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阅读吗?
问一个人“你会阅读吗?”可能会招来白眼,因为大家都认为不会阅读基本上等于“不识字”。说一个人不会阅读等于说一个人没文化,这在很多人看来不亚于一种侮辱。但事实上,的确有很多人不会阅读。现代人普遍存在阅读障碍——虽然认识书上的每个字,但是只要一连起来读就读不懂了。
读书慢,理解不了;记不住,读完就忘……这些是大家在阅读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人们就开始害怕阅读,一想到读书就痛苦,最后真的就形成了阅读恐惧症。何谓会阅读?其实不需要别人的评判,也不是一种自我感觉。阅读能力是一种可以测量的能力。
通过以下5个指标,每个人都可以衡量自己的阅读水平。
1、阅读的速度。阅读的速度是阅读能力最直接的体现。成年人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300-500个字,快的话能达到每分钟800-1000个字。也就是说,一本书,按平均10万字算,如果你是普通阅读者,应该在4个小时内看完;如果你是高效阅读者,应该在两个小时左右就能看完。
2、阅读的准确度。光有速度还不行,阅读的准确度也非常重要。我们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因为看书不认真,有些地方我们看错了,会影响对书本内容的理解。测量阅读出错的指标是“折返率”,“折返”就是折回头再去查前面某一部分讲过的内容。一般来说,阅读一本书我们能容忍五次左右的差错,也就是说,我们允许五次扳回头去纠正我们读错的内容。
3、阅读的理解度。阅读不光是看懂文字,还需要理解内容。理解度就是对一本书的内容的理解程度。这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是否了解书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第二,是否理解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读者,你是否100%抓住了作者想表达的思想。理解度可以自己评估,看完一本书,到底是懂了50%、70%还是全懂了?你自己心里会有个评判。
4、阅读的记忆度。没有人会记得书里的每个字,但是书里的概念你记得多少?重点内容你记得多少?重点内容你记得多少?书的整体框架你记得多少?考察记忆度的方法就是做测试题,就书里提到的内容做随机测试,可以评估你的记忆度。
5、阅读的转化率。阅读是接受外界的知识,接受度是很好测量的,看看你是否理解、是否记住即可。但这些内容你到底吸收了多少是很难评估的,因为吸收是把书本里的知识内化到你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这是从输入到消化再到输出的“三级跳”。测量转化率的方法是写作,看完一本书之后最好能写点儿读书笔记,还有助于阅读后的消化吸收。
以上五个指标就是完整评估阅读力的一个方面。你现在就可以做个测试。随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试试看,多久你能看完这本书?看错了多少?理解了多少?记住了多少?最后又能转化多少?如果你真的能经受住这五个方面的考验,你才能说自己真正会阅读。想要阅读速度快,准确度好,转化率高,要怎么做呢?
阅读看起来不太需要什么准备,拿起书就能读,但是如果希望获得比较好的阅读效果,你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的环境。虽然很多人可以在嘈杂的环境中阅读,但是相对安静的环境更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安静的环境不仅仅是不受噪音干扰,还意味着阅读中不被打断。如有的人喜欢在办公室阅读,办公室的环境虽然不错,但是可能经常被同事的攀谈所打断,每次打断后再恢复阅读是比较痛苦的。阅读场地的光线、温度也会影响阅读。太昏暗的环境、太温暖的环境容易让人打瞌睡。有人喜欢在床上阅读,尤其是睡前躺床上看一会儿书,能有很强的自律性还好。如果没有,这种阅读很难吸收到什么知识,更有可能变成一剂催眠药,帮助你更快入睡。那你要说了,我没法选择阅读的地点,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环境下阅读不同的内容。如有的人会在地铁上看书,地铁摇晃的环境下比较适合读一些情节性比较强的书,比如小说、历史书、人物传记等;有的人会睡前读书,考虑到接下来很快会进入梦乡,可以读一些哲理散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科普性的书;有的人会去书店或咖啡店读书,在这种环境下,适合读一些流行文化的书、故事集、和涉及热门话题的书。而如果你有整段的时间,比如早起1小时或者在图书馆的1小时,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研读一些需要花点心思才能理解的书,比如哲学书、各学科教材或者锻炼思维方式的书。
