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元认知
元认知——人们“对自身作为获知者的知识或意识”。字面上理解就是知识的知识,思维的思维。简言之,就是知道自身思维过程的知识。运用元认识可以调节理解、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能力。元认知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自我调节知识,之外还包括,在学习中运用认知策略的价值。元认知包括计划、监督和评价三个基本技能。计划完成任务的时间、策略、遵循的顺序、资源的收集等;监督是自我的监控、即刻意识、意义的明确、进度的快慢等;评价对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的判断。
元认知的个体差异可能来源与发展的不同阶段或学习者之间的生理差异。
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有良好元认知的学生会设计目标、组织活动、在多种学习方式中进行选择,并在需要的时候改变策略。儿童从5~7岁元认知能力开始发展,并在整个中小学期间都在提高。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如设定目标、进行计划、评估成绩和自我反思以此来帮助学生养成“向内”审视自己思维过程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技能的KWL指导阅读与提问:K(Known)。关于这个科目我已知道了什么?W(Want)。我想知道什么?L(Learned)。在阅读或探究结束时,我学到了什么?元认知能力的发展是终身的,但需要不断的反思和培养。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多思考如下的问题:
学习中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如何能激励自己去学习?
如何很好地判断自己是否理解了?
怎样重点关注新信息的意义和价值?
在任务开始之前,如何设定具体的目标?
在学习开始之前,应该就教学材料问些什么问题?
在完成这部分学业时,自己学习目标完成得怎么样?
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自己学到了所能学到的东西了吗?
在间题解决之后,自己考虑到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了吗?
第二节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特殊的程序性知识。
学习策略三步法:
一是集中注意和努力;二是如何深度加工信息;三是进行调节和监控自已的学习。
学习策略的功能:
(1)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进行认知卷入——把注意力集中在材料的相关或重要方面。
(2)学习策路鼓励学生为了深入思考和加工而付出努力、寻找联结、精细加工、转换、组织和重组——练习和加工得越多,学习得越好。
(3)学习策略帮助学生管理和监控自身的学习——追踪有意义的信息,并注意何时需要新的方法。
学习策略的形成过程:
(1)策略分为一般策略和具体策略,如特定学科策略是具体策略,二者不可偏废。给学生集中呈现不同策略,不仅有一般的学习策略,而且还有非常具体的技巧,如画图策略。
(2)策略的使用时机与地方以及为什么使用。要教给学生关于何时、何地以及为什么使用各种策略的条件性知识。
(3)策略使用的动机培养。通过向学生展示他们使用策略后的学习与成绩的进步,可以激发学生使用策略的动机
(4)策略的好处,付出的收获。如果学生拥有恰当的策略,他们在下列情况下将会使用这些策略:任务需要良好的策略才能完成:重视完成任务的质量评价;认为使用策略的努力是值得的;相信自己能成功使用策略。另外,要使用深度加工策略,学生必须持有这样的学习信念:知识是复杂的,必须花时间来学习,并需要他们主动付出努力。
(5)策略训练需要背景知识和图式的资料的辅助。为了有效地使用策略,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有关内容知识的直接指导。
具体策略:
(一)感知和注意重要内容
(二)写概要
每个段落部分的主题句;具体观点的上位观点;支持上位观点的信息;删除细节。
(三)画下划线和强调
注意下划线要精,要用自己的语言和理解注解。
(四)做笔记
笔记和预期的使用要匹配,要使用个人的编码标记不熟悉的材料。笔记要抓住要点、概念和知识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问题解决
问题(problem)初始状态、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路径。
