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之“指导朗读人物对话的艺术”

徐世荣先生:

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予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徐世英先生:

朗读如同赋予作品生命,朗读是融灌、显现。朗读既能意会生情,又能表意传情。


吕叔湘先生:

“念”就是朗读。外国女教师让学生不断念剧本的过程,就是强调朗读,强调自主学习、自我体验了。

1、读出人物的轮廓。

所谓“读出轮廓”是指开始要把课文通读几遍,对课文内容和文中人物有个大体的了解,知道每个人怎么样。这个环节讲究一个“实”字,即,要求人人把课文读顺,我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强化初读”。初读阶段,学生最需要的是激励和耐心。

2、读出是人物的思想感情

所以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就是通过朗读,把人物的语言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读出来。

方法之一,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和对话中的标点符号,从中体会人物的处境和思想感情。

方法之二,启发学生给人物对话加提示语,通过加提示语,进一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这种启发说到底是要学生进入角色,既要透过全文透过提示语和标点符号,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是最重要的。

3、读出“画外音”

有些课文中的人物对话是话里有话,读这些句子要先让学生理解话中之话是什么,懂了,在读或者老师示范,让学生看老师读去体会话中的意思,一旦理解了才能读出话中话来。

4、读出人物的身份

有些课文中的人物对话朗读是要听学生注意说话,人的身份身份不同,说话人的语气自然也就不一样。

5、读出人物的性格。

性格和思想品德是有区别的,和思想感情也不能完全画等号。课文中的人物(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是十分鲜明的,性格把握住了才能读好,他们说的话;读出他们的性格,才能使人物跃然纸上。读出人物性格也有一定难度,为了让学生体会好、读好,范读是十分必要的。

6、读出人物的年龄。

7、范读

老师的范读,也是一种指导,而且是更现实、更直接的指导。但范读要选择好时机。我一般不在学生读课文前范读,这样做,告诉的成分太多。当学生读的不尽如人意时,处于“愤”“悱”状态时,我才泛读。即使这样,也没有强加于学生的意思。我总是这样说,“让我读读看好吗?”好的范读不仅有指导作用,而且有启迪、激趣的作用。所以,我备课首先备读。实践告诉我们,课文读懂了,读出味来了,教学方法往往也就随之有了。好的教学方法也是读出来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之“指导朗读人物对话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