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可谓是电影爱好者必刷的电影。
该片描述了诺曼底登陆后,瑞恩家4名于前线参战的儿子中,除了隶属101空降师的小儿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个儿子皆已于两周内陆续在各地战死。
为了不让瑞恩的母亲失去全部的儿子,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在决定是否营救这名士兵。这时,有两名参谋部的下属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一个是久经战场的老兵,他经历战场的残酷,和太多生死离别,所以希望马歇尔能营救出这个孩子,不让这位母亲所有孩子都牺牲在战场上。而另一个是名参谋,他认为这名士兵位于战场的大后方,可能已经牺牲了,如果派遣人去营救时,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牺牲,因此不赞成营救这名士兵。
这时马歇尔拿出了一封信,这封信是这样写的:
尊敬的夫人:
我在战争部的档案中看到麻省国民警卫队副官的一份报告,得知您有五个儿子在战场上光荣牺牲。您的损失太惨重了,我觉得一切安慰的话对您都没有用,都是枉然。可是我仍然要代表你的孩子们为之牺牲的合众国对您表示感激,愿您以他们为荣。我祈求仁慈的天父减轻您丧子的痛苦,只留下你对已故爱子的珍贵回忆,并让你在神圣的自由祭坛前得享荣誉与庄严。
您最最忠诚的:亚伯拉罕 林肯
在朝鲜战场上,流传着“一个苹果”的故事。
1950年,当我们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抱着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朝鲜的信心时,没成想这场战争所遇到的困难这么大。
我彭大元帅在发给教员的一篇电报中,只写了6个字——“寒无衣,饥无粮”,这两个字描述了朝鲜战争中我们战士的艰难处境。
在一场战斗中,我们的一个连被敌人打残,剩下的十来号人被敌人的机枪困住一个山洞里(我不知道可以称之为山洞,还是一个比较大的山缝)。在炮火的覆盖下,我方完全打不开救援的缺口,战士们都被困了很久。
营救的队伍想送把补给的物资送进去,但稍有动作,敌人的子弹就像夏天的雨一样,倾盆而下。为了解决吃的问题,志愿队只有用弹弓把苹果射进山洞中。但一是弹弓的距离很近,位置不好判断,二是敌人一发现,苹果在空中就被敌军打烂。
最后,只有一个苹果溜进了山洞。这么多人,就只有一个苹果。连长拿着苹果说:应该把这个苹果让给受伤的同志吃,然后连长就把这个苹果递给了一个伤兵。这个伤兵没有吃掉,拿着这个苹果说:应该把这个苹果让给最小的同志说。
就这样,一个苹果在所有人的手里转了一圈,谁都有优先吃的理由,但谁也都有不吃的理由,最后又回到了连长的手里。
战斗体现了我们将士们不畏牺牲的精神。而这个苹果,又体现出了战士们为他们着想,舍己为人的人性光辉。
人性的光辉不仅体现在对人的关怀,还体现在国家处于危难时的挺身而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两弹元勋邓稼先,26岁,用不到三年的时间,从美国的名校拿到一个博士学位,他的导师对他说:你很有才呀!我觉得你只要跟着我混,我带着你,给你最好的待遇,你留在美国,我就让你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而他,在拿到博士学位之后的第九天,回到了1950年的那个一穷二白的中国。我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帮助自己的祖国站起来。
34岁,他回家告诉妻子说,我要调动工作了,我明天走。妻子问他,你要去哪儿?你要去做什么?你要去多久?他的回答是一样的:不能说!不能说!不能说!从此,他同他的妻子、两个孩子和所有熟悉他的人中消失了,整整28年。回来的时候,他是一个直肠癌晚期的病人,61岁。
作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他一共获得了国家奖金,特别奖20元,其中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一次核实验中,核弹没有爆炸,他知道核辐射的危害。但他仍然命令所有人都在场外待命,一个人冲进实验区,拣起那枚摔碎的核弹。核辐射的后果是止疼用的杜冷丁从一天一针变成一个小时一针。
晚年,躺在病床上的邓稼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快去工作吧!别让那些国家把我们中国拉得太远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些为教育事业而风险的人,俯首甘为孺子牛,将一代代中国人带出了愚昧的泥沼。
1917年,一个知识分子从美国乘船,跨越太平洋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他手提着一个行李箱兴奋地从船上跳下来。这位知识分子出国前在南京汇文书院、金陵大学度学习,又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求学,主修教育。
回国后,他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院和国立东南大学任教。在那个时代,他一个月的工资是400个现大洋,如果要在北京买一套四合院,也不过是3个月工资而已。
但他是痛苦的,他目之所及之中华,满目疮痍,国家贫困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中国那时候有两亿文盲,有七千万儿童没有任何机会受接受教育。他说:“这病根,乃在教育。”
那时候的他,以他之所知,本可以转身成为人上之人;那时候的他,以他之所学,本可以谈笑于鸿儒之间。而他却把目光死死盯住中国的最底层社会,振聋发聩地说:“这个国家以农立国,人们十有八九住在乡下,所以中国的教育,就是到农村去的教育,就是到乡下去的教育。因为农村如果没有改观,国家就没有希望。”
他这么说,然后就这么做。
他脱下西装,辞掉自己大学教授的优渥待遇,所有的一切,统统都不要了。
他移居到南京郊区外的晓庄,这是一个极为落后贫困的中国普通村落。他住到牛棚当中,他和老老乡们相识,他渐渐有一个看上去不可实现的愿望,那就是为中国培养一百万农村教师。
在那里,带领学生们自己耕作、自己劳动、自己修建校舍,他说:“流自己的汗,才能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你得自己干。”
他说,我不是要培养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而是那些在人民之中的老师。他邀请自己的朋友、学者到晓庄授课,传播新的知识和观念。渐渐地,这个在晓庄极不起眼的大学堂,从几十人发展到数百人众。
他行走在世俗乡里之间,行走在街头巷议之内,他要帮助那些最普通的中国人,那些年迈的爷爷奶奶、那些富人家里面的佣人、那些财主家的帮工,那些街头的打杂者、那些货场的脚力,那些拉洋包车的师傅们,都识字! 他一个人在努力着,他的这个梦想的芽破土而出,我们眼见繁花就要开到树上。
在武汉、在重庆、在上海、在南京,他为祖国教育的崛起,一直在路上。 而最后,他死在路上。
他叫陶行知,安徽歙县人,1891年生,1946年逝。
那一年,他55岁,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最终,倒在了上海。
当他灵柩回到南京,南京城里的老百姓自发地为他扶灵,他们要送这个人,送他回他的晓庄。沿路上的人们唱着、哭着:“你去了,我们穷孩子的保姆,我们的朋友,人民的导师。”挽联在飘,上面写着“行知先生千古”,而旁边是宋庆龄亲笔题写所写下的四个苍劲大字——万世师表!
林则徐在前往沿海销烟时,他的同僚劝他不要揽这事,但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然后带着棺材上任。
无论是愿意拯救母亲仅剩孩子的马歇尔将军,还是那不断传递苹果的队伍,或是为国家核事业做贡献的邓稼先,人民的导师——陶行知。
他们的事迹依然在流传是因为他们作为一个人,知道生命的伟大。
人性的光辉之所以灿烂,便是舍己为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