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当爱的天平倾斜。

十五岁的莉迪亚死了。她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一个混血家庭,父亲詹姆斯李是大学教授,母亲玛丽琳消失过一段时间,后来怀着现在的妹妹汉娜回到家。莉迪亚还有个马上能去哈佛上大学的哥哥内斯。

去年圣诞节,内斯收到了哈佛的录取通知书,是邻居杰克转交给他的,第一份被莉迪亚偷偷藏起来了。她不愿意内斯走,虽然内斯总是竭力让她相信“太多的爱总比太少的爱好”,但莉迪亚不以为然。《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和《基础生理学》是父母亲送的圣诞节礼物,詹姆斯李希望她交到更多的朋友,不要像自幼移民美国的自己,总是惶恐不适应周遭;玛丽琳则希望她成为医生,不要像曾期待最与众不同的自己,终“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这一切开始于玛丽琳离家出走的那刻,内斯跟莉迪亚都被失去母亲的巨大悲伤跟恐慌笼罩着。

内斯在偶然间看见电视正在直播火箭“双子座九号”升空,母亲离开家一个月来,内斯第一次暂时忘记了她。在上面——高度八十五英里、九十英里、九十五英里,包括那些离家出走的母亲、不爱你的父亲和嘲笑你的小孩——所有的东西都会收缩成针尖大小,然后完全消失。内斯爱上了航空跟地球之外的地方,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上与宇航相关的知识,被噩梦惊醒的夜里看着记载航空的报纸入睡......

莉迪亚则祈祷着母亲能够回来,哪怕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愿意。玛丽琳鼓足万分勇气,离开丈夫跟儿女而想继续完成的学业因为再次怀孕而不得不终止。当莉迪亚告诉她,她把那本让她落泪的烹饪书扔掉时,玛丽琳突然觉得莉迪亚就是一个翻版的自己,她发誓要让她成为医生,不受家庭和婚姻的阻碍。莉迪亚觉得是自己跟上帝的交易应验了,母亲回家了,所以不论母亲期盼她做数学题还是看科学书籍,她都会笑着说:“我很喜欢”。莉迪亚总能让父母开心,她装作有很多朋友,装作学习起来得心应手,但其实她从来没有朋友,除了内斯;而且不管课余花了多长时间在书本上,她的物理已经开始不及格了。内斯一走,她更加没有任何消遣来帮助自己忽视心里那个“母亲”形状的黑洞。

莉迪亚被焦虑和难过包围着,不知不觉来到了湖边。小时候自己曾经在湖中险些淹死,是哥哥内斯救了自己。这么多年,自己也是因为哥哥在才不至于失衡。莉迪亚在船上抽丝剥茧似的回顾往事,思考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陷入这样的境地,然后她决定跟父母坦白,勇敢地坦白自己不喜欢变成他们期望的那样。一直都不敢游泳的莉迪亚仿佛有了无穷的信心,并决定以尝试游泳作为蜕变的第一步。可她意外溺死在凌晨的湖水。莉迪亚之死冲击着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他们有着种种揣测,甚至对彼此歇斯底里。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越来越了解莉迪亚真实的生活,也越来越了解这个家庭的真实状态。看似平静的家庭其实一直摇摇晃晃,莉迪亚之死像场大风暴,让他们看到了之前关系的脆弱以及为何脆弱。故事的大结局,这个混血家庭安稳着陆了。

每每捧起《无声告白》这本书,总会让我思绪万千。记忆里,跟父母聚少离多,一块吃饭看电视的日子很少,谈心的次数更是寥寥无几。我和莉迪亚如出一辙,拿优异的成绩跟温顺懂事的性格去爱他们,却渐渐失衡,保持不了长久的第一名,羡慕同龄人的任性跟撒娇......那时候的认知里,爱是有条件的,我必须非常优秀。隐藏着矛盾跟压力,直到高考失利才恍然大悟,父母也能接受一个平凡普通的孩子。但其实如果多一些沟通,也许我便不必苛责自己多年。也不是每个像内斯一样缺少关爱的人,都能恰巧找到非常阳光向上的寄托。

彼此不曾了解、疏于交流,就会像无垠的海漂着的两艘孤帆,每一次努力靠近、试图相爱,都只能给对方带去风浪跟灾难。“我爱你”,不是“我爱”,也不是“爱你”——不是掠夺和牺牲,不是亲密无间,而是在你面前,我最能安心做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声告白》,当爱的天平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