2、阅读的工具。纸质书的阅读比较简单,拿起来就能读,建议阅读时最好拿一支笔,遇到好的句子可以在书上勾画一下;遇到不懂的部分,可以查阅资料后做一些注释;遇到有感触的部分,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把相关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以便查阅。不喜欢写在笔记本上,现在手机都有很多笔记软件,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这些都方便整理。除了纸质书,现在很多人也会读电子书。电子书有的可以直接在手机上读,有的需要在电子书阅读器上读。这两种方式都提供了批注、划重点、评论等功能。在阅读中适当做一些标记,有利于准确记录阅读时的感受,加深理解。
3、阅读的心理准备。除了这些硬件条件,阅读也需要一些心理准备。心理准备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心态调整,另一方面是设定好阅读的目的。阅读的心态是指阅读的目的。阅读的心态是指阅读时的心理状态。太焦虑、太着急、太散漫都不会有很好的阅读效果。保持适度紧张的心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阅读的内容。另外,适度的紧张也会让你更专注于要读的东西,这有助于进入深度阅读的状态。阅读的目的是指明确阅读对自己的意义。很多人只把阅读当作休闲,没有计划也没有目标,有时间就拿起书翻两页,这样的状态很难有好的阅读效果。阅读的时候要想一想自己阅读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休闲放松,是为了系统学习知识,还是为了搞清楚困扰自己的问题?带着目的的阅读更容易聚焦,也更容易提高阅读的效率。你读书读不下去,有可能就是,你是在毫无目的的读书。比如,你是宝妈,你现在急切的想知道宝宝长疹子怎么解决,怎么呵护。这个时候再厚的书,你也读的进去,因为你迫切的需要知道答案。
神奇的“视野宽度”。
在语言能力相近的情况下,比如现在有10个成年读同一本书,大家语文功底差不多,是什么决定了阅读的基本速度呢?答案是“视野宽度”。所谓视野宽度,就是一眼看上去能看到的内容的多少,有的人喜欢一句一句地看,每次看到的内容的不同,决定了每个人阅读的速度。
所谓逐字阅读,逐词阅读和逐句阅读,有两层意思,第一是眼睛看到的内容,到底是一个字、一个词还是一个句子?第二是看到一个信息后的停顿,到底是看到一个字停顿一次,还是一个句子停顿一次?很明显,每个字都要看一次都要停顿一次会大大拖慢阅读的速度。我们把眼睛比作一个手电筒,打开手电筒会有一束光,用眼睛看书,就像手电筒那束光照到书上一样。一个字一个字读书的人,他的视野跟一个字一样大小,就像手电筒那束圆圆的光,只能打到一个字上面,这叫做“单个字的阅读视野”。
随着阅读水平的提升,阅读视野会再往前进一步,大部分人就有了“单个词的阅读视野”。他们的目光聚焦会变宽,像手电筒光柱的那道视线会落到单个词上。从单个字的视野变成单个词的视野,其实是一种巨大的飞跃。因为词汇对应着特定的语意,发现特定的语意并在语意后停顿至少说明阅读者具备了两种能力:第一是在一段话中一眼发现特定词语的能力,第二是快速找到词语所对应的意思的能力。这两种能力都说明阅读水平在发生着巨大的进步。
再往前发展阅读视野可以从单个词拓宽到单个句子,也就是说,阅读的时候,一眼看过去可以看到整个句子的内容。在每个句子之后停顿,思考这个句子的意思,这就是一句一句阅读的方式。表现在视线聚焦上。
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人的视野宽度并不是固定的,尤其是没有经过阅读训练的人,遇到简单的句子,视野宽度就比较宽,稍微复杂点的内容,立即又回到比较窄的视野宽度里去了。提升视野宽度最好的办法是广泛阅读,经常阅读可以了解各种常用词语和各种常用的表达,如果之前阅读中见过这些词语,就可以“一扫而过”,非常快地抓住意思,而不用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这会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
用竖式阅读提高扫描速度。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同样是阅读,不同情况下阅读的速度会有很大差别。比如去逛书店的时候,从书架上拿下来一本书,虽然只是简单的翻翻,但你基本上就能了解这本书的大致内容。而一旦把这本书买回家,你正经八百地开始阅读,你就发现读得很慢,甚至都不太看得懂。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同样一本书,在书店那么不好的环境里头(需要站着看,周围有噪音,时间有限)反而你能看进去,而且效率很高?而在家里那么好的环境下(可以舒服地坐着,安静,可以放松地看),你反而看得慢了,甚至理解不了书里的内容了?是什么原因呢?这主要是因为在书店你使用的是“扫描式阅读”,而在家里,你使用的是“定向阅读”。什么是扫描式阅读?其实很简单,就是用眼光扫描你随手翻到的页面,让眼睛自由抓取最吸引你的文字,然后带着兴趣和好奇心去读这段文字。然后继续翻,继续找到吸引你的点,再专注去读。
什么是定向阅读?其实就是严格限制阅读的顺序,从第一页一句一句地往下读,不遗漏任何一个部分。在这种阅读过程中,目光是被严格限制的,就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一行一行读下去,一页一页读过去。如果用图形来表示的话,定向阅读的视线轨迹是“Z形”,扫描式阅读的视线是“S形”。
