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非庄襄王亲生,他靠1人成为秦始皇,后来却导演了这人的悲剧

《郭楚宁说历史》第5期

在中国历史上掀起滔天巨浪的秦始皇嬴政,其实并不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吕不韦当初答应把最爱的情人欢媛献给庄襄王时,她刚好怀孕了。

吕不韦于是来了个顺水推舟,他和欢媛配合,使自己的亲生儿子变成了庄襄王的儿子。

后来,庄襄王驾崩。

于是,当时年仅13岁按照法定程序,就成为了王位的合法继承人。

然而,正如孟子所说的“春秋无义战”,虽然按照义理来说嬴政是新王,但是在此之前,破坏这种制度的现象,就跟吃饭一样平常。

13岁的嬴政,有3个兄弟和近30个叔伯,他们都对王位虎视眈眈。

由于嬴政要在庄襄王驾崩三天后才能正式登基,所以这三天就成为了兵家分秒必争的造反时间。

为了确保自己的亲生儿子能当上皇上,时任相国一职的吕不韦,火速去见了自己的老相好欢媛(现任太后)。

他把情况跟欢媛一说,对方吓得嘴巴变成O字型。

不过,吕不韦很快给欢媛打了一针镇静剂,说:“按照祖传惯例,当王位继承人尚未成年时,王权可以托付给母后和辅政大臣。在这种情况下,你出来执掌秦国的王权,所有人都要唯你是从。加上我作为辅政大臣之一,从中协助,咱们儿子的王位才不会被他人抢走。等到他年满22岁了,你再把王权还给他就行”。

欢媛这个人没有什么管理才能,全靠吕不韦在幕后做军师,他们的亲儿子嬴政才得以顺利保住了江山。

嬴政后来能成为秦始皇,吕不韦是当仁不让的头号功臣。

可惜,这位头号功臣却上演了悲剧,而导演他的悲剧的人,正是他的亲儿子嬴政。

这是什么情况呢?

首先,嬴政并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是吕不韦,他身世的秘密只有吕不韦和欢媛两个人知道。

而为了保护嬴政,吕不韦和欢媛没有将这个秘密告诉任何人。

正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惜嬴政并没有领会父母的一片苦心。

嬴政20岁时,他觉得自己羽翼渐丰,是时候行冠礼、正式拥有本应属于自己的王权了。

正在这时,手握兵权的嬴政弟弟成娇发动了叛变。

嬴政于是抓住这个机会,向吕不韦说自己要亲自带兵去征讨。

“生子自知儿心肝“,吕不韦知道儿子势要掌握大权了,于是将权力拱手相送。

他在护送儿子顺利行完冠礼、并登上王后,选择了解甲归田,回到河南封地。

然而,不知内情的嬴政,生怕吕不韦日后会回来抢自己的王位。

在得知吕不韦回到河南后,仍和各国诸侯交往甚密时,嬴政十分生气,于是下了一份手谕,命令他前往西蜀。

吕不韦看了这份手谕,知道嬴政是嫌自己成了绊脚石,所以要把自己发配到荒凉的边疆。

临老难耐凄凉的他,觉得与其被流放到这种人影都没几个的不毛之地,还不如就此了结自己的一生。

于是,吕不韦选择了以一瓶毒酒,终结自己的一生。

通过嬴政导演了吕不韦的悲剧一事,你可以领悟到一点:“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君臣乃至亲情,只有永恒的利益”。

在利益面前,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所以,当嬴政认为吕不韦很有可能会影响自己的统治时,将其除之而后快,就成了他的不二选择。

不仅是嬴政,历代的君皇都是如此。

而吕不韦也犯了天底下绝大部分人都会犯的错,就是没能完完全全地做到“功成身退”。

历史上的很多名将,像商鞅、文种和韩信等人,都犯了这种错,所以导致自己晚节不保。

而能完美做到“功成身退”的张良、东方朔和徐庶等人,都得以颐养天年。

由此可见,老子在《道德经》里写的“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并非虚言。

不顺应天道去功成身退,就会上演像吕不韦一样的悲剧!

对于秦始皇和吕不韦,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欢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嬴政非庄襄王亲生,他靠1人成为秦始皇,后来却导演了这人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