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日更后那离“词穷”越来越近的感受

在这最美的人间四月天,我开始了写作之旅,虽近四月尾声,仍然觉得这是一场命中注定的美丽邂逅。是18年底装在手机上,当时也有想法开始写作,但迟迟于100多天后,仍未提笔,仍未留下只言片语。直至四月底遇到无戒学堂,在无戒老师的鼓励下,在小伙伴的热情感染下,才重燃写作梦想,才开始在这条自我实现和一个人狂欢的路上蹒跚学步,至今已坚持日更五天,字数逐日增长,反响也不错,却也知道多是大家对后进之辈的鼓励之言,但心里着实高兴。

欣喜之余,略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最近两天陆续有小伙伴在谈日更感受 ,总是无法提笔,或提起笔却无法下笔,或下笔后却又发现文不从心(写不出心中的想法),逐渐有种想法、经历、知识被榨干的感觉。回头细思量,自己从第四更时也明显有了这种感觉,所以对林妹妹文章中诉说的感觉深有同感。因此,留下了“每次日更后,都感觉自己离词穷更近了一步”的感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呢?群里的前辈大咖们也做了解答,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积累不够,读书不够,自己还没达到厚积薄发的程度。无戒老师也说过写文章就像春蚕吐丝,多吃桑叶,多积累,然后才能吐出自我升华的丝来。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多积累,达到那种厚积薄发的程度,享受那种“文思如泉涌”的状态呢?仔细想想无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别人的故事和智慧,另一个是自己的阅历和感悟。

01 别人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读书是开采“他山之石”的好方法之一,古人提倡“读万卷书”,也告诫大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都在述说着一个道理:多读好书,好书多读。书是前人故事的精华摘录和智慧结晶,是我们最能汲取养分的地方。读书关键却不在于读,而在于我们学到多少,汲取了多少(如无戒老师提到边读变摘录,边写感悟),更重要的是我们升华了多少,通过写作又创造了多少(读书笔记的输出,或者触发了你新的灵感)。这样才算是“攻玉”了。

02 自己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古人除了让大家“读万卷书”,还告诉大家要“行万里路”。为什么要行万里路呢?其实人生就是一场修炼,如果你总在一个地方“打怪”升级,经验值的增长是赶不上你的升级需要的,所以要去不同的地方去历练,去仔细观察和体会周边的人和事,等到参悟透了,就变成自己的“学问”。同时,日常点点滴滴也值得我们去认真分析、研究,如那些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经验和道理,如果你通晓了,也能写成很好的文章。“洞明”和“练达”其实都需要“ALL-IN”的我们,需要我们认真活在当下,仔细品味生活,才能从生活汲取学识和艺术的养分,源源不断地迸发出写作的灵感。

无论从别人那里采石,还是洞明世事,练达人情。桑叶(石头,世事和人情)都不是问题,随处可见,唾手可得。关键是我们想不想看见,愿不愿意去吃。小伙伴们,让我们有意识地从书中和生活中汲取写作的养分吧!没事的时候,多读书;不想读书的时候,出去走走;什么都不想做的时候,静静地品味下生活。一定要记住,带上纸和笔,随时记录你的所感所悟所得,以备写作之需。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戒学堂】日更后那离“词穷”越来越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