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的豁达人生观

今天看了16年拍的《十三邀》,许知远采访蔡澜的那集,此前看过蔡澜的文章和他年轻时候做的《今夜不设防》这档谈话节目,对他有一点了解。食色性也,在他身上体现得很好,因而很喜欢他的做派。

镜头前,61岁的蔡澜,文人儒雅,低调谦和,精神奕奕。在节目中的直言不讳,是内心里真心希望自己,还能给别人带来一些有用的价值。但同时,离不开蔡澜最爱的吃吃喝喝场景,体现着他为人处事的豁达、通透、谦和,是他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想知道他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很期待这期节目。


(一)关于内心的平衡

许知远问:“您父亲说读圣贤书所为何事啊?在那个时期又怎么平衡国家兴亡之事呢?”

他说:“后来你发现吃吃喝喝才可以平衡。”,能吃得下喝得下,很豁达的心怀,安抚熨贴好胃,天下事又算何事呢?这样的一贯作风从小一直延续到现在。


(二)关于享乐的矛盾

许知远说:“我现在很矛盾啊,比如说这个手机看起有很多自由,但其实变成了一个牢笼。”

“你不当它是,它就不是了。”

“但实际上很多人已经是了。”

“人家不管!你要明白这一点,你这一点最重要。你(自我)要出来,真正的出来,不管!”


(三)关于享乐主义

“任何时代都可以,只要想通了就可以,关键是想得通还是想不通嘛。还有最大的问题是,你敢想不敢去想嘛,有些人让你去想,都不去想的嘛,在笼子里面关得太久了。”


(四)关于困扰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啊?这个事情困扰您吗?”

“不要把包袱弄得太重,没有必要的。我认为一个人可以改变的话,我可以去洒热血断头颅,我认为有时候我没有这个力量,改不了。所以我就开始逃避咯,吃吃喝喝也是一种逃避。”


(五)关于道德

“食物是本能,我们常常忘记本能,吃得好的话自己也高兴,对身边人也好,很简单,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是的,道德也是一种本能。”


谈论到蔡澜的著作时,许知远问:“您看起来是生活在现在,但您其实也是非常生活在过去的一个人。”

面对许知远惘下的定论,他不认可,他有点诧异说:“都会吧,文人都会这样的。”


后来许知远又问了:“如果选一个朝代您想生活在什么时候?”

蔡澜说:“还是现在好。”


看得出他对许知远问的问题,感觉多少都有些太生硬,太刻意,非要讨论一些执拗的人生观,有种用力过猛的感觉。


看得出许知远的问题都是他自己心中的疑惑,他想寻找一些答案,可是这些问题对于此时的蔡澜来说,都已经不是生命中重要的命题,都已释然。


他乐观,然而不偏执,不喜欢的部分他统统不要,包括他爸爸对日本的态度,他说他不看坏的一面。


他常常把快乐带给别人,那他痛苦的一面呢?他已经修炼到把黑暗的部分打包进保险箱,然后还用铁链捆好,一脚踢到海里。他有他的不快乐,只是他不会展现,或许他一脚踢下去的时候就已经看淡了,不纠结了。


所以他说,他已经做到了平衡。然而,许知远无法想象他真的能做到平衡。这个访谈里,对于蔡澜一贯的做派和为人处事,他觉得享乐很重要,放下也很重要。


“不要想得太了老兄,你整天想得太多了。”


这句话应该是对许知远最好的回答,他已经不是青头小青年,人生起落经历那么多,知天命之年当然享乐吃喝最重要,然而按他的人生经历来说,吃好喝好就可以解决很多人生很多的困扰,庸人何必自扰呢。


两个人的对话,看起来气氛融洽,许知远也觉得他是很好的对话者,也仅仅是他以为。


层次的不对等,让他们之间对事物的认知是不同一个层面的。后来蔡澜问他,你总是观察别人是不是很少观察自己,他承认他是。所以许知远会陷在文人的偏见里,看问题太过于执拗,太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在他看来,就是没有活明白,问题没有看到本质上,其实不是一个好的对手,应付聊聊,也还算勉强。


我们会看很多书,但是也要从书的世界里走出来,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不要被一直被带着走到一条偏颇的路上,看不清世界的颜色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蔡澜的豁达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