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28丨没有成果就意味着认知停滞吗?160/200

图片发自App
输出是最好的输入

#见:牛顿临终时候说,“我并没有置身于知识的海洋,只是在知识的海滩上捡了几颗贝壳而已”。

没有成果不意味着你处于中途,反而是有成果并且满足于这种成果才是处于中途镇的状态。所谓“终身学习”,不是把新的思想和观点不停搬进自己的仓库里,而是对自己已有的思想始终保持质疑的状态,保持超越既定状态的姿态和努力。

中途镇既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又是一个拙劣的比喻:

认知的里程不是固定的,你没办法定义你所在的点就是中途;

你不知道前面的路有多长,现有的位置是不是全程的中点——这件事很成问题,因为前面的路程可以是无穷大的。

有人认为,牛顿和爱因斯坦已经取得的成就恰恰跟他们后半辈子的一事无成密切相关:他们之所以能够有惊人的发现,是因为他们始终想揭开帘子看到世界的真相,始终抱着解码世界的强烈冲动,并付之于行动——这种解码的过程像剥洋葱,当你剥开了一层,就又出现一层……你只能不停剥下去,无论怎样都没有办法触达那个所谓的终点。

重要的不在于你是否获得了某种成果,而在于你始终要保持一种thinking的状态。

如果牛顿45岁就死了的话,后人可能根本不会知道牛顿这个人:他45岁的时候,思想已经趋于成熟,但还没有一个机缘迫使他将已有的成果完整地表达和呈现出来。

我们不能以牛顿和爱因斯坦后半辈子的一事无成否定他们的探索的意义,恰恰相反,他们前面的成功恰恰是因为他们后半辈子的一事无成。

#感:终身学习=永远在行动,认知终身处在进行时,不自满。做事不能以结果为导向,而是要关注过程。只要认知一直处在进步中,都是可以接受的。

#思:所谓终身学习,不是把新的思想和观点不停搬进自己的仓库里。而是对自己已有的思想始终保持质疑的状态。保持超越既定状态的姿态和努力。

常言道:“三天不写手生”,“三天不练口生”,如果能感觉到,三天不看书人丑,应该就是保持thinking状态了吧。

是不是停滞,看看是否有思辨能力。

#行:之前父母不肯用智能手机,说太复杂不会用,一直使用功能机。后来父母圈子里的人都用智能手机,都在使用支付宝和微信。被迫接触使用智能手机。并在几天内学会熟练操作。不肯用智能手机是陷在思想上的“芝诺悖论”,后来实践接触很快学会使用。便逃离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中途镇”。

你可能感兴趣的:(问答28丨没有成果就意味着认知停滞吗?16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