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学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20220807


今天的卡语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以前没有听过。当然不必取笑,我是工科生,如果我说几个词语,比如强度、硬度、刚度、挠度,估计也会有不知道的。

说没听过也不尽然,只是没听过这样说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样的说法还是听过的。也算是知道的。对于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意思,也是大概知道的,然而今天细想起来,却又似乎有些模糊。

淡泊与明志,宁静与致远,放在一起似乎是一组具有特定语义的词语的罗列,而由此表达一种主题与思想,由此就想到了马致远的“秋思”。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记得有分析说过,马致远的这段“秋思”,好比分镜头剧本,用几个场景展现出了一幅画面,表达出了一种心境。想想看确实有一种意味。由此又想到了绘画,如果说诗词是用语言来勾画,那么绘画则是用场景来表达和诉说,应该说这样的理解和体会,或者说是表达,才会是绘画,乃至于可以延伸到摄影,才会有一种深度。当然,是会有一种表达,仅仅是展现的,但是也还是有是为了诉说的。

如果对于马致远所使用的场景稍加改动,可能所展现就会有所变化,比如借用王勃的“滕王阁序”。

忘归

落霞孤鹜长天,鹤汀凫渚寒潭,桂殿飞阁旧馆。渔舟唱晚,他乡客怎凭栏。

然而有些词语的词义并不好理解,或者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怎么就会是这样的组合,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淡泊,一指不看重名利,一指道家之清贫,一指恬淡寡欲,现实之中多指轻名利和寡欲望。

明志,明确志向,认清志向。

宁静,一指平静安静,一指清静寡欲,不慕荣利。

致远,可达远途,致力于远大理想

在明晰了几个词语的含义之后,大体上可以理解了,其中心思想是清心寡欲方可有为。当然总体思想是对的,无可厚非,可以理解。接下来的问题是这句话是谁说的。

在网上看了,是诸葛亮,给其子的家书,《诫子书》

《诫子书》片段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有如下注释:

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艺文类聚》《太平御览》作“澹(dàn)泊”。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致,达到。

然而这句话的原始,似乎也不是孔明先生,而是他的借用。网上的资料说是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

《淮南子:主术训》片段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刘安的叙述似乎有所不同,且也宽泛,孔明先生或只取一点,并有所更改。刘安的叙述中有五个排比,孔明先生只取了前两个,并且还更改了第一个。将澹薄改成了淡泊,将明德改成了明志,不知其用意。

澹薄:恬淡寡欲;淡薄,不浓烈;贫寒,不丰厚。

似乎与淡泊有义同,但还是有差异。澹薄更多的是侧重于物欲,而淡泊则是侧重于名利。似乎淡泊有简化之嫌。

对于明德与明志,之间的差距似乎有些大。

明德似乎是确定的,而明志似乎是飘忽的甚至有时候会有些相悖的。换一种说法,明德与澹薄之间可以成为互相印证和牵扯,最后形成一种归一的结果,而明志与淡泊之间,似乎可以形成相互掣肘,最后形成一种分离的结果。

明德之德是确定的,明志之志是宽泛的,飘忽的,相比之下似乎明德更中一些。

除了明德、致远,还有兼覆、怀众、制断就不需要了吗,孔明先生为什么不取呢。

兼覆,意喻恩泽广覆,无所遗漏;怀众,意指心怀众生;制断,意指专断与裁决。

有解释说在刘安的五德中,其指向并不相同。前两德是向内的,指向自己,后三德是向外的,指向他人的。这种指向,同样是出自自身,其对象是他人。如此说来,孔明先生的引用也是合理的,只是略有遗漏。

或许可以理解为修身与治国的关系。

至此,大体了解和理解了今天要学习的,有些麻烦,也不为过。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