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太快?11岁女孩4年长高37厘米,医生说这才正常!

案例:

今年刚年满11岁的小萌(化名)的求医史可谓丰富多彩,7岁的她身高只有94公分,远远低于正常儿童身高水平,长期坐在班级的最前排,裤子连穿几年都不见短,跟同龄的孩子一比矮一大截……班主任曾经给小萌的家长提示,孩子身材比较矮小,班级里其她小朋友腾腾的长个子,只有小萌好像没什么变化。但是小萌的妈妈总是说:“哎,没办法,我和她爸爸都不高,看来是遗传了我们了。”权当是个小毛病没在意。

引发心理危机,奔波各大医院未见效

细心的妈妈发现小萌出现了很多异常:以前喜欢到楼下跟小朋友做游戏,现在却整天闷在家里;以前总是说说笑笑的,现在却变得沉默寡言;以前特别喜欢上学,现在却每天磨磨唧唧的不愿意去。妈妈这才意识到,原来身材矮小影响的不仅是孩子的外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构成了威胁。

小萌的母亲很快带着她奔波周围的各大医院,只是治疗总是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一家人经常陷入“不长高”的烦恼之中。

幸遇六一,四年长高37厘米!

详细的问诊之后,根据小萌的情况,张主任采用了目前治疗家族性矮小症的有效方法干预,同时定期为孩子注射生长激素等治疗方案。除了治疗外,张主任还对小萌进行运动指导,教她做增高体操。并建议家长注意孩子的饮食,可适当给孩子补充钙质,少吃含激素类的食物,让孩子有充足睡眠并耐心的对小萌进行心理疏导。

矮小症是什么?

首先请您对照下面男孩女孩标准身高表,不同年龄段,家长请自行对照。

从这张表格可以看出,10岁之前,男孩和女孩的身高标准相差并不太多,而到了10岁的时候,正常情况下,男孩女孩都应该有一米四左右才算标准,如果没有,那么就说明孩子的身高落后了,将来也可能不太理想。

而10岁之后,到孩子18岁成年的这段时间里,因为正经历青春期,所以孩子每年的身高变化得非常快,尤其是男孩子,简直一年一个样子,家长需要谨慎对待这种情况,并积极配合孩子生长。

根据调查发现,97%的矮小青少年家长不知道孩子个子矮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误认为是孩子晚长或遗传因素:

家长知道有患疾病可能的占1.6%;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乏医学常识的家长占41.9%;

不认为矮小是病,以后会长高的占32.3%;

知道矮小可以治疗,但药物费用太高无法承担的占29%;

相信补钙增高广告,给孩子买增高或保健药物的占16.1%;

不重视孩子身高,没有定期给孩子检查的占12.9%;

不知道孩子各年龄段平均身高值的家长占56.9%。

在“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中有一项数据:我国儿童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所有矮小人口中,4—15岁的需要治疗的患儿约有700万。目前,每年真正接受合理治疗的患者不到3万名。

所以矮小症不是小事,所有家长都要重视起来,跟着我来学习一下吧。

什么是矮小症?

矮小症是指在相似环境下,身高较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健康儿童身高均值低2个标准差(-2SD)以上或处于第3百分位数以下。其中部分属正常生理变异。

生长是小儿的基本特征,也是小儿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年生长速率的判定是早期识别生长障碍的一个敏感指标,小儿生长发育过程具有连续和不均衡特征:

一般<2岁时每年生长速率<7cm,4.5岁至青春期开始生长速率<5cm/年,青春期生长速率<6cm/年均提示存在生长障碍,应及时查找原因。

人体标准身高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厘米)

女性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厘米)

上述公式大体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遗传学原则,仅供参考。

矮小症的病因

1. 生长发育过程受多种因素调节和控制,临床上根据解剖、生理功能、心理发育等特点,将小儿生长发育分为多个年龄期,任何一期的发育障碍,都会影响后一阶段的发育。

2.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很多,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内分泌因素、疾病等,但是科学研究发现无论是哪种原因引发的矮小其根本原因都是患儿脑垂体前叶分泌GH生长因子功能低下,导致体内生长激素水平低,不能正常促进骨骼生长,从而使患儿矮小。

3、生长过程在内分泌调控之下进行,与多种激素有关,调节生长发育的激素有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皮质激素、性激素、小分子肽类激素等。其中生长激素(GH)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 GH、GH受体(GHR)、IGF-I、IGF结合蛋白(IGFBP)、IGF-I受体共同组成了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其在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功能紊乱,均会导致生长发育障碍。

矮小症的危害

1、对孩子的未来有影响:身材的高矮不仅影响一个的升学、择业、参军等大事,更让人头痛的是妨碍配偶的选择,薪酬多少也与身高有关。

2、交往不良及社会退缩:学龄期患儿,由于矮小,怕遭同学讥笑而耻于与人交往,产生压抑退缩而变得孤立、离群,同学之间关系较差,并时有违纪行为,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影响学习。在集体生活和社交能力方面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存在自我封闭现象。

3、内向及情绪不稳定:因为身材矮小,90%以上的患儿有自卑心理,缺乏自尊,其情绪易受内外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变化。矮小儿童由于自卑的心理不愿与人交流,导致内心承受的压力无法宣泄、意愿无法表达,最后产生自闭,进而发展为抑郁。

矮小症预防

1、定期带孩子做体格检查,观测身高增长速度

专家建议应定期带孩子接受体格发育检查。1岁内每3个月一次,1岁以后6个月随访一次,2岁后每年身高的长速大于5厘米的宝宝就可以排除矮小情况。骨龄则一年复查一次。如果每年增长小于7厘米或者3岁之后每年增长小于5厘米,应该考虑是否生长发育迟缓,要找医生咨询原因。

2、4岁是矮小的分水岭

4岁是发现孩子矮小的分水岭,儿童正常生长发育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胎儿到2岁的生长快速期,通常出生后第一年长25厘米左右,第二年长10厘米左右;第二阶段为3岁到青春期前的生长速度减缓期,每年长5~7厘米;第三阶段为青春期的生长加速期,男孩增长25~28厘米,女孩增长23~25厘米。

3、合理的饮食和运动

蛋白质是骨骼与肌肉生长的能量来源,同时又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以平衡的饮食为好,即荤菜、素菜合理搭配,粗粮、细粮均衡摄入。营养过剩,是目前造成性早熟发病率逐年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儿童矮小症患者由于生长缓慢,需要量就会比其他孩子少,多数食量不大。我们时常也会发现,原来食量较小的儿童,如果出现青春期发育后,食量就会明显增长,就是这个原因。

运动不仅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同时,身体充分运动后还能增进食欲,对孩子增高有帮助。运动的方式以慢跑、慢速跳绳等为好。球类运动、游泳等也可,只不过需要注意保持运动的连续性,球不在手时也要注意跑动。一些长时间、高强度、过于剧烈的运动(如马拉松等),有可能造成缺氧,可能是无氧运动,反而不利于长高。

4、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爱抚的缺乏、精神上的压力和心灵的创伤都会导致神经、体液、内分泌等功能紊乱,致使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有助于长高的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引起孩子的生长发育障碍。因此,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其在爱与关怀的温馨环境下成长,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矮小症也是病,关乎孩子们的健康问题,家长们一定不要大意,及时发现,及时检查,及时治疗,让孩子的青春不留遗憾。

关注六一健康,关注儿童的健康与成长。如果您的孩子有矮小症,可以在文章下方评论,互相交流,让孩子长高起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得太快?11岁女孩4年长高37厘米,医生说这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