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篇26

6.1 原文: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释义: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啊,可以让他去做一个部门或一个地方的长官。”

感悟:孔子评价冉雍,认为他的能力已经能够领导一个地方了。作为一个地方官,首先要有宽厚仁德的心,良好的道德品质,再去讨论他的能力,这也符合我们现代选拔人才的标准,以德为先。能修炼自己的品行,才能以己度人,服务他人。而品德差的人,容易破坏一个地方的风气,造成不良的后果。

6.2 原文: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释义:仲弓问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个人不错,他办事简约:”仲弓说:“如果态度严肃认真,而办事简约不烦,这样来治理百姓,不也可以吗?如果态度马虎粗疏,办起事来又简约,那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你的话很对。”

感悟:居敬而行简和居简而行简,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用两个影视人物来做比较的话,就是《亮剑》中赵政委和李云龙的典型形象。一个是以克己复礼,一个潇洒不羁。孔子认为人应该以中庸的态度,不过于束缚也不过于放纵才是正确的处世之道。

6.3 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释义: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谁最爱好学习?”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爱学习。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不犯同样的过错。只是他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听到谁爱好学习的了。”

感悟:不迁怒,不贰过是一种很难的状态。因为人的认知水平需要平衡,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认知,喜欢从他人身上找到原因,迁怒是正常的。所以一个人能不迁怒首先是认知已经高于其他人,或者说善于内省,从自己身上挖掘认知的失衡,然后不断调整。这也是不贰过的一个表现,找到自身的原因,就不会再犯第二次,而从他人身上找原因的人,永远都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不断的失衡,不断的犯错,不断的怨恨他人。而颜回是一个能不断内省的人,可惜死的太早了。孔子说再也没有向他一样好学的人了。

6.4 原文: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释义:子华出使齐国,冉有替子华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小米。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冉有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冉有却给了她八百斗。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骑肥马,穿着又轻又暖和的皮袍。我听人说:君子应该救济有紧急需要的穷人,而不应该给富人添富。”

感悟:雪中送碳与锦上添花,哪一个更难得呢?孔子在这方面分得很清楚,对于公西华的母亲,他只是给了一些米粮,是因为这只是锦上添花而已,而冉有却违背了孔子的吩咐给了她一整年的俸禄,出于什么原因已经不可考,但孔子也留下一句名言君子周急穷人而不是给富人添富。在人情世故上,人们为什么更喜欢锦上添花呢?这大概和心态有关,看到比自己好的人,出于私利,或巴结、或结交不管如何都是仰望的姿态,双手奉上自己的孝敬。而雪中送碳是俯视,是评估有利可图的轻视,但人与人的关系不应该由利益来衡量。

6.5原文: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释义:原思做了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报酬小米九百斗,他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这样推辞!多余的就给你的邻里乡亲吧!”

感悟:孔子不是一个小气的人,在这句话中,他给自己的总管发工资,工资比较丰厚,学生原思推辞,孔子就说有多余的就给亲戚朋友吧!想想孔子的心态,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是有数的,该是多少就多少,并不在一些小事情上扣扣嗖嗖。这点也值得学习,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情,不出于私利而图小利,人与人的关系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原恩经此只会给孔子更多的忠诚与付出。

6.6原文: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释义:孔子对仲弓说:“耕牛生的小牛犊长着红色的毛皮,两角整齐,虽然不想用来当祭品,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感悟:孔子勉励冉雍,借他的父亲名字里有个耕,来举例说明,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一个地方没有的到重用,只要有能力,那么在其他地方总会展现出来。这句话说的是耕牛的儿子,如果有红色的皮毛,而且角也整齐,虽然他不会用来当祭品用,但他依旧会有用之处。冉雍的出生不高,或许也为此消沉过,孔子的这句话就是告诉他,学好本领,还怕没有用武之地?这句话也是告诫那些怀才不遇,怨天尤人的人,如果本领到家,还怕不能展现出来吗?

6.7 原文: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释义:孔子说:“颜回呀,他的心中长久地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只不过短时间能做到这点罢了。”

感悟:这句话又是再夸赞孔子,也在说明一件事,仁的状态很难得,而长期保持仁这件事就更难了。有多难?想想自己最自律的时候,是不是充满激情,心态最健康,与人相处最和谐?那么为什么难?一遇到挫折,困难,自律还能坚持吗?和人拌嘴了两句,心情还会舒畅吗?这些时候就是离开了仁的状态,想想自己每天遇到的事情,自己如何处理的就知道了,仁,实在是太难了。心态和境界太高了。而颜回能做到,难怪孔子每次都叹息再也见不到像颜回这样的人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雍也篇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