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

在上一讲,我们讲解了造成一个人不幸福的4个原因,分别是忧郁、竞争、烦闷与兴奋,以及疲劳。

罗素认为使人不幸福的第五个原因是嫉妒。


心怀嫉妒的人不但随时希望所嫉妒的人陷于不幸之中,而且他自己也因为嫉妒而时时处于忧郁不欢之中。照理一个人应该为自己所拥有的而快乐幸福,但心怀嫉妒的人往往却因为别人所拥有的而感到痛苦和不幸。嫉妒可以说是获得快乐和幸福的最大阻碍之一。


那如何才能治疗嫉妒呢?罗素认为,最简单便捷的办法就是停止用“比较”的观念去思考。心怀嫉妒的人常有的一种表现是:“是的,这是阳光绚烂的日子,是春天,鸟在歌唱,花在开放,但我知道西西利岛上的春天要比眼前的美过一千倍,爱列康丛林中的鸟要唱得曼妙得多,沙伦的玫瑰比我园子里的更可爱。”这就是比较之心。但一个明智和理智的人绝不会因为他人所拥有的东西就对自己所拥有的不感兴趣。享受自己手头的欢娱,做自己应当做的工作,不去拿幻想中的比自己更幸运的人来和自己比较,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嫉妒。


要知道,人类天性之中,除了嫉妒,还有另外一种情感叫钦佩。当一个人能用钦佩去代替嫉妒,那么他离幸福就不远了。


好,说完了嫉妒,下面我们说罗素认为使人不幸福的第六个原因:犯罪意识。


这个词可能听起来有些奇怪,我们知道西方人有一种原罪意识,也就是说人一生下来就认为自己是有罪的。西方的这种原罪思想是和他们的宗教,特别是基督教有关的,但罗素这里的所说的犯罪意识范围更广。比如,如果一个小孩从小就被教育说,性是肮脏的、是恶的,那么这种儿时的说教就会深埋在他的潜意识之中。等他长大成人、开始正常的、健康的性行为时,他就会有一种犯罪意识。


类似的,当一个人做了某一类的行为,便会莫名其妙地感到不安,但是仔细想想,好像自己又没做错什么,这都是犯罪意识。如果一个人一生都离不了这种犯罪感觉,那么他就不可能是幸福的。


这种犯罪意识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儿童时代的教育,比如:只有坏人才喝酒、一个人永远不该撒谎等等。罗素认为,这种童年的道德教训很多都毫无道理,决不能适用于普通人的生活。比如撒谎这件事,罗素说自己有一次走在乡间小路上,看见一头狐狸正在拼命地奔跑。过了一会,一个猎人跑了过来,问罗素有没有看见一只狐狸。罗素说看到了,然后给猎人指了一个错误的方向。罗素说,自己是撒谎了,但倘使自己说了实话,他不以为自己将是一个更好的人。


罗素说,我们在儿童时习得的那些习惯和道德意识,我们一向尊敬着它们,但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了,应该思考一下,如今这些习惯和道德意识是否仍然值得我们尊敬。我们要慎重地问问自己,世界因为这些习惯和道德意识,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


罗素还提醒我们,因为这种犯罪意识习得于童年,所以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当这种犯罪意识在我们头脑中出现时,切勿把它视为一种启示,一种向上的召唤,而要把它看作是一种病、一种弱点,因为它不能给予我们良好的生活,会让我们变得不幸福。


罗素认为使人不幸福的第七个原因是:被虐狂。


首先我们界定一下,这里的被虐狂不是指那种老是幻想着有人要杀害自己、要囚禁自己之类的极端情况,而是更常见的比较温和的一些情况,比如觉得自己总是遇到忘恩负义的人、自己待过的公司领导都很刻薄无情等等。


罗素在这里给我们列出了四条格言,他认为,只要我们明白了这四句格言,我们就能摆脱被虐狂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疾病。这四条格言分别是:第一:记住你的动机并不常常像你想象中的那么纯洁。第二:切勿把你自己的价值看得太高。第三:切勿苛求于人。第四:要明白别人想到你的时间,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多。下面我们逐条来解释。


第一条说,记住你的动机并不常常像你想象中的那么纯洁。比如有些慈善家的慈善行为,从客观上来说行善是值得我们肯定和赞扬的,但从主观的动机来说,有些却是值得怀疑的,可能并不那么纯洁。比如,可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也可能是为了在公众面前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与此类似的还有一些博爱主义者,比如某些爱护小猫小狗的人。当这些人一旦遭遇一些质疑或者反对的声音时,就会变得很愕然,觉得自己的良心和一腔热情喂了狗,于是产生被虐狂的心态。


第二条格言是说,切勿把你自己的价值看得太高。过于看高自己的价值,是被虐狂心态产生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历史上怀才不遇的例子确实不少,但相比之下,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例子就要更多了。当一个没有才华的人得不到肯定而又把原因归咎于外界时,被虐狂的心态就会产生出来。


第三条格言是说,切勿苛求于人。我们对自己总抱着最温柔的爱和最深切的敬意,我们期望人家对我们也是如此。但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们要记住:他人看待事物时所用的,是他们的角度和与他们有关的立场,而非你的角度和与你有关的立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也会产生被虐狂的心态。


第四条格言是说,要明白别人想到你的时间,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多。怀有被虐狂心态的人,总以为别人会白天黑夜地算计着怎么害自己;其实人家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哪有那么多时间花费到你身上。这种人在病态较轻时,会以为别人的各种行为都与自己有关,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一种虚荣心的满足;发展到严重后,就会以为别人都在秘密关注自己,并且出于某种目的要迫害自己。


罗素指出,每个人身上都多多少少有着被虐狂的心态,而只要一个人觉得自己受着别人的虐待,那是决计没有幸福可言的。但只要理解了这四条格言,并加以实践,被虐狂这种病态心理是可以被治愈的。


好,现在我们说使人不幸福的第八个原因,也是最后一个原因:畏惧舆论。


罗素认为,近代社会有一大特色,便是社会依据信仰、道德观、政治观点等被分成了大大小小不同的派别和群体。由此衍生出来的一个问题便是,如果一个人持有一种信仰、观点或者具有某种嗜好,而这些又在其所在的群体中是不被接受的,那么他将感受到痛苦。这一点对于青年人来说尤其如此,因为青年人很容易把他们所在的环境当作是全社会的代表。


罗素认为,对于那些被社会舆论所指责的人,有两种应对之道。第一是面对指责,不要胆怯,因为在许多情形中,胆怯反而使烦恼变得严重。公众舆论对那些显然惧怕它的人,会更加横暴。


第二种应对之道便是,找到能接纳自己的群体。一旦他们找到接纳自己观点的群体中后,他们的性格似乎完全改变了。他们能从严肃、羞怯、缄默,一变而为轻快和富有自信;能从自我中心一变而为人尽可亲。


罗素认为,一个人对公共舆论的态度,只应以避免饥饿和入狱为限,逾越了这个界限,就不可能有任何伟大的成就,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所必需的精神自由。因为幸福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必须渊源于我们自己深邃的内心冲动,而不是来自于我们的家人、亲戚、朋友或者邻居的期望或者要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