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评名著《西游记》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经典的名著作品永垂不朽,影响深远。而四大名著中最能使我迷恋的是其中之一的是《西游记》,最耳熟能详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完全体现出来了猴子的顽劣本性,同时也很恰当的表现出来他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玄奘心系佛经,白龙换身坐骑,三徒弟(机智顽皮的孙悟空,功利憨厚的猪八戒,忠心耿耿的沙和尚)护师傅,最后把经书取,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见证一路上的妖魔鬼怪,和现实的生活百姓疾苦。这个故事是作者由唐朝玄奘真实的例子改写而来,作者的精心创作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 ,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此书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他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明间传说。他科场失意,生活顿挫,这使他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用此类小说表达他的愤懑。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有说道,“《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事故。”(引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从这个充满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的《西游记》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社会的动乱不安,给人民大众带来了不尽的苦难,表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和迫切要求。玉皇大帝的昏庸暴沪正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缩影,取经路上的妖魔鬼怪阴险狡诈反映了当时社会上黑暗势力盛长,压迫着劳苦大众。而在悟空身上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的压迫,战胜黑暗势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他积极乐观,敢于斗争,敢于反抗的精神,是中国人民长期征战,斗争生活的艺术概括,是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也可以说孙悟空就是当时社会救苦救难的英雄代表。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诙谐幽默的语言,构成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的塑造了孙悟空这个令人佩服,赞叹的艺术形象。他有着人性,神性,猴性三重特点。具有大英雄的气度和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对师父师弟有情有义,机智勇敢而又诙谐顽皮,是为人性;毛脸雷公嘴,花果山的山大王,美猴王则为猴性;他有着七十二变,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神功,则是神性。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于反抗,敢于斗争。他敢于向至高至尊玉皇大帝斗争,不屈服于妖魔鬼怪,他火眼金睛,他的金箍棒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妖魔。他勇于战胜困难,与一切挫折并行。这就是桀骜不驯的孙悟空,也是我们心中的神话英雄。取其中一个情节而言,“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获宝伏邪魔” 孙猴子总是能有办法制服妖魔鬼怪。第一次被银角大王收入法宝——葫芦,在大喊自己的身体快化没了,然后很机智的逃出去了。当有法宝帮助妖怪时,他能自己偷梁换柱,或者实施一些小计策,很好的调包却不会被发现。当再次面对银角大王时,先开口问葫芦的出处。这个吧,也很有意思。当他偷梁换柱之后不知道来源,总是会先让妖怪来说出法宝的出处和由来。在本回中,当问及“你的葫芦哪里来的?那魔不知是个见识,只到句老实言语,就将根本从头说道。”很方便的得出他所想要的信息,这样的同时也能看出孙猴子的聪明才智,能很好的运用自己的所学将师傅解救出来,当所有都被抓住时,能分离出魂魄随心所欲,仿佛所有的都不能阻挡他的脚步。


而猪八戒则被人们视为了功利憨厚,好吃懒做,自私自利,好色,四根不净等小人的代表。的确,在情节中猪八戒也有干过“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事情。猪八戒原是天庭中统领八万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由于蟠桃会上喝醉酒后调戏月宫的嫦娥仙子,打了两千锤后被贬下凡,又投错胎入赘高老庄。在取经路上看见美女就流口水走不动路,在女儿国时,就曾对那美女国王动心不已。由于八戒好色之心难以收敛,在取经路上,他对那四位菩萨所变的美女而心动,总是在她们之间晃荡,甚至向丈母娘提亲,谁知美女和丈母娘都是菩萨所变,四位菩萨好好教训了八戒一番,让他戒除色心,这使八戒终身难忘。猪八戒这形象具有时代意义。在护送唐僧取经途中,他不喜欢在外奔波苦行生活,总是在抱怨,每次遇见妖魔鬼怪时候,总是打退堂鼓,要散伙,嚷着要回高老庄做女婿,跟着媳妇种地过日子,可以看出他是不喜欢长途跋涉取真经,眷念家园,渴望过安定生活的心情,从这也体现了当时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的依附于土地的典型的农民意识和农民心里,深刻存在守着土地而养成的顽固的保守心里,也可以说猪八戒是一个来自乡村的普通劳动人民的典型化身,表现着普通劳动人民过安定生活的愿望。他本身有着贪财好色等不好的恶习,从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明代统治者昏庸无能,不理朝政的斥责,不良的社会风气给劳动人民带来了不尽的灾难,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猪八戒就是当时小生产者的,小市民的化身,具有那个时代的思想特色。


西游记中伴随的三个徒弟都是在天宫犯过错被贬凡间为妖,受到观音点化,甚至是唐三藏的坐骑——白龙马也是因犯错受指点二踏上了取经的征途。这也间接性的表明了知错能改是好的,同时也要为自己所犯的错承担后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承担。三个徒弟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做事行为方法,相处之间难免有小摩擦,甚至是大吵大闹也是难免的。这也是体现四人间的情谊,面对不同的事情要学会理解,在救出三个徒弟之后也是要懂得知恩图报,在一路上的妖魔鬼怪也在反应的告诉我们:要拥有一双类似孙悟空般的火眼金睛,会分辨善恶,不被表面现象迷惑。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说法来看: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敌要狠,除恶务尽。


《西游记》这部经典的名著被人们拍成了电视剧,央视版的 《西游记》确实是一部“含金量”很高的电视剧,也创造了收拾奇迹,但原著和电视剧则是不同的艺术形式。虽然有些情节有所改动和删减,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生动形象,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但是它却丢掉了原著所拥有的许多富含哲理的话语,段落,拍摄的实际情节也有许多不和原著之处,失去了原著的特色。总而言之原著不等同于电视剧,想真正了解《西游记》还得细读名著。


通过这本小说,使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用此类小说表达他的愤懑,科场失意,生活困顿,表达了当时他所遇到的一些事情就是如此的迷惑表象,在遇到困难时,也应该是迎难而上,不退缩。那么在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一回中,以最高的热潮深深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教条、科举制度的不满但是却又无能为力。就像孙悟空最后被压五指山一样,还是无法反对成功,最大的也只是闹得天空的一时动荡!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评名著《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