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曹操,脑海中很容易泛起一个白脸奸诈的脸谱形象,“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说唱脸谱更把曹操的奸雄形象广泛传播。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这样的么?
现在就来探寻下真正的曹操曹孟德,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曹操不但在政治军事上成就斐然,对内消灭袁绍、袁术、陶谦等割据势力,对外征服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统一北方地区,开创屯田制,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同时曹操在文学、书法、诗歌方面更是独树一帜,是“建安风骨”的核心人物。他的诗雄健深沉,慷慨悲凉;他的散文描述民生疾苦,抒发积极进取的政治抱负,连鲁迅都称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他的书法更是被唐代书法评论家张怀瓘评为妙品,评说其“尤工章草,雄逸绝伦”!
看到这儿,大家更好奇了,这文武兼备的曹操简直是旷世奇才,为什么后世都是凶狠奸诈的负面评价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方面 ,曹操年少放荡,被贴上奸雄标签。
公元155年,在当时沛国的谯县,一个叫阿满的小男孩出生了,男孩的父亲曹嵩是汉代四朝元老,官至太尉,按说也是有权有势的贵族出身。可惜这个曹嵩是太监曹腾的干儿子,尽管曹腾号称太监中的战斗机,但在门第观念极强的东汉末年,也没人瞧得起。
因此小曹操一直有心理阴影,从小就排斥当时贵族子弟的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经常偷鸡摸狗、小错不断,偶尔也干一些违反法律的事。但是他很聪明,酷爱读书,尤其是兵书战策、史书杂传、诸子百家。陈寿的《三国志》就说曹操“少机警、有权术”。
曹操曾经孤身一人,闯进大宦官张让家中,被众家丁围困, 曹操挥舞双戟,飞身越墙而去,竟无人能挡!年少的曹操还因遭叔叔批评,就假装中风,骗的父亲曹嵩不信叔叔的指责,从此肆意放荡,逍遥快活!
曹操这样的熊孩子本色,在当时被贬称为游侠。从现在回看,面临乱世,平时高高在上的谦谦君子,往往不适应社会的巨变,容易被时代淘汰,反而曹操这样的放荡游侠,能够抓住时代机遇,容易干出惊人的成就来。
当时的名臣桥玄,就看到了这一点,在桥玄看来,调皮捣蛋、不守规矩的曹操,绝不是一般的纨绔子弟,他找到刚刚20岁的曹操说:“我们身处乱世,平乱世“非命世之才”不可, 我看你就是将来平定天下之人,拜托你将来照顾我的家人。”
历史进程证明,桥玄没有看错人!后来曹操领军路过家乡谯县,想起已故恩师乔玄,感慨伤不已,写下祭文《祀故太尉乔玄文》“士誓死之己,怀此勿忘”,表达他感激桥玄的知遇之恩!
两汉时期,官员任命和升迁主要靠察举制,想要出人头地,必须得到名家望族的背书,当时影响力很大的人物评论家许劭,对曹操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就给曹操贴上了奸雄的标签!
第二方面 ,曹操的称雄之路,不符合儒家正统思想。
东汉末年,想要在群雄割据势力最强,局势最复杂纷的北方称雄,没有大智慧、深谋略是不可能做到的,所谓的奸诈成了战胜敌人的法宝,开展复杂政治、军事斗争正是一方诸侯雄才的体现。
说到曹操玩弄权术,滥杀无辜,则是那个相互征战年代,成为英雄的立身之本。况且,如果曹操是那种凶狠狡诈的无道暴君,怎会能够笼络到那么多智士臣名将呢?
但是从儒家正统思想看,大汉王朝的兴盛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年代,因此人心思汉,作为汉室宗亲的刘备,才是皇家血脉,把蜀汉定为正统才能是顺应民心,与之为敌,便是犯上作乱,曹操就被视为不忠!
实际上,曹操被视为篡汉的最大证据—“挟天子令诸侯”,这一行为更体现了曹操的机警与权谋。当时的汉献帝居无定所,无依无靠,董卓的马仔李榷郭汜抢来抢去,袁绍为首的诸侯畏首畏尾,曹操请到汉献帝是合乎道义的正当行为!
再看传播最广《三国演义》对曹操的描写,更确立了曹操奸雄的特征,但这个奸雄,并非要贬低曹操,深入阅读,更隐含的部分甚至是在赞扬曹操!
罗贯中在塑造曹操这个人物时,参考了相关史料,除了前文讲的桥玄和许邵的评价,还提到南阳名士何颙,曾评价曹操:“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前后联系起来看,当时此三人的评价,都是正面的拔高和赞美!
当然罗贯中受封建忠君军思想的约束,立场上肯定是要挺刘备反曹操,直接正面写曹操,估计当朝的大明皇帝们决不能容他,所以塑造曹操奸雄的形象就很合适了。
实际上小说里写的曹操,已统一天下为己任,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安置流民等实际措施,正是一个能臣雄杰所为!反倒是诸葛亮出山,联合东吴赤壁之战打败曹操,断送了曹操的统一计划,之后才有了三国几十年的乱世。
这样来看,罗贯中小说中的奸雄,就成了隐晦的赞扬。在传统曹操固定形象基础上,对人物进行夸张、美化或者丑化,都是是演艺小说的套路。另一方面也得根据罗贯中所处的,明朝社会实际情况进行艺术加工。
从历史大视野来看,《三国演义》中曹操这个人物,作者罗贯中真正要刻画的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大英雄。以至于鲁迅先生看完这部小说后,这样评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耳熟能详的词,写尽古今英雄的胸怀壮志!
这首词实际上是明朝翰林院修撰杨慎所作,杨慎在被削夺官爵,谪戍云南永昌卫后,并没有消沉低落,反而四处游历,体察民情,还经常咏诗抒怀。这首词被罗贯中用在《三国演义》的开篇词里,非常应景,更映衬出曹操真枭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