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约而至:关于人际关系和自我探索的复盘

1月13日,我写了一篇关于人际关系和自我思考的碎碎念,约定15天后对近期的人际关系和自我探索进行一次复盘。

今天,这篇复盘文章如约而至。

对人际关系的探索,首先是对自我的认知。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领导眼中的我是什么样的?同事眼中的我是什么样的?父母眼中的我是什么样的?朋友眼中的我是什么样的?恋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样的?

很多时候,他人反馈的“我”和自我认知的我,是截然不同的。

外在的我,内在的我。也许我们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小孩,等着我们用一生去疗愈。

性格里最深层的底子,或者说天性,是很难改变的。就像内向的人,天生需要从独处中恢复精力,外向的人,可以从社交中获取能量。

人们习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因此我们习惯于“贴标签”,内向的人,外向的人,爱说话的人,文静的人......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探索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类似贴标签的维度去判断自己是怎样的人,但是最关键的,是对自己内心和行为的省查。

我是个内向的人,我也接受我是内向的人。我不喜欢社交,更多的时候喜欢独处,一个人的时候效率会更高。但是我也接受必要的社交和人际交往。人是社会中的人,连接是必然的。当我觉察到这一点时,我开始尽量调整自己的习惯,调整作息习惯,从早睡早起调整到可以十点睡觉,能有时间参加大家的聚会(往往聚会的时候十点是结束不了的);调整工作习惯,我以前习惯一到办公室就开始工作,现在开始尝试参与大家的闲聊,获取一些生活的信息;调整走路习惯,以前习惯低头走路,不太关注周围的人,其实也不是低头走路,只是我的身高相对比较矮,没有抬头观察的习惯,错过了生活中的很多细节。

骨子里的性格很难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尝试着做一些小小的改变。也许遇到某些重大挫折或者长时间自我封闭以后,我们又会回到最初的自己,像乌龟缩回坚硬的外壳里。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只要我们在努力就好了,先行动再反思调整。


最近也看了很多关于人际关系的书籍,加上近期的反思,有三点是我觉得比较重要的。

重视弱连接

以前我觉得弱连接不重要,不喜欢加别人微信,觉得是点头之交、泛泛之交,没必要留下联系方式。在我连续两个月只发了一条朋友圈之后,我突然意识到,从朋友圈之类的弱连接里,也能获得很多信息。弱连接,若有若无,很多甚至是仅仅见过一面的,但是从他们的朋友圈里,我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各行各业的资讯,甚至很多人的工作都是在朋友圈找到的。

怎么在朋友圈发表动态也很重要,这直接展现了你的第一印象。发公司的事儿要有自己,发自己的事儿要有别人。记住这两条原则,可以直接为我们的职场和人际加分。

朋友圈的评论回复要重视,按照“yes and”的思路经营自己的弱关系,即我的体验和总结+对你有用

寻找人生导师

人生导师最好是身边的人,可以经常请教。

当我们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有困惑的时候,有一位指路人,会好很多。

人生导师,可以是公司领导,可以是家里长辈,也可以是你可以接触到的意见领袖优秀人物。

即便找不到人生导师,至少也要寻找一位对标人物

当我们有了对标人物时,我们的人生路线也会更加清晰。了解他是怎么做的,经历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等我们遇到困难时,也就多了一份解决方案。

有三五好友

我没有闺蜜好友,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突然觉得很可怕。

以前觉得自己可以解决所有的事情,随着年龄增长,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多,我开始意识到,遇到事情我没有可以商量出主意的人。

有三五好友,定期不定期聚一聚,聊一聊现状,谈一谈未来,想来是件很美好的事情。


flag:15天以后聊一聊沟通那些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约而至:关于人际关系和自我探索的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