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阿炳”将歌声漂泊在太行山上


  太行山你就开花,

  走也走不到头,

  下辈子好歹要睁开眼,

  看看这圪梁和沟——

  在2016年国庆期间,在万众瞩目的央视“中国民歌大会”的舞台上,来自山西左权的盲人宣传队荣耀登场,伴随着传统的打击乐,盲艺人刘红权一曲荡气回肠的“开花调”听得人如痴如醉。这才是真正的民间艺术,这才是真正的民歌!

  盲人宣传队,一段久远的回忆。印象中他们总是男女老少成群结队,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扶着同伴的肩膀,走村串户卖唱为生。他们走到哪唱到哪,走到哪吃住到哪。他们肚里好像总有讲不完的故事唱不尽的曲子。

       

        在乡亲们眼中,他们身残志坚吹拉弹唱自食其力,完全有别于那些伸手讨吃要饭的叫花子。因此他们无论到哪个村宣传都不会受冷遇。村干部想方设法为他们的演出提供方便,好客的村民们也乐意为他们提供食宿。看到盲人的孩子可怜,一些村民还把自家孩子替换下的衣服送给他们。盲艺人为了表示谢意,往往即兴在小院里说唱一段,那种温馨欢快的场面,至今难忘。

  随着时代的发展,盲人宣传队渐渐淡出人们视线。时隔多年,一篇名为《没眼人》的文章又把我的记忆唤醒。读着读着我深深地感动了。感动我的不仅仅是这些生活在最底层的“没眼人”生命的坚韧和生活的艰辛,还包括文章的作者亚妮。

  

       

        这位当时浙江卫视当红“一姐”,自愿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一头扎进太行老区左权,十年如一日,和这些老天也不要的盲艺人朝夕相处,用手中的笔、用她的镜头真实地再现了这些盲艺人背后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用崔永元的话说:中国缺少亚妮这样的导演,亚妮干的事,直抵心灵!

  左权盲人宣传队,这支诞生于1938年多次为八路军送情报做宣传的队伍,这支数十年行走在太行山村落为百姓喜闻乐见的队伍,这支在夹缝中生存代代传承着古老民间艺术的队伍,这支以灵魂而歌为生命而歌的队伍,在2003年8月的一天,因为与一位音乐教授的邂逅而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田青,这位中国顶尖的音乐理论家,也是本届“中国民歌大会”的点评嘉宾,当他到左权采风时第一次听到盲艺人唱出的“开花调”,第一次知道中国还有这样原汁原味的民歌,见多识广的田教授禁不住热泪盈眶:“这是我听到的最动人的歌声,我一定要把盲人们带到北京演出。”

      2003年10月2日,北师大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这是盲艺人第一次走出太行山,第一次在这么大的舞台上表演。台下坐着的都是当今中国一流的音乐人,还有最懂音乐的大学生。

  

        当那来自太行深处的苍凉悲歌伴随着传统吹打乐想起,当那一声声原汁原味的“开花调”在头顶盘旋开来,直抵灵魂深处时,这些一贯矜持的音乐大师们坐不住了,这些听惯了无病呻吟的天之骄子感动了,他们纷纷起立,为这些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盲艺人奉献出这样好的音乐,久久地鼓掌欢呼。

  演出结束后,第二天一大早,由亚妮陪同,他们如愿以偿地来到天安门前“看”升国旗。亚妮给他们讲述着升旗仪式。他们手拉着手,耳朵齐齐侧向天安门,听着那雄壮的国歌,“看”着五星红旗在眼前冉冉升起,红红的一团火在心中一点点升腾,升腾……

  “问天问地问爹娘,活了这一辈老天呀,我是个甚模样”……左权盲人宣传队,他们整日里走四方,吃的是千家饭,他们不自觉地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他们用说唱这门民间艺术在救赎自己,同时也在救赎着许许多多养尊处优的健全人。他们是最接地气的民间艺人,是一群“活着的阿炳”。

  歌从黄河来,歌从太行来。左权盲艺人用真情演唱的“开花调”,该跪着听的音乐!

注:本文写于2016年,作者原创。曾在某平台及媒体登过。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着的阿炳”将歌声漂泊在太行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