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的垃圾桶捡废旧水瓶教育,工地搬砖头教育



前一阵在抖音上看到一个很火的视频。

一个小女孩早上起来不肯上幼儿园。

她的父母很生气,对她说,“不上学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去捡破烂。”

小姑娘还是不想去,家长非常气愤,怎么这么不上进呢!

为了给孩子一个切身体验社会艰辛的机会,当真拽起孩子走上了街头,逼着孩子从垃圾桶里捡饮料瓶。

孩子委屈巴巴地不敢伸手去捡,爸爸在一旁教训道:“你不是不爱上学吗?不上学你就没出息,没出息以后你就得捡破烂。不然你靠什么养活自己?”

小女孩懵懵懂懂地听着,眼神里闪烁着害怕和不解。

从衣着打扮来看,这是一个平时被精心养育的孩子。她此刻一定很不理解,平时那么宠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此刻怎么凶神恶煞一般,还非得让她从脏兮兮的垃圾桶里捡塑料瓶子?

但是小朋友很懂事很乖,虽然不明就里一脸懵圈,还是服从了家长的意愿。

片子最后,家长问:“累不累?这回知道辛苦了吧!以后还好好上学不?”

孩子困惑地看着家长,想了想,最后小心翼翼地点了点头。

家长感到很满意。似乎完成了一件很正确的事。终于让孩子体会了人世艰辛。底下评论里一片叫好之声,什么“现在的孩子就是太幸福了。孩子不能惯着。就得多给孩子点挫折”等等等等。

看完了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首先小朋友早上起来不肯上学只要不是常态,是否真的有那么严重。有可能是昨晚没睡好,有可能今天身体不舒服。也有可能幼儿园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小朋友感到恐惧,不愉快,又或者是分离焦虑这一关还没有过,那就更需要一点耐心。父母要做的是在坚持底线和原则的前提下,帮她理清楚原因,纾解好情绪,让她感到爸爸妈妈永远在她身边,给她安全感和鼓励。

视频里的小姑娘白白净净一看就很乖巧听话。而家长简单粗暴。问也不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不分青红皂白就给孩子扣上了一顶懒惰,不能吃苦的大帽子。

且不说四岁的城市里长大的小朋友懂不懂不能吃苦的含义。就说家长把上学等同于去吃苦,恐怕也是不妥。小学之后的学习生活确实不易,但起码幼儿园唱唱跳跳玩玩还可以是快乐的吧?却硬是被家长描绘成了上班打卡一样的去完成任务。孩子就算听不懂,但能感受得到,上学是很艰辛的,要顶着压力的。本来就不开心,这下更不愿意上学了。

在没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情况下,这个孩子又被拽到了大街上去捡垃圾。

她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听从着家长的摆弄。我相信她的内心一定是懵的。可以说遭到了心灵的二次伤害。

试问一个四岁的儿童真的能把眼前的捡垃圾和懒惰,有没有毅力,将来有没有出息,能否出人头地这些抽象的概念联系起来吗?一个处于具象思维阶段的孩子,具备了那种抽象思考能力了吗?

何况这里面的逻辑也并非毫无破绽严丝合缝。今天不想上学就是不能吃苦?不能吃苦将来就要过苦日子,比如捡垃圾?那捡垃圾收废品的还有发财致富的怎么说?

反过来说,好好上学好好学习,将来就能过好日子舒服日子?将来就不用捡垃圾?名牌大学毕业照样有失业的有没有。

家长自身对孩子未来能不能好好念书,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挣到钱,过上好日子的种种不确定性感到焦虑。

这种焦虑感趋势着家长对孩子进行操控。这也反应了家长的无力感。家长也是用心良苦,也不容易。但说到底家长更多的看到了自己的焦虑,没有留意孩子这个个体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感受。我就不相信,这个可爱乖巧的小女孩,她就存心不想上学不想学好?

退一步说,就算孩子贪图舒服,懒惰。她今年才四岁,本来是一张白纸,是谁教会她这些行为的呢?

是不是从每天在身边言传身教的家长身上学来的呢?

假设家长自己行为不够以身作则,本来无原则地溺爱孩子,有一天家长突然发觉不对了,说:“这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呢?她怎么可以这样?这样子是不对的,是不可以的。我得搞个突然行动给她点颜色,让她不偏离正确的轨道。”于是把她拉到大街上,镜头下,让她改过自新。我是觉得,这样的家长有点神神叨叨的。

您信不信,越是这样兴师动众想一出是一出的家长,他的教育理念越缺乏一贯性和原则性,基本上属于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敲打完孩子让孩子吃完教训,回到家没几天故态复萌继续宠溺孩子。“

他们的座右铭就是:我可以无原则的宠溺你,但你不能自甘堕落。”

于是孩子接受宠溺也不是,不接受也不是,变得无所适从。

真要为孩子好,家长应该商量好统一的原则和底线,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树立好边界。

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孩子在一个有规则的范围内行动,也会更加安心。

这种看似有用的一次性极端处理办法,只不过是满足了家长自己,感动了家长自己而已。是打鸡血折腾孩子,是家长和看客们的集体自嗨罢了。

暑假到了,又要有家长让孩子去工地上体验搬砖头了。体验生活未尝不可,但不需要上纲上线。




如果是想让孩子体验劳动人民劳动的不易,并且和孩子一起干,那倒是真心佩服这些家长。

但我估计大部分是跟捡垃圾家长的出发点如出一辙,这里面的寓意也是想让孩子明白:上学读书虽苦,可你要明白,好歹是一条最轻松的路。

这里面也暗含着社会普遍性的对体力劳动的歧视和对将来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大学,只能做蓝领工人的恐惧。

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这是另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话题。但今天我想说的是,在祖辈父辈两代人一起富养孩子的今天,不需要特意搞突击让小孩子工地搬砖头,也能培养孩子珍惜生活,不懒惰。

只要平时做好几个点:教孩子从小收拾书桌,理书包,洗小袜子。并且参与家务,擦桌子洗碗给花浇水,每天帮助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

让孩子对家庭大致的经济状况心里有个数,避免让孩子有不切实际的消费观念。

家庭成员人人平等,不给孩子单独提供特殊待遇。

爱惜食物物品不浪费。规划好零花钱的使用。

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学习知识,启发式讨论。

做好这些日常点滴,就不必动不动紧张焦虑神经兮兮地折腾孩子了。

要是非得都那么苦大仇深,非得吃苦,那我们改革开放40多年忙活什么啦?回到旧社会好不好?您每天都可以吃苦。家长先问问自己,你要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搞笑的垃圾桶捡废旧水瓶教育,工地搬砖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