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你,我与它

图片发自App

      本周来说两种关系,一种是“我与你”,另一种是“我与它”。具体可以这么理解,当我把你看作是实现我的目标的工具和对象的时候,关系就是“我与它”;当我放下了我的预期和目标,而与你相遇,这时的关系就是“我与你”。

世界的本质是关系      在马丁·布伯看来,我们必然是处于“我与你”和“我与它”的双重世界中。为了我们自身的存在,我们不断构建“我与它”的关系,利用其他客体为自己这个主体服务。可如果只有这个,人就会迷失,所以也要体验到,“我与你”的关系的存在。不管你是有着什么样的预判和期待——无论是看起来恶劣的目标,还是崇高的目标,甚至是“我爱你”,你构建的都是“我与它”的关系。最好的关系是,我没有失掉我的主体性,你也没有失掉你的主体性,我们的确不断试着把彼此弄为“它”。但在关系的过程中,我们不断产生“我与你”的瞬间,而最终全然相遇。

权利规则与珍惜规则     这两个领域有各自的核心规则,社会领域的规则是权力,目的是争夺谁说了算,当然最好是我说了算;私人领域的规则是珍惜,也就是我尊重你的本真。我们需要完整地看到权力规则和珍惜规则,可以使用权力规则保护自己和所爱的人,也可以去构建一个事业。但也要知道,只有珍惜规则,才能构建爱,才能让你碰触到你的本真,和人性的本真,乃至世界的本真。

天才,与情商有仇?  天分或创造力,好像和人际关系能力是负相关。因为没考虑别人,那股创造力或生命力,就缺乏人性化,于是就容易显得特别,甚至是怪异。天才总是坚持在人际关系中做主体,做自己,有可能会显得情商低,也有可能会伤害到别人,被别人抵触。但因为一直在做自己,和自己的本我有链接,因此一直保持着创造力;而特别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在讨好别人时,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创造力也因此受损。

以上是本周的主要内容。


图片发自App

      我第一次知道“我与你,我与它”是这样的内容形式,在社会中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在太复杂,特别是在工作当中,真的很少会有“我与你”的这个境界,一般的同事和上司之间的关系大多是“我与它”。很多人都说去公司公司上班是去工作的,而不是交朋友的,这个话我也不能分辨到底是对还是错。比如说我以前很要好的一个同事小陈陈,之前真的是无话不谈,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基本上彼此都是一览无余的,我们是同一个办公室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就有了间隔,即便到现在我离职了,虽然平时还有联系,但我们还是有所保留的。某个时候开始这样了,我觉得这个某个时刻,应该是从领导挑拨我们之间的关系开始的,其实我们都知道领导觉得我们中午每天一起吃饭,关系太好了,觉得我们不能这么好,好多次都提醒我们,可我们没想那么多,最后还是没能坚持住。从此我们心里都有芥蒂了,大家说话都有保留,还各自有了防范心,最后我辞职出来了,当然我辞职这个不是主要原因,可以这么说,我跟小陈陈从开始的“我与你”的状态,最后变成了“我与它”,当然“我与它”不是不好的状态。

      我们公司其实待遇还不错的,在物质方面领导也还算客气,我们领导夫妻两总喜欢把权力规则和珍惜规则搞混在一起,就是最常见的,借着爱的名义,却干着控制对方的事,他们的本意是好的,可大家都觉得过于虚伪,不够真诚。我记得有一个同事家里买了房子在装修,一下子可能资金周转不过来,向领导私人借了2万块,3个月之后还,这个同事业务能力很不错,私下跟领导关系比较好,以为凭这个关系借一下周转3个月应该没问题,谁知道后来我们领导就一直拿借钱这个事说事,告诉同事们他向他们借钱,后来过了2年那个同事也辞职了,然后领导就跟别的同事说,当初借他钱,他不感恩我们。其实那个同事不到3个月钱就还了,而且他也是一个做了七年多的老员工了。其实我是觉得他们双方都用错了规则,那位同事用的是私人领域的珍惜规则,而领导用则是社会领域的权力规则,最后搞的一团糟。

最后分享一首鲁米的诗:

在你的光辉中,我学会如何爱。 在你的美中,我学会写诗。 你在我的胸臆中起舞,别人看不见你, 但有时,我看得见, 那一瞥,成就了这件艺术。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你,我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