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提出新的方案、超越先前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以达成目标。问题解决可以是一般领域,也可以专门领域的。
解决问题:
第一确认与发现问题;
第二确定目标并表征问题。为了准确地表征问题,你必须既要理解整个问题,又要理解它的各个部分。图式训练可以提高这个能力。问题解决过程有完全不同的路径,这取决于表征和目标的选择。集中注意相关信息;理解表述问题的词语;理解整个问题的全貌,问题转换能力和图式选择的技巧;转换和图式训练:直接教授图式,注意反向效应;转换和图式训练:得到解决的样例,注意难以形成长时记忆。要关注学生识别并将不同种类的问题类型的问题进行归类,以具体的图像、符号、图表或语言表征问题,在问题中挑出相关信息和无关信息的能力;问题的表征的结果。
第三寻求可能的解决问题策略;如果你对问题的表征提出了一个即刻的解决方案,你的任务就完成了;把这个问题看成是一个老问题的“伪装”版本,而那个老问题已经有清晰的答案了。但是万一你没有现成的问题解决方法或者你不能成功激活图式,你就必须寻找一个解决方案。算法式和启发式的运用例如手段一目的分析、逆向推理、类比思维和言语化都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四预期行动与回顾;
第五阻碍问题解决的因素;阻碍问题解决的因素包括功能固着或僵化(反应定势)。它们排斥精确表征问题和顿悟解决问题所必需的灵活性。此外,当我们做决定和判析时,我们可能会忽略重要信息,因为我们可能基于一个类别的典型代表性(代表性启发式)或可利用的记忆(可用性启发式)来做出判断,然后只注意能够证实我们选择的信息(确认偏向)所以,即使面对矛盾的证据时,我们仍坚持信念(信念坚定)。
第六专家知识与问题的解决。专家问题解决者储备着丰富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他们围绕用于解决问题的一般原理或模式来组织这些知识。他们比新手能够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记住相关信息并监控整个进程。
第四节 创造性
创造性(creativity)——有想象力的、原创性的思考和问题的解决。
什么是创造性?如何评估?
创造性是独立地重组问题,用新的、有想象力的方式看待事物的过程。创造性很难测量,但是发散性思维测验可以从新颖性、流畅性和变通性等角度进行评估。新颖性通常从统计角度进行确定。流畅性是不同答案的数量。变通性般通过不同种类的答案的数量来测量。
为鼓励有潜力的发明家,家长和教师能做什么呢? Winner(2000)列举了要避免的四种危险:(1)避免过多增加奖励,以免儿童把掌握一个领域的内在热情变成了对外在奖本书的写作很有帮助励的渴望。(2)避免逼迫得太紧急,以免儿童在后来回忆时感到童年生活有所缺失。(3)避免把学生限制在技术上看起来安全、能有效获得奖励的行为表现上,那样会导致学生仅仅为了奖励而学习。(4)特别留意那些在儿童时期表现很完美,但成年后碌碌无为、没能继续创造新东西的人。大家应该关注这样的人群,以防止后续的心理创伤。最后,教师和家长要鼓励有突出能力和创造才能的学生回报社会。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做什么来支持创造性?
多元文化经历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创造性。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中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在互动过程中接受不同寻常的有想象力的答案,示范发散性思维,使用头脑风暴,并包容不一致的意见。
第五节批判性思维与论证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包括界定和阐明问题,判断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是否一致且恰当,以及得出结论。
第六节为迁移而教
什么是迁移?
在一个情境中学习到的规则、事实及技能应用到另一个情境中时,就发生了迁移。
迁移的维度有哪些?
信息可以跨越多种情境进行迁移。学科间的迁移,地点间迁移,作用间迁移等,我们力求把在各领域中学到的技能应用到许多其他的任务中。
区分自动的迁移与有意识、有意图的迁移。
受到良好训练的知识和技能的自发运用,叫自动的迁移。有意识、有意图的迁移涉及把在个情境中学习到的抽象知识反思式和有意识地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学习情境会支持积极的建构学习、自我调节、合作意识、认知和动机过程。另外,学生应该处理对他们生活有意义的问题。还有,教师可以直接教授策略、提供有反馈的练习,然后把策略的应用扩展到新的、不熟恐的情境中,以此来帮助学生迁移他们的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