的是类中成员(包括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的可见性范围,也就是在何处可以访问类的成员。在类体外定义成员时,需要使用 :: 作用域操作符指明成员属于哪个类域。
类的实例化是将类的定义转化为具体的对象,也就是用类类型创建对象的过程。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对象来访问和操作类的成员。
#include "stack.h"
int main()
{
Stack._top = 100;
return 0;
}
类中既可以有成员变量,又可以有成员函数,那么一个类的对象中包含了什么?如何计算
一个类的大小?
struct Stack
{
private:
int* _nums;
int _top;
int _capacity;
public:
void Init();
void Destroy();
};
要想计算类的对象大小,首先我们要知道类对象是如何进行存储的。我们先对类对象的存储方式进行猜测一下:
猜测一:对象中包含类的各个成员。
缺陷:每个对象中成员变量是不同的,但是调用同一份函数,如果按照此种方式存储,当一
个类创建多个对象时,每个对象中都会保存一份代码,相同代码保存多次,浪费空间。那么
如何解决呢?
猜测二:代码只保存一份,在对象中保存存放代码的地址。
缺陷:存在可移植性问题等,如果代码被移植到另一个系统或平台上,代码的地址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导致类对象的行为发生变化或者无法正常工作,因此通常不建议采用这种方式。
猜测三:只保存成员变量,成员函数存放在公共的代码段。
将类对象中的成员变量保存在实例化的对象中,而将成员函数存放在公共的代码段,这种做法是常见的,并且是C++类对象的标准行为。并且这是一种有效的设计选择,有利于减少内存占用、提高性能和维护代码的便利性。
综上:一个类的大小,实际就是该类中”成员变量”之和,当然要注意内存对齐。
关于如何内存对齐,请参考之前写的文章如何计算一个结构体的大小?这里就不多做介绍。
注意空类的大小,空类比较特殊,编译器给了空类一个字节来唯一标识这个类的对象。
现有一个日期类Date:
class Date
{
public:
void Init(const int year, const int month, const int day)
{
_year = year;
_month = month;
_day = day;
}
void Print()
{
cout << _year << '/' << _month << '/' << _day << endl;
}
private:
int _year;
int _month;
int _day;
};
int main()
{
Date d1;
Date d2;
d1.Init(2024, 2, 4);
d2.Init(2024, 2, 5);
d1.Print();
d2.Print();
}
而Date类中有 Init 与 Print 两个成员函数,函数体中没有关于不同对象的区分,那当d1调用 Init 函
数时,该函数是如何知道应该设置d1对象,而不是设置d2对象呢?
这是因为:C++中通过引入this指针解决该问题,即:C++编译器给每个“非静态的成员函数“增加了一个隐藏的指针参数,让该指针指向当前对象(函数运行时调用该函数的对象),在函数体中所有“成员变量”的操作,都是通过该指针去访问。只不过所有的操作对用户是透明的,即用户不需要来传递,编译器自动完成。
this指针的特性:
this指针本质上是“成员函数”的形参,当对象调用成员函数时,将对象地址作为实参传递给
this形参。所以对象中不存储this指针。
给出下面代码,请思考代码运行结果:
// 1.下面程序编译运行结果是? A、编译报错 B、运行崩溃 C、正常运行
class A
{
public:
void Print()
{
cout << "Print()" << endl;
}
private:
int _a;
};
int main()
{
A* p = nullptr;
p->Print();
return 0;
}
// 1.下面程序编译运行结果是? A、编译报错 B、运行崩溃 C、正常运行
class A
{
public:
void PrintA()
{
cout<<_a<<endl;
}
private:
int _a;
};
int main()
{
A* p = nullptr;
p->Print();
return 0;
}
答案:1. 正常运行 2. 运行崩溃。
至此,本片文章就结束了,若本篇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请三连点赞,关注,收藏支持下。
创作不易,白嫖不好,各位的支持和认可,就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我们下篇文章见!
如果本篇博客有任何错误,请批评指教,不胜感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