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三国演义》的风骨、用笔与布局

今天的分享是《三国演义》相关的文学赏析。看看《三国演义》在创作手法方面有何妙处,有何特点。我并非文学赏析的熟手,做这样的分享,乃是一次探索。如果能使人有所得,我就算有小成了。

分享大致分这样几个部分:

1,简要总论一下《三国演义》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2,略举数例以说明;

3,以“三顾茅庐”相关章节为例,品析一下《三国演义》的一些具体特点。

以下是主要内容:


四大名著不仅内容迥异,而且风格、笔法各一。其中,最惜笔墨,不事工巧,高古朴拙,粗犷豪迈,如大写意一般气势纵横,酣畅热烈的,当属《三国演义》。

过去,在一些论坛里,常看到一些人给四大名著排名,论它们文学性的高低优劣。多数推《红楼梦》为第一,而认为《三国演义》当排末尾。对这种排法我完全不认可。《红楼梦》《三国演义》是两种不同风格的美,是仪态、方法、追求、意趣、风骨、神韵等各方面都大大不同的两大美人;只能说你喜欢哪种美,而不可以鲁莽的以一种美为标准化就去贬低另一种美。

《红楼梦》是一副精巧华美,用笔一丝不苟的工笔重彩;《三国演义》则是一副取其意思而已的水墨大写意。不能说工笔重彩艺术性就高,水墨大写意艺术性就不高。

《三国演义》就像西汉的石雕一样,不追求过多的细节刻画,因势象形,大处落刀笔,大处收刀笔,给人看的是事物的整体以及大势。朴实明快的刀笔使人感到潜藏着的内在力量和磅礴气势。

以下通过《三国演义》中几处经典的肖相描写,以及一些景色描写来进行看一下其用笔之简练。

刘备: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这四个人物是《三国演义》里面分量最重的角色,写来亦如此惜墨如金,取其大意。分别只抓他们最主要的外面特征(刘备的耳和手臂,张飞的环眼、虎须,关公眉眼、赤面长冉,诸葛亮纶巾、鹤氅),并以精练的语言着意突出他们最核心的精神魅力(张飞势如奔马:豪爽,性急;关公威风凛凛:天神之表;诸葛亮飘飘如神仙:内圣外王;夺天地造化之能,有神鬼莫测之机)。简,然而效果全部出来了。一人一般面目,清清爽爽,一目了然,跃然纸上,绝不会混淆的。

完全是大写意的泼墨笔法,抓骨骼而不描细节。其方法完全不同于精描细画的《红楼梦》,《红楼梦》都是工笔重彩画,肖相乃一笔一笔点画,衣着打扮也刻画的细致入微,样式,颜色,布料,花纹,做工都一笔不苟,极尽摹写之能事。


对环境、景物的描写,《三国演义》同样是大放大收,以意造景,以取势为上。而且,除了特别紧要的章节,他会有意利用写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外;其余次重要章节、寻常章节,几乎没有独立存在的写景,其景完全服务于下文情节之需要。

今试举二例作分享。

1,是夜月白风清。到坚寨时,已是半夜……

这几句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回。故事是董卓手下大将华雄夜袭孙坚营寨。环境描写只有月白风清四个字,而这四个完全是为引领下文而存在的。“月白”对应后面写华雄追头戴赤帻的孙坚和祖茂———月不白,则看不清赤帻,你写他紧追目标就不科学了;风清是对应后面写华雄顺风放火烧孙坚。

2,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是诸葛亮最精彩战绩之一,在书中属于重要章节。写景就相对多一些。他根据情节发展,分作几处去写。

(1),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

一句话交待了博望坡大环境。后文要写关羽张飞在这两个地方打埋伏。

(2),时当秋月,商飙徐起。

这句写景交待于曹军十万人马行军中,商飙就是金风,也就是西风。他下文将写天气突变,故先弄出此八字。

(3),时天色已晚,浓云密布,又无月色;昼风既起,夜风愈大。夏侯惇只顾催军赶杀。于禁、李典赶到窄狭处,两边都是芦苇。典谓禁曰:“欺敌者必败。南道路狭,山川相逼。树木丛杂,倘彼用火攻,奈何?

这里他突出写了云和风的变化。刚才是晴夜,月明风缓;现在已经乌云密布,不见月色,夜风越刮猛。正所谓“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时”,形成了发动火攻的外部条件。

这两处对天气变化的特写,不仅提领下文的火攻,而且,反映了诸葛亮有深明气象变化之能,天气细微的变化,什么时间刮几级大风,他都完全了然。所以,大风起时,正好把夏侯惇主力部队放到了芦苇丛生,道路狭窄,山川相逼,树木杂生的地带。

(4),夏侯惇猛省,即回马令军马勿进。言未已,只听背后喊声震起,早望见一派火光烧着,随后两边芦苇亦着。一霎时,四面八方,尽皆是火;又值风大,火势愈猛。曹家人马,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


此处作为一节之尾,特写芦苇着火,风大火猛,对应前面的铺陈。是知其写景没有一个闲字。

3,水镜请入草堂,分宾主坐定。玄德见架上满堆书卷,窗外盛栽松竹,横琴于石床之上,清气飘然。

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描写刘备从襄阳大会上出西门逃走,在南漳遇到水镜先生的故事。以上就是水镜先生隐居之地的情况。作者以大放大收之笔寥寥数语,写了书、松竹、琴、石床等物,就活画一副世外桃源景象。

如果曹雪芹来写,必然书架什么木头的,都有什么书,墙壁上字画,院子布局,松树竹子长的什么样子,琴是什么牌子的……都要写到。罗贯中是减法大师,曹雪芹是加法大师。

有一句詩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用字简洁,不饰文采,不用那些华丽的辞藻,语言何其质朴,可是,你一读这首诗,眼前便立时有见到景物的感觉,并且可以体会诗文里面蕴含的思想感情。《三国演义》写人写景都是这种风格。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享《三国演义》的风骨、用笔与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