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6.3】《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第二章第七节——句子的链接与衔接:连贯的原理和技巧(上)


语篇学大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以后有迅速的发展。对于中学生的写作而言,是一种社会实践为目标的写作。但对于老师而言,它又是一种教学行为,是根据一定教学计划设计的过程,所以和真正的社会实践写作还是不完全一样的。

在语篇学中,语义连接和语言连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把言语的组合比喻为链条,句子内部的词语组合也是如此,句子和句子的组合也是如此。句子之间有直接关联的称之为句群,句群是语法单位语段是篇章单位,因此语段并不等于句群,那么一个句群组成一个语段,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段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类型的段,句间的串联也有各自特点。时间往往是叙事的主线,逻辑常常是论述的灵魂。

一篇之中的各段,一段之中的各句和句群,并不一定都保持着直线联系,但他们要能组成一篇或一段能保持话语之间的连贯,必须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违背了这一原则,语言的连贯性就受到了影响,甚至遭到破坏。

共同的话题,这是保持语言连贯的第一个条件。有了共同的话题之后,所有的逻辑都是正常的,所以呢,这里存在了一种排列顺序。句子的排列顺序其实里面有很多的特点,而且排列是有一定的灵活性的。句子的顺序反映着句子与句子,在结构和意思上的联系,如果作者的思路违反了,一般人所能接受的思维方式,一般人就会感到句子的排列不合逻辑,感到不连贯。

合理的句子顺序是保持语言连贯性的第二个条件。如果说每一个句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语言单位,话语衔接就是联系这些语言单位的纽带。

语言的衔接与呼应是保持语言连贯的第三个条件。用报刊以及书中的一些例文分析,我们很容易看出一些作者思维的不严密的特点。

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中的语病或者语言顺序的不正确,其实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那么作为老师,我们该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杜绝呢?

其实能够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的,能够看出来语言顺序的问题也是非常难的。但是我们依然得告诉自己言语技能不是万能的,对于认识不清产生的语言不连贯题,语言教育往往无能为力,当然,言语技能训练有助于学生思维的严密化,可以减少学生中这方面的失误,至少可以减少一些语病。即使如此,随着表述内容的日益复杂,学生中由于认识不清而产生的不连贯现象还是难免的。

以上是保持语言的连贯性,那么如何保持语段中话题的统一性,我们就要谈到中心句的问题。话题不等于中心句,中心句必定反映着话题,中心句是由话题衍生出来的。如果说一段之内,话题起着内聚作用,是联系各句使全段成为一个整体的核心,中心句则是把这一核心外化,显示出作者在这一话题中的主旨。一个语段,话题可隐可显;同样的,一个话题,也可以有中心句,也可以没有中心句。

一般说来,不用中心句作者的意思比较隐蔽,容易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用中心句作者的意思比较显露,容易被读者理解接受。所以论说性语段用中心句的比记叙、描写的多。

我们研究问题的方法,有一种叫内省法,就是解剖,我们自己当我们构思一个语段的时候,首先浮现在我们脑海的常常是这一段的话题,核心一段的结束,又往往是语义表述的自然终结,一个语段往往是如此,一个句子往往也是如此。心理因素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模式,句子的组成与语段的组成存在着思维流程的相似性。

由于思维的速度大大高于表达的速度,就使得我们的构思过程一般是多发的,简约的,不定的。

多发指的是在我们构思的初期,往往是多种思绪杂然并存,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人,大概都知道这种感觉,当我们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候,新鲜的思想纷至沓来,使人有应接不暇的感觉,每一个经验经过灵感来潮的作者都知道,及时运用语言来捕捉自己的思想是多么不容易。

简约指的是我们头脑里闪现的一些语言材料,在形态上往往是零碎的片段的不完整的,他们不仅如我们上面所说的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逻辑联系和语义联系,而且往往只呈现初那些最关键的语言信息。

不定指的是在写作过程中,我们的思维不是静止的,它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因此我们的构思也常常处于变化之中。

中心句可以说是一个语段的眼睛,有经验的教师能够从学生的眼睛里看到他的内心世界,我们也常常可以从中心距离诊断作者思维的脉搏,尤其是手扩句,健康的脉搏是有规律的,不健康的脉搏,有着不同的杂音。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6.3】《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第二章第七节——句子的链接与衔接:连贯的原理和技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