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七里长胜利街

巍巍大别山,自西向东如一条巨龙横卧于长江与淮河之间,横跨鄂豫皖三省,这片神奇瑰丽的山脉,孕育了中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是红军的摇篮。

在大别山鄂豫交界一个山环水绕的小镇七里坪镇就是鄂豫皖苏区的发源地,黄麻起义的策源地,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红二十五军的重建地。

在八月,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七里坪镇主要革命遗址长胜街。沿着弯弯的倒水河,从七里坪镇北边秦绍勤烈士纪念碑进入长胜街。

秦绍勤大革命时为七里坪工会负责人之一,被捕后受尽酷刑,宁死不屈被敌人杀害,心肝被敌人挖出,解放后为纪念秦绍勤烈士在此修建纪念碑。街北入口处飞檐斗拱的大门上书有“长胜街”三个大字苍劲有力。

进入街道,走在齐整的方石条构成的路面,发出仄仄的声响,两边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青砖灰瓦,木格窗,屋与屋相接处安有兽头,弯弯的向上突出,直刺苍穹。

缓缓向南行进十多米便是当年七里坪工会——潘氏祠,黄麻起义前,七里坪“柯义生”杂货店员郑行瑞遵照党的指示成立店员工会。工会成立后是郑行瑞用铜匠肖同太制造的第一把撇子枪,镇压了反动商会会长李业陔。

继续向南行至苏维埃七里合作会堂旧址,七里合作会堂是当年接待苏区各兄弟单位战友的地方。再向南行十多米,是鄂豫皖苏维埃银行,郑位三同志故居及中西药局旧址。

鄂豫皖苏维埃银行当时发行多种面值的纸币,及银币、铜币、布币,为苏区的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为红四方面军建立第二块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管理经济作了有益的探讨,为日后新中国成立共产党执政进行全国的经济管理奠定了雏形。

中西药局为当时救治受伤的红军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郑位三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战士,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者,为中国的革命事业默默奉献自己的一切。

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苏区后,根据地的斗争形势极为严峻,残酷,郑位三受任于危难之际接任了鄂东北道委书记,挑起了领导鄂东北革命斗争的重任。

红二十五军长征时任政治部主任,开创鄂豫陕边区革命根据地。一九三五年七月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红二十五军决定西征甘肃,北上陕北,时任鄂陕特委书记的郑位三留在陕南地区坚持游击战。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配合中央战略决策,同李先念等同志带领中原军区成功突围,揭开解放战争新的历史篇章。

再向南走十多米,是经济公社当年为农民提供种子农具及日常生活用品的地方。到了长胜街的中段有一幢五间柱架结构的燕子楼,万字档,临街为黑漆铺门板,屋檐下正中间有一块红匾上有金色的繁体字“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部”。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在七里坪成立后,总部设在这里。里面陈列有红四方面军成立后四大战役陈列图,中间是天井,二边是耳房,房与房之间雕有精美图案的隔栅。

北侧耳房是徐向前当时的卧室,里间陈列一个雕刻比较精美的二层木床,卧室右侧是一通间偏长的较窄的房间,正墙面挂有鄂豫皖根据地军事图,中间摆有长条形的桌子,桌上摆有一部电话机,二个马灯。

在指挥部内马灯下,徐向前,吴焕先等领导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精心组织部署,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三次“围剿”。由于军事上取得的巨大胜利,使鄂豫皖苏区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

再向南行几十米就是原南门旧址,墙上留有“列宁市杨殷街”的字迹。这是一九三0年,苏维埃政府为纪念军委秘书长杨殷烈士命名此街。

街南头的东侧,有一座南庙,1927年4月初在长胜街的南庙成立革命法庭,依照《湖北省惩治土豪劣绅暂行条例》依法惩治了七里地区大土豪阮纯青、李介仁,镇压了七里坪商会会长李业阶等反动派。董必武法学研究会与会专家参观了这个法庭后都赞叹不已,被最高人民法院确认为第一庭。

走完了这条约五百米长的街道,仿佛穿越一段历史的时空,透过岁月的烟云,中华民族近代历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多少仁人志士中华优秀儿女为民族的自由独立前仆后继,英勇,奋斗,苦苦探索,在这条街道已初现出黎明的曙光。

一队队头戴八角帽,身背赤化带,肩扛红缨枪的红战士迈着整齐的步伐,高唱:“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从长胜街走向前线,走向川陕革命根据地,走向延安,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中流砥柱,开创了中华民族一个崭新的新时代,建立了人民的共和国。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进七里长胜利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