在不同的阅读要求下,需要抓住阅读的信息是不同的。比如查资料,或者大量阅读材料的时候,坚式阅读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抓住主要的意思。而如果需要体会文章营造的气氛,或者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就要用到模式阅读,而且要边阅读边停顿,仔细体会每个字的内涵。一般来说,普通人最经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横式阅读,我们从小受的阅读训练就是从左到右,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所以横式阅读并不需要再有专门的训练。反倒是竖式阅读,大部分人并没有尝试过,接受起来比较难。很多人会觉得竖式阅读看到的内容“不连贯”“太跳跃”,会看不懂。其实,大可不必有这种担心,阅读的理解主要是由大脑完成的,大脑有一种神奇的功能,叫做补充和自我纠错。很多时候,即使我们看到的文字是错的,也并不影响我们去理解一句话。这是因为,大脑已经用快速的计算排列上了正确的文字。
同样的,一段话或者一页书,如果能“扫描”到关键的词语和文字,大脑也会自动组合,形成对这段内容大致的印象。扫描阅读的方式可以用在各种阅读材料上,读小说、读历史、读各学科的教材、读工作中需要阅读的材料、读网上搜集到的信息等,都可以用到这种方法。使用扫描法(也就是竖式阅读),阅读的速度相比常规的横式阅读快4-5倍。但很多人可能有个疑问,是不是扫描法会看得不认真,反而令人喷令人欲速则不达?这种担心也是多余的,阅读的效果跟阅读的快慢没有直接的关系,反而跟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第一是专注力。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全神贯注地看书,看得快理解得也更透彻,而如果三心二意,看书的时候走神开小差,反而看得很慢。扫描阅读是高度专注的阅读,它需要不断寻找重点,逼着阅读者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书本上。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书店翻书的时候反而效率高的原因,因为你在积极地扫描你感兴趣的内容。
第二是连贯性。阅读其实就是把孤立的文字变成可以理解的“意思”的过程,也就是说,看书的时候,看的是意思而不是文字。什么叫“意思”呢?最简单的,构成有意义的内容有三个要到:“谁”“干了什么”“怎么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谓宾结构。扫描式阅读看起来是“划重点”,实质上是搜寻句子中的意思要素。有了意义的核心要素,句子就成立了。扫描阅读是从句子整体着眼的,看的是整个句子的结构,这样反而容易抓住重点。如果换成定向阅读模式,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有时候反而会被复杂的句子结构所困扰。
第三是阅读的能量。阅读是一个消耗体力的事,长时间的阅读,眼睛会疲劳,大脑会疲劳,而逐字逐句的阅读会加剧这种疲劳感。如果是扫描式阅读,整个阅读的节奏会改变,从过去单一平稳阅读节奏变成“重点-思考-重点-再思考”的跳跃式节奏,这样的话,同样的阅读时间,反而不容易疲劳,阅读的效率也会更高。以上都是影响阅读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共同作用的。看起来都是在看书,如果专注力不同、连贯性不同、阅读能量不同,效果会有很大差异。
阅读小贴士:为什么有很多人会觉得读得很快就理解不了呢?这还是因为过去旧有的阅读习惯在作祟。很多喜欢慢读书的人,阅读时基本上不愿意动脑筋,只是寄希望于书上解释得详细一点,再详细一点,好方便自己理解。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旦需要加快阅读,很可能就看不懂了,或者一旦要读一些有深度的书,就理解不了了。所以,说白了,理解不了不是快速阅读本身的问题,而是要对阅读者的主动性和理解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怎么整理一本书的精华?
什么是拆书?拆书的意思是把一本书的精华整理出来。
如何整理书的精华?1、快速看懂书。2、摘录书里的要点。3、把要点和精华跟大家介绍清楚。
写拆书稿的3大好处:
1、积累多:写拆书稿逼着你看书,书看得多你就不怕没有写作的素材了。你自己越多,写东西越多,后面会越来越轻松。
2、机会多:拆书稿投稿的机会比较多,目前写拆书稿的人还不算太多,竞争不太激烈,大家现在进入这个领域,还有不少机会。
3、赚钱多:拆书稿稿费高,容易赚钱,一篇好的拆书稿可以达到两三千的稿费,熟练的写手,大概两天就可以写完一篇拆书稿。
如何写拆书搞?
第一部分:文章开头,也叫坡道,怎么引入这本书。
第二部分:文章主体,也叫阐述,这本书有什么值得看的。
第三部分:升华,也叫拔高,如何把书和自己的生活结合,如何吸收这本书的营养。
如何写好拆书稿?尽量用大白话+敢下笔,多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