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婴幼儿的游戏图式——图式背后的秘密》阅读感悟

本书主要介绍了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行为模式,阐述了婴幼儿常出现的八种游戏图式,即轨迹、旋转、围合、包裹、搬运、连接、定位、定向。

幼儿常常执着于一些看似简单重复、甚至“破坏性”的行为,这些重复的行为曾经在我的眼里是那么地无聊无趣,毫无意义,但是通过阅读本书,我了解到了幼儿平常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行为中,其实隐藏着某些规律,这种规律就是图式。比如我班的郁依宸小朋友喜欢将手中的娃娃举高又放下,再举高又放下,在两个半月的时间里,每天重复这些动作,图式理论为我们做出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实际是在研究物体的高度,体验下坠感觉,这是动态垂直图式的典型表现。图式相当于一段红线,把幼儿看似杂乱无章的行为串起来,为我们理解幼儿思维提供了理论依据。

了解游戏图式后,成人就对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表现出的一些“古怪”行为,会有了更多的认识,即知道了他们为什么那样做,从而给予更多的配合和支持,如为他们提供同一类图式的游戏环境和材料等,从而支持他们的探索。这就真正为我们幼儿教师如何支持孩子的发展,帮助他们扩展图式,就提供了比较清晰的做法。

比如我班的李学振和孙成森特别喜欢在娃娃家摆摆弄弄,但他们之间没有很多交流,在长达十分钟的时间里,他们就一直摆弄着厨具和娃娃,一会儿把娃娃放在这里一会儿把碗筷摆在那里,而且非常沉浸其中,我当时非常的纳闷:这样摆放东西的乐趣究竟在哪?

我一开始并不理解孩子的这些行为究竟有什么意义,但是学习了幼儿的游戏图式后我发现,其实我们认为的“难以捉摸”的行为,都是孩子认知发展特点所决定的行为。比如孩子们在娃娃家摆摆弄弄的行为中就使用了收集、搬运、定位等图式行为,在这些看似简单重复的行为背后,就是孩子在使用图式认识世界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找出孩子贯穿游戏的行为模式,并提供与其能力和思维相匹配的教育内容,所以我后续在区域中添置了“美食”,孩子们会进行角色扮演:有时孩子们是饭店的厨师,有时又变成了给宝宝烧饭的妈妈……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因此,成人在理解这些行为后会对幼儿的情绪和行为产生更好的解决方法。

从这些图式当中我发现了每一个幼儿行为背后都是一种图式,都是幼儿在探索这个世界,而我们作为幼儿成长路上的引路者,更应该做到敏感的去发现幼儿行为的背后,更要做到放开自己的思维,不以成人的方式去看待幼儿的行为。当幼儿出现这些图式行为后,可以通过提供适宜的材料和探索的机会来帮助儿童扩展他们的图式感受。我们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敏感性,在感知到这个图式后,要为儿童提供时间、空间与机会,让儿童在有意义的游戏中持续的进行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识婴幼儿的游戏图式——图式背后的秘密》阅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