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咖学讲课之3——认识并体验情绪和意志

如何承上启下引入课程开始?

作为系列讲座,后续讲课的开头引入前一课程要点,非常自然贴切,这也符合人性逻辑思维。我们关注求异思维,但必须建立在人们可理解的常规思维之上。

李克富老师本节讲座题目是“认识并体验情绪和意志”,讲课内容完美解答了我上次听讲座中的疑惑,也就是情绪意志如何连接认知与行为的。

而且,看到这节课题目中出现“体验”两个字,还是非常激动开心的,毕竟我上次文字中重点想到的就是“情绪体验”,虽然本节课讲的还不是我说的矫正性情绪体验,“此体验”非“彼体验”,但还是非常满足了我的虚荣感。


开头部分,“上次讲课核心要点是什么?”

要记住两句话,一是“认知导致情绪,认知导致行为”,二是“人不是被事件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件的解释所困扰”。

这是作为现象学来解释情绪的,属于基础知识,我们就是要把基础知识反复渗透给大家,达到边学边用目的,能够用来解释日常生活现象。


主体部分,如何由多个逻辑问句逐步推进?

1、“怎么理解管理情绪本质是管理目标?”

情绪的动力学解释是什么,上面两句话是从现象学角度描述情绪的,从动力学角度说情绪,就是“情绪是失控的欲望”,这是从纵向角度说。

比如别人对我们是否满意,不取决于我们做了什么,而是我们所做的是否满足了对方欲望。

由此推理到情绪管理就是管理欲望,情绪作为欲望的反应,是无法消除的,除非你没有欲望,无欲则刚,可这是不可能的。

管理欲望前提则是搞明白欲望是什么,解决任何问题都是三部曲,也就是三个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欲望是什么呢,欲望就是需要,需要就是目标,为此情绪管理就是目标管理。

继续推理,有效是什么呢,有效就是实现目标,没有目标如同“无头苍蝇”,为此目标要明确。

至此,情绪管理三步曲推理完成,管理情绪——欲望——需要——目标。

利用提问澄清目标是什么,这时候就是不断具体化的过程。比如提问“听课目标明确吗?”无论如何回答都可以,也都不明确,为此具体化技术细化为“今天你想干什么?”“听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

能够提问并回答这些目标问句,就是自我反省过程,也是高效生活关键。

心理健康就是过上有效率的生活,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2、“怎么理解意志是认知行动的桥梁?”

意志定义是什么,意志行动要有始有终,过程有起有伏,意志就是有意识确立目标、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倾向。意志支配下的行动就是意志行动,比如一般喝水本身不是意志行动,不过术后喝水要忍受痛苦的话就是意志行动。

需要想明白,在意志的这三个过程中最困难的是那一个?最近的意志活动是什么?你最满意的意志活动是什么?经常反思会提炼出现实的可行的可操作的经验,所谓“方法就在例外中”,就能效体验成功味道。

文学作品对于意志力的影响如何?心理学有关意志知识不缺少,但是影响最大收获最多的是文学作品,比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由此相信“非有志也不能至”而不是“有志者事竟成”,也即是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至此引出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区分,意志是必要非充分条件,有了未必行缺失了一定不行。


为何说逻辑推理是形式,内在透彻领悟是关键?

这节课程逻辑推理强大无比,典型的“演绎推理法”,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具体化技术使用,步步为营目标分解法呈现。

架起认知与行动的桥梁需要情绪与意志,也就是解决知道做不到就得管理情绪与意志。

管理情绪是个目标,这个目标太大无法操作,如同老虎吃天无从下手,为此细化为情绪是失控欲望,欲望就是需要,需要就是目标,为此简化为管理情绪就是管理目标。

目标,就是你想要的是什么!!!

别压抑,找出来,说出来!!!

问题在于,找到了目标当然有利于看清情绪问题,但是想要实现目标还得继续努力,那就讨论意志这个话题。

有了目标,还得克服困难啊,这样才能实现目标,这个过程是什么,就是意志行动!!!

训练意志力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阅读文学作品,自己给自己灌鸡汤,模仿学习机制起作用,二是反刍成功意志行动,正强化机制起作用。

至此,李老师给出了我们知道就能做到的“光明大道”:找到真实需要,具体化可行目标,用可控制的意志行动实现目标,这就是我们可以自己说了算的心路历程。


你会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呢?

1 谈谈您对“现象学解释”和“动力学解释”的理解。

现象学解释主要是描述性,借用许又新教授说存在主义的特点是自由意志特性,因此指向目的思维,当然更一般的说法就是症状解释,说的是“是什么”。比如情绪是人们对于事物态度体验,是人们意图看法表达,是主观需要与客观实际关系反映,再比如神经症是持续一定时间主观痛苦难耐且影响社会功能的心理障碍。

而动力学解释指向原因思维,遵循的是因果决定论,认为人是不自由的(相对于存在主义而言),虽然也是解释但是要比我们普通人归因解释深刻得多,说的是“为什么”。比如情绪是失控的欲望,情绪是迷惑不清的目标需要,神经症是人格不良基础上诱因激活了被压抑的创伤。

也可以说,我们要努力用动力学理论解释人性困惑,用现象学理论解释人性积极向上潜能,找到我们可以利用的自身资源,避免“抛却自家无尽藏,沿街托钵笑贫儿”,努力“化挫折为存折,变烦恼为菩提”。

2 意志行动包括三步:确立目标、克服困难、实现目标。对您来说,那一步最难呢?

最难的还是确立目标。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目标不明一切白费,类似“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目标就是行动将军、指南与方向。

比如每天写个千字文,这个目标清晰明确,可操作,毕竟会识字就可以,实现与否要看意志力。而让心理咨询个案顺利完成,这个目标对于自己来说就太虚,因为不具体不好操作,只能视作理想,当然除非细化为咨询时间内对方没有离开哪怕我说的狗屁不通人家还是配合的。

更加可行的比如细化为,咨询就要找出对方需要,围绕需要(咨询目标)不跑题,别管结果如何,只要达到这个就自我满意。这样目标分解,一点点积累,最终方有可能“一将成名万骨枯”。

3 举例说明您是如何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

比如现在下午下班时间是五点,规定下班就可以回家,那么到了五点打道回府,下班时间这就是下班回家的充分条件。假设除了下班时间这条件还约定必须看有无加班通知,否则不能回家,那么下班时间就是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就是有你就行没你也有可能行,必要条件就是有你未必行没你一定不行。

4 您觉得“有志者事竟成”?还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这就是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的区别,意志行动是必要非充分条件,因为这世界不是单一归因的,多因多果太复杂,不能绝对化固执理念,由此才能避免“糟糕至极”灾难化焦虑情绪。

5 是否有至少一本(篇)文学作品让您感到很励志?分享一下。

年轻时读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孙少平类似农村走出来的大多数我们,几个情节有记忆,一是高中读书没有钱吃食堂,就去捡青菜叶子吃,二是与干部子弟女同学爱情表白曲折不已,三是哥哥孙少安夫妻互动真实有趣,妻子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吃,四是孙少平一路成长就是自我挣扎过程,虽然苦难重重却依然热爱生活。

再次百度故事情节,发现几处个人记忆错误,如兄弟俩名字不是按照年龄大小与“平安”顺利取名而是反向,孙少平没有读大学而是四处打工后成为煤矿工人。

故事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个世界的真相与真实,我们不知道这个世界平凡不平凡,但我们自己注定一定是平凡的,承认这个平凡真相才有助于我们不平凡的去生活。

这就是罗曼罗兰那句话,“这个世界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那就是看透生活却依然热爱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大咖学讲课之3——认识并体验情绪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