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简叔和他的团队:两年来的用户体验得出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对这个平台我是认可度较高的,它比起微信公众号和需要电脑端登录才能创作的平台便利许多。

比起微信公众号,它能够随时修改,能够当日多次多篇发表文章,能够删除文章后继续发布下一篇文章。这其中,体现出平台的包容性,容许犯错,给予改错的机会。

产品出了要横向对比,亦要纵向对比。自我的发展体现在不断地对界面及功能优化和提升。产品的好坏,跟用户的使用情况相关。日活度、月活度、注册率的提升高低等这些数据对用户使用状态的反馈才是平台更加该考量的价值线。

目前,就我来看,团队对提高创作者的日活度方面煞费苦心,又是实施日更奖励制度,又是发行钻、币来促进创作者的热情。

但平台对注册率的提升似乎一直关注度不够,也就是说更加偏向于老客户的留存与促活,对新用户的引进不大在意。不知道,是因为力不从心还是互联网内容平台竞争过于激烈。但我个人角度分析,创作者不会出现只拥护一个平台的现象,他们都是想要打开多个渠道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只要平台有足够的吸引力,创作者都会使用。我目前,主要驻扎在,因为跟混得比较熟,但如果有其他好的、符合我调性的平台亦然会去尝试。

基于此,我想说明的重点是不存在人口红利的问题,人群对APP是开放的心态,只要平台间不像QQ与360间那般极端酣战,没有出现不兼容的状态,那用户量是不受限的。

为什么对于拉新显得没有多大信心呢?我觉得拉新的考量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从读者角度考虑,先让写作小白通过获取优质文章来认识。所以,内容是极其重要的要素。此外,需要捧红那些真正优秀的作家,去包装塑造成大咖的形象。我看了的出版书籍,大多推荐者都是平台内人士,说明显得有些封闭,虽然简叔本人是个魅力人物,但毕竟不是行行精通,在一些术业有专攻的领域必然需要专业人士来提笔推荐,比如财经类能否找吴晓波合作写序言或者推荐语? 让大咖与文坛名流真正面对面交流,亦能提升自身品牌的高度。

蜗牛读书和百度阅读是我长期驻扎的另外两款APP,因为那里的作品大多数畅销书或者名气颇高的作者创作的,具有足够的权威性和信服度,读起来确实言之凿凿令人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更广的认知。据我认真研究,的文章有些不大能站住脚的,要么自说自话,要么逻辑不通,要么前后矛盾,静下心思考发现就是浅浅滑过脑皮层最外部,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对那些以读者身份入驻的新人可以通过实惠而专业的写作课程将其转化为作者(最好是有多年写作经验以及创作过畅销书的作者来开课,不然公信力不够)。

当然,如果本来就是以创作者的身份入驻,比如我,那么就可以考虑时不时地开展有高质量的征文活动来让新来的作者对平台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比如审稿的水平和挑选作品的眼光);此外就是如何优化产品促进他们的活跃度了。

在阅读停留时长上如果能够超过十分钟,便已经是运作的佳境了。那么如何让用户停留时长更长是一个极其需要认真思考得问题。能不能把变成一个用户依赖的平台需要的就是日活度和停留时长的并驾齐驱。

我作为的老熟人和常客,希望能活得久一点,所以煞费苦心地写了这些长篇大论的门外汉心得,望简叔及他的团队能够细细品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致简叔和他的团队:两年来的用户体验得出的一些思考和